「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2020-12-02 芳談歷史

在十八世紀,天文學家除了知道刻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外,還知道太陽系所有主要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近似地處在一個平面裡;所有主要行星圍繞太陽轉動的方向都相同;主要行星的自轉方向都是逆時針的(有少數例外),太陽自轉方向也是逆時針的;各行星之間的距離,隨著它們同太陽距離的增加而增大;各主要行星的密度隨著同太陽距離的增加而減小,而質量卻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增加;衛星繞行星運動的情況同行星繞太陽運動的情況相象。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運動有這麼多的共同特點呢?單從天文觀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不但要有天文和力學知識,還要有哲學思想。

一、康德提出星雲假說

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關於宇宙是永恆不變的形上學觀點束縛了科學家的思想,他們很少去思考太陽系或者宇宙的起源,沒法回答上面的問題。首先給出答案的不是科學家,而是德國哲學家康德(1724-1804)。

德國的哲學獨樹一幟。和以牛頓為代表的機械唯物主義不同,菜布尼茨等人發展了辯證法。菜布尼茨是柏林科學院的第一任院長,他的哲學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他不同意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認為空間是和物質不可分割的。他還認為現在的東西孕育著未來的東西,有發展進化的思想。康德繼承和發展了菜布尼茨等人哲學中的辯證因素。

康德出生在一個手工業者家庭,在哥尼斯堡讀完中學和大學。他大學畢業以後當了八年家庭教師,利用空餘時間大量閱讀各種書籍,他的主要科學成就是在這個時期取得的。後來,他在哥尼斯堡大學講授哲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人類學和自然通史等課程近三十年。康德非常關心自然科學的發展,堅決反對形上學觀點。

1750年,英國天文學家賴特(1711—1786)發表了關於銀河系的論文;稍早些時候,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泊丟(1698—1759)的論文中談到過「雲霧狀星體」的情況。康德根據當時已有的科學知識,在前人思想的啟發下,大膽探索天體起源問題。1755年,三十一歲的康德發表了《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中譯本叫《宇宙發展史概論》),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

星雲假說的基本思想是:太陽系裡現有的天體都是從宇宙空間的原始星雲演化過來的,演化過程主要受萬有引力和斥力的作用,服從力學規律。康德設想了原始星雲演化的具體過程。宇宙空間最初充滿了細小的物質微粒。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密度比較大的微粒把附近密度比較小的微粒吸引過來,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巨大團塊,成為引力中心。在微粒之間還有斥力(這是根據哲學觀點設想的一種力),有些向引力中心運動的微粒,在斥力作用下,會圍繞引力中心做圓周運動,這種微粒在吸引周圍微粒過程中不斷成長。引力中心體形成太陽,在引力中心不同距離地方的聚集物形成行星,行星周圍可能形成衛星。康德曾經說過,只要給我物質,就能夠造出宇宙來。

根據上面的假說,康德解釋了太陽系天體所具有的某些特點。他認為在引力中心周圍旋轉的物質,逐漸集中到同轉動軸垂直的平面,形成圓盤狀結構,所以最終形成的行星差不多都在一個平面上。由於太陽引力把比較重的微粒吸引到比較近的距離,所以離太陽近的行星密度比較大。由於離太陽遠的行星是由在半徑比較大的圓周上運動的比較多的微粒聚集成的,所以質量比較大。他還解釋了土星的光環現象和彗星的軌道形狀。最後,康德把原始星雲形成太陽系的假說推廣到其他恆星系。

康德的早期著作雖然反映了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思想,但是他後期的著作反映了唯心主義思想。德國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把原子論看作是唯物主義的支柱,為了和原子論相對抗,提出「動力論」。按照「動力論」,第一性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某種「純力」。1786年,康德在《自然科學和哲學原理》一書中闡述了他的「動力論」觀點,否認原子的存在。康德是最著名的唯心論的先驗論者,他是德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

二、拉普拉斯發展了星雲假說

康德的星雲假說基本上是定性敘述,存在一些難以說明的問題。例如,從力學原理分析,太陽應該旋轉得比行星更快,可是實際上不是這樣。康德提出的星雲假說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直到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在獨立研究的基礎上,重新提出星雲假說,並且用力學原理和數學方法加以論證,才引起科學界的重視。

