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是如何來的?如何形成的?我想喜歡探索宇宙熱愛天文的人,一定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們生活的地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早在18世紀,法國 生物學家 布馮就以他的彗星碰撞說來打破了是神創造了地球和人類的說法。至今,科學家隨著科學手段的進步,關於地球的形成的設想以經多達了10多種 ,它們主要的比較靠譜可信度高的有6種。
第一種是「彗星碰撞說」1749年提出,認為在久遠的太陽系時期,一顆彗星進入太陽系,撞擊在太陽上,從太陽上撞擊下來包括地球在內的許多行星。
撞擊太陽論
第二種「隕石說」1755年,康德在「宇宙發展史概論」一書中提出,認為隕石積聚形成太陽和行星。就是說太陽系裡的行星都是從宇宙中飛來。積聚在一起形成的太陽系甚至銀河系,個人理解。
第三種「宇宙星雲說」.1796年,法國拉普拉斯在「宇宙體系論」中提出,認為星雲積聚(宇宙中的塵埃),產生太陽,太陽排除氣體物質而形成行星。
第四種「雙星說」認為 曾在太陽系中除去太陽還有一顆恆星,也就是2個太陽,其中一顆死亡爆炸,誕生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其他行星。
第五種「行星平面說」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個平面上繞著太陽轉,既爾有的行星被甩離了太陽系奔向了宇宙某處,剩下的幾大行星成了最終的太陽系,含有地球。
第六種「衛星說」認為海王星,地球和土星的衛星大小,大體相等,也可能存在過數百上千個同月球一樣大的天體,這些所有的天體在一起形成了太陽系,經過長時間的整合,吞噬,形成現在的太陽系,現在太陽系中的衛星,月球,木衛一等衛星只是 未被利用的材料。
太陽系
在以上眾多的學說中,康德的隕石說與拉普拉斯的宇宙星雲說,雖然在具體說法上有所不同,但兩種都認為太陽系起源於瀰漫物質(星雲),所有後來把這個假說通稱為 康德-拉普拉斯假說,而被很多科學家認可,但隨著科技手段的發展,眾多科學家發現這個假說有很多地方站不住腳,其中有很多問題,不能完美的解答,根據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事實,在太陽系呢,太陽本身質量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7,角動量只佔0.73,而其他行星,所有的衛星,彗星,流星群等總共佔太陽系總質量的0.13,但角動量卻是99.27,這個奇特的現象,天文學上的名詞稱為太陽系角動量分布異常問題,星雲說對產生這種異常的原因 無法解釋。
另外,現在的宇宙科學手段發現越來越多的太空星體互相碰撞的現象,1979年8月30日美國的一顆衛星P78-1拍攝到一個非常罕見的現象,一顆彗星以每秒560千米的急速撞進了太陽內,照片清晰記錄了彗星撞入太陽並被吞噬的情景,12個小時後,彗星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彗星撞擊
既然我們在宇宙中經常發現星體的互相撞擊,那麼「彗星撞擊說」就有存在的可能性,不過以現在的科學手段還不能卻切的認為那種科學家提出的科學家的假設最為準確,或者是都不成立,地球的起源 各種學說假設層出不窮,但地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依然是一個迷。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薦
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月球自轉一圈呢?太陽的自轉最奇葩
地球「自轉」速度究竟有多快?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
木星和月球位置互換,我們眼中的天空將會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