十八世紀後半期和十九世紀初,法國產生了三位世界著名的數學家。拉格朗日創立了變分法,並且把微分方程系統化了。他還解決了三體(象太陽、地球、月亮)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複雜運動問題。蒙日從用平面圖表示立體的形狀位置和它的幾何性質出發,吸收前人的投影方法,創立畫法幾何學和射影幾何學,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幾何學。拉普拉斯是偉大的數學家,也是偉大的天文學家。他是法國諾曼第半島一個農民的兒子。1767年,他到了巴黎,向著名科學家達蘭貝爾(1717-1783)遞交了一篇論文,受到重視,被介紹到巴黎軍事學校任教。

拿破崙就是拉普拉斯在這個學校教過的學生。拉普拉斯用微分學注釋了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還發展了概率論等理論,用他名字命名的拉普拉斯變換和拉普拉斯方程有廣泛的應用。1796年,他在《宇宙體系論》一書中闡述了星雲假說。

三、康德星雲假說與拉普拉斯星雲假說的區別

拉普拉斯和康德的星雲假說在基本觀點上是一致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合起來叫康德——拉普拉斯星雲假說。拉普拉斯的觀點也有和康德不一致的地方,主要區別就在於:康德的原始星雲是一團溫度不高的混沌物質,認為由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產生了熱和旋轉運動;而拉普拉斯的原始星雲卻一開始就是自轉的,而且是一團熾熱的氣體。

拉普拉斯認為,原始星雲冷縮以後,它的質量離中心的平均距離就縮短了,按照力學原理,旋轉速度加快,球狀的星雲就變成扁球狀。旋轉速度繼續加快,邊緣的氣體物質失去引力控制,被甩到空間去,成為一個物質環,以後凝聚成行星。行星也用類似方式拋出物質,形成衛星。留下來的原始星雲中心部分就是太陽。因為所有行星都是從一開始就自轉的原始星雲中分離出來的,所以行星的公轉方向都一致,行星和太陽的自轉方向也一致。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雖然也有一些解釋不了的問題,但是在十九世紀得到廣泛的承認。

四、星雲假說的意義

星雲假說在哲學和科學上都有重要的意義,它在形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第一個缺口。康德的星雲假說把自然界看作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自然界在時間上沒有任何歷史的那種觀念,第一次被動搖。當時的科學家如果沿著這個缺口繼續前進就會認識到,如果地球是演變形成的,那麼地質的、氣象的狀況和動植物的物種也一定是演變的。地質學和生物學的進程就會大大加快。可惜科學家們忽視了康德的天才假說,在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以後才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

康德的星雲假說指出天體的起源和發展變化是引力和斥力引起的,它用事物內部矛盾運動來解釋事物的變化。康德的對立統一(引力和斥力)思想推動了辯證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是在古希臘樸素的辦證法之後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影響深遠。在這個階段,謝林等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做了不少工作。謝林發展了康德的對立統一是構成一切自然過程的觀點,認為陽電和陰電也是對立的統一,同時預見電力和磁力之間存在聯繫。

謝林還認為物質和精神的絕對同一是萬物的始基。康德、謝林等德國哲學家關於自然界的普遍聯繫和統一性、運動形式相互轉化、矛盾對立統一等辯證思想,不但在德國,而且在歐洲也有廣泛影響。前面提到的電學的發展,以及後面將要敘述的生物學的發展,都受到這種影響。在康德、謝林等唯心主義哲學中,辯證法沒有得到徹底研究,沒有形成完整體系。一直到今天,康德的對立統一思想仍然被認為是證法的核心。

康德—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不但在哲學上有深遠影響,而且在科學上也有深遠影響。在十九世紀,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確定以後,太陽的能量來源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如果認為太陽是一大塊在氧氣中燃燒的煤,那麼只要二千五百年就會燒光。德國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按照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提出了關於太陽的能量來源的解釋。如果太陽不斷收縮,太陽的質量在落向引力中心的時候會獲得能量,就象巖石下墜會獲得能量一樣。這種能量可以轉化做輻射能。赫爾姆霍茨計算指出,太陽的收縮只要達到它半徑的千分之十,提供的能量就能夠維持二千年之久。雖然在二十世紀發現核聚變之後,才找到太陽能量來源的正確答案,但是收縮能在天體演化中也的確佔有一定的地位,而拉普拉斯的假說對這方面研究是起了促進作用的。

五、結語

1859年,年輕的麥克斯韋按照星雲假說,從數學上對土星環進行了分析,證明不管從什麼天體拋出一個氣態物質環,都只能夠凝縮成土星環那樣的小粒子集合體,決不會形成一個固體行星或者衛星。星雲假說暴露出來的一些致命弱點,促使有些人提出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新假說。但是新假說也有解決不了的矛盾。所以有些人由開始重新研究星雲假說。在星雲假說的啟發和帶動下關於宇宙起源的各種學說相繼出現和得到了新的發展。

參考資料:

《宇宙發展史概論》

《自然通史與天體理論》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如何誕生的?最受歡迎的理論則是星雲假說,你認可它嗎?
    太陽系是宇宙中的一種獨特現象,在宇宙中,儘管我們研究了大量的恆星,但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仍沒有發現到地外生命。然而,關於太陽系的起源,它之所以成為可能,不僅是因為地球本身的條件,而且也是因為地球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例如,月球是抵禦空間轟炸的可靠屏障。
  • 月球的起源假說之四 —— 撞擊說(圖)
    ,這是根據撞擊成因說繪製的也月球形成示意圖。一百多年來,人們曾提出了多種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如著名的共振潮汐分裂說、同源說、浮獲說等,但這些關於月球起源的假說只能解釋部分觀測事實,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不斷有科學家另闢蹊徑,提出新的假說。其中,最新提出的撞擊成因說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它能解釋更多的觀測事實,是當前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說。
  • 太陽系形成於原始星雲?觀測與模型,看科學家如何證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網友提問:太陽系形成的標準模型是由巨大的星際雲形成的。支持這個理論的證據是什麼?答:支持這一理論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可能是觀察銀河系內其他正在發生同樣過程的地方。
  • 星雲假說,你們知道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嗎?網友:不可思議
    關於太陽系的形成有許多說法, 其中最權威的說法就是星雲假說。它認為, 在很久很久以前, 太陽尚未形成之時, 在茫茫宇空裡有一團巨大的雲霧狀氣體, 主要成分是塵埃和氣體之類, 它的範圍非常之廣大, 遠遠超過今天太陽系的範圍, 它總的質量也同樣巨大。這團氣體最主要的成分是氫和氮, 佔了總質量的9 9 %以上, 此外還有極少量的重元素, 例如金屬元素。
  • 月球的起源假說之三 —— 俘獲說(圖)
    月球捕獲說示意圖月球的起源是人類極其關注的自然科學的基本問題之一人們曾提出了多種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月球捕獲說就是著名的月球起源假說之一。 月球捕獲說認為,月球是地球搶過來的「女兒」,即地球與月球由不屬於同一星雲團的物質形成,由於地-月軌道的變化,在1~10個地球半徑範圍內,外來的月球在飛過地球附近時被地球的強大引力所捕獲,最終成為一顆環繞地球運行的衛星。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起源之謎!
    如何形成的?我想喜歡探索宇宙熱愛天文的人,一定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們生活的地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早在18世紀,法國 生物學家 布馮就以他的彗星碰撞說來打破了是神創造了地球和人類的說法。至今,科學家隨著科學手段的進步,關於地球的形成的設想以經多達了10多種 ,它們主要的比較靠譜可信度高的有6種。
  • 太陽系奇異的起源之謎
    出於對太陽的敬畏,因此科學家們都熱衷於探索太陽系的起源,那麼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星雲說:根據恆星演化理論,太陽系中的物質都是由一團星雲形成的,這團星雲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主要成分是氫分子,經過不斷地收縮冷卻,星雲的中心部位形成了太陽,而星雲的外圍部分則形成了各顆行星。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其他行星的?以上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隨著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科學家們陸續展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討論與論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要想揭開太陽系起源的奧秘,我們首先先認識下整個太陽系的組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C位(中心),除太陽外,還擁有8顆行星(水星,金星,水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5個衛星和至少50萬個小行星,矮行星和少量彗星組成。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之說,太陽系也是一個受引力作用的天體系統。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科學家根據已知提出了這些假說!
    太陽系是從什麼東西演化而來的?它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天文學家根據已知事實提出了幾十種假說,下面非常簡要地介紹幾種。1,災變說。1745年法國博物學家布豐首先提出:曾經有一顆大的彗星靠近太陽,後與太陽相撞,從太陽上撞出的物質在距太陽不等處形成了行星。
  •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五大假說,一一道來
    以下是科學家們為解釋月球起源所提出的最著名理論的簡要概述:地球從他處捕獲    一些科學家認為,月球可能最初是在太陽系其他地方形成的,甚至可能是在另一顆行星(如金星)周圍形成的,然後才被地球的引力吸引。
  • [趣味生物]關於生命起源的幾個假說
    這一假說認為,現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是由神創造出來的,生命是上帝或神按照一定的目的,一次性地創造出來的。這一假說極為簡單地把生命的起源推到了一個不可知、也無法證明的上帝和神的身上,這是在有科學之前,由於人類的愚昧無知而提出的。這一假說把生命起源的問題,劃歸神學的範圍,因而是極不科學的。  2.自生論(或自然發生說)。
  • 「穩態假說」輸給了「大爆炸」?到底什麼是穩態假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說到我們的宇宙起源,其實可以追溯到人類意識誕生以來的歷程。而在人類的整個歷史進程中,產生的許多理論引領了人類科學的進步。從字面上看,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獨特韻味,其中自然包括一個創世故事。隨著科學傳統的誕生,科學家們開始更加貼近現實的理論,或者說是以可以被檢驗和證明的物理定律的角度來理解宇宙。
  •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歷史,值得每個人解讀
    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和牛頓等人的發現徹底推翻了神創說,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思想解放後開始出現各種關於地球和太陽系起源的假說。 星雲形成說 德國哲學家康德1755年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原理,提出一個太陽系形成的假說,認為太陽系中的太陽、行星和衛星等是由星雲(一種稀薄的雲霧狀微粒物質)逐漸演化形成的。這是關於地球起源的第一個假說,儘管今天已失去科學意義。
  • 我讀︱非洲的白色部落:「虛幻」的「假說」與「起源」
    只是這股浪潮在現代科學的研究中逐漸被證偽與遺忘,漸漸並不被現代人所知。然而,這場已經被忘卻的尋找白人部落的運動,卻直至今日仍對世界產生了潛在的影響。麥可·羅賓森的《非洲失落的白色部落:探險家、科學家與一段改變人類命運的假說》(Michael F.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三種學說,第三種最靠譜
    太陽誕生後,太陽系中的「小弟們」也逐一歸隊。形成了如今的太陽系。關於太陽系的起源學說中,科學界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滅變學說,一種是星雲學說,還有一種是俘獲學說。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說說這三種學說。在20世紀前50年,有一些人相繼提出太陽系起源於滅變。這個說法認為,太陽是最先形成的,然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一顆恆星或者彗星從太陽附近經過或與太陽相撞,它把太陽上的物質吸引出或撞出了一部分。這部分物質後來形成了現在的行星。
  • 【人類起源假說:破解直立行走】
    【人類發展簡史——人類起源假說:破解直立行走之謎】  毛澤東《賀新郎•讀史》一九六四年春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  問何時猜得,不過是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  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 都說太陽系誕生於星雲,為什麼地球是行星,還有那麼多小行星?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拉普拉斯在十八世紀末(1796年)在《宇宙體系論》一書中提出了太陽系起源於星雲的假說,和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說法基本一致,因此成太陽系起源說又被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學說"!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你所了解和認可的地球起源學說都有哪些?
    這種說法儘管提到了物質的上浮和下凝,但是它並沒有說明混沌是怎樣分開的,也沒有解釋地球和太陽以及與其他行星的關係,因而,地球的起源問題並未說清楚。到了18世紀,法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了有關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他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瀰漫在太空中的物質微粒凝聚而成,通常這些物質微粒瀰漫成雲狀,叫做「星雲」。
  • 假說-演繹法
    17世紀中葉,笛卡兒在《哲學原理》一書中提出,理性從天賦觀念即第一原理(物質和運動)演繹出關於自然的確實知識,一般認為他是假說-演繹法的倡導者。假說-演繹法是科學認識從經驗水平向理論水平上升所必需的工具,它肯定了理性和演繹在科學發現中的作用,強調了由假說演繹得出的結論必須用實驗來檢驗,這就確保了像所有科學一樣,生命科學也具有自我修正的機制。
  • 宇宙是怎麼誕生的,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掌握了哪些證據?
    孕育了生命的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關於宇宙的誕生,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不同的假說,但以現有的證據而言,還不能把任何一種假說作為定論,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在所有關於宇宙形成的假說之中,宇宙大爆炸理論是證據最為充分的,也被最多人所認可的理論。當然,也有很多人對於宇宙大爆炸不以為然,那麼我們不做無謂的爭論,讓我們從已經掌握的證據入手說說為什麼宇宙誕生於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