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地球在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

2020-09-23 科普百分百

《科學》雜誌:地球在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也就是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比較潮溼。

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也被學術界稱為「E型球粒隕石」,被認為是原始太陽系星雲凝聚產生的物質。頑火輝石球粒隕石數量稀少,僅佔已知隕石的2%。它們與地球上的巖石具有相似的氧、鈣同位素組成,因此,科學家認為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很可能參與了地球的形成。

由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形成於溫度較高的內太陽系,科學家此前認為它不含水,而地球上的水由遙遠的彗星或小行星不遠千裡帶來,在撞擊地球時將水送到地球上。

在最新研究中,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洛蕾特·皮亞尼等人測量了13個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的氫含量以及同位素氘氫含量之比,發現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氫含量遠大於此前設想;其氘氫含量之比接近於地幔水平,且大量大氣氮(地球大氣中最豐富的成分)可能也來自它。

結合宇宙化學模型分析上述數據,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起源自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向地殼和地幔中釋放的氫。分析顯示,參與地球形成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氫含量非常豐富,其釋放的氫足以形成至少3倍的地球海水。

皮亞尼說:「我們的發現表明,地球的構造塊可能對地球上水的存在做出了重大貢獻。這項研究發現令人驚訝,因為通常假定地球的組成成分是乾燥的,它們來自內太陽系——那裡溫度太高以至於水無法凝結,並在行星形成過程中與其他固體聚集在一起。」

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人員2015年曾通過研究地幔巖石認為,地表水從地球形成時就是組成地球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科學》雜誌: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
    《科學》雜誌: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Credit: L.Piani,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n Paris)(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社(譚晶晶):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起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
  • 地球誕生之初就擁有足夠形成水的氫元素
    來源:科技日報隕石研究再次證明:地球誕生之初就擁有足夠形成水的氫元素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
  • 新研究: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氫元素產生水
    新華社華盛頓8月29日電(記者譚晶晶)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起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
  • 地球誕生之初就擁有足夠形成水的氫元素
    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也就是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比較潮溼。
  • 新研究: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氫元素產生水
    新華社華盛頓8月29日電(記者譚晶晶)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起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
  • 新研究: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氫元素產生水—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華盛頓8月29日電(記者譚晶晶)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
  • 隕石研究再次證明:地球誕生之初就擁有足夠形成水的氫元素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也就是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比較潮溼。
  • 隕石研究再次證明:地球誕生之初就擁有足夠形成水的氫元素
    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
  • 地球之水哪裡來?科學家找到新證據!並非天外
    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也就是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比較潮溼。
  • 地球之水從哪兒來?
    近日,法國南茜巖石地質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系列球粒隕石的水濃度和成分,並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起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  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
  • 最初的最初,水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也就是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比較潮溼。
  • 分享||最初的最初,水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也就是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比較潮溼。
  • 地球之水從哪兒來?科學家找到新答案
    但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地球的水含量有多少? 事實上,地球的組成部分應該是乾燥的,因為它們來自太陽系內部,在行星形成過程中,那裡的溫度太高,導致水無法凝結並與其他固體一起積聚。 人們通常認為,水是在地球形成的最後階段,由彗星或太陽系外形成的水合小行星運送到地球的。
  • 地球之水從哪兒來?科學家找到新答案
    事實上,地球的組成部分應該是乾燥的,因為它們來自太陽系內部,在行星形成過程中,那裡的溫度太高,導致水無法凝結並與其他固體一起積聚。人們通常認為,水是在地球形成的最後階段,由彗星或太陽系外形成的水合小行星運送到地球的。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混沌之初只是一團氣體和塵埃
    地球是我們在宇宙中賴以生存的家園。雖然我們今天的科技已經相當發達,不少科學家認為我們處在一個最偉大的發現時期,但是我們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它是怎麼形成的仍然知之甚少。關於地球的起源,至今還都停留在假說上面,畢竟地球形成的年代過於久遠,當時我們並不在現場。
  • 月球形成之初可能有水還有多少秘密待解?
    原標題:月球形成之初可能有水還有多少秘密待解?   月球上有水嗎?月亮能正好遮蓋太陽形成日全食是巧合嗎?月球背面還有什麼人類不知道的秘密?月球上的純金屬物質又是誰提煉的呢?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關注的重點,直至今日圍繞著月球的謎團依然令科學家無法解釋。不過,近期月球上又有了新的發現。   美國航天局8月27日宣布,該機構資助的一個研究團隊在月球表面首次遠程探測,發現了可能源自月球深部的所謂巖漿水的物質。
  • 地球何時有水?研究顯示:地球形成時期就有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導美媒稱,人們認為,碳質球粒隕石等隕石給地球帶來了水——但問題是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水分可能在地球形成時期就開始融入地球。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9日報導,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3月28日刊登的文章中,科研人員認為,地球現有的水分大部分是在地球形成的主要階段獲取的——這與流行理論恰好相反。報導稱,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對月球巖石和地球巖石進行了精度極高的測量。結果發現,兩者的氧同位素存在非常細微但可察覺的差異。
  • 地球形成之初,冥古宙時期與地球生命起源的關聯
    地球領域的研究一直都是很多科學研究者不斷探索的主要領域,在對地球進行不斷的檢測與推算,我們可以得知地球大約在46億年前開始形成的,那個時候在這個龐大星體上面存在著炙熱的環境,最初是一個炙熱的巖漿球,這樣的一個火熱的巖漿球慢慢的發生冷卻,並且慢慢的發生固化,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億年。
  • 在地球形成前,太陽系已經有胺基酸了,這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宇宙中物質的形成其實就是宇宙誕生、演化的過程,在人們對宇宙誕生方式的理解中,我們首先就提出了宇宙基礎元素通過大爆炸核合成的方式。我們知道在宇宙誕生之初,空間中本是空無一物只有真空能量。根據估計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出現在宇宙誕生後的1.5億年以後,當時富含氫和氦的氣體雲足夠冷卻,足以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縮,形成密度更大的結構;而物質的坍縮帶來的高溫和高密度就再次點燃了核聚變,於是就誕生了恆星。我們知道只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內部(質量至少10倍以上),可以將氫一路聚變為鐵,這類恆星會在Ⅱ型超新星的爆發中死亡。
  • 地球上的水都是從哪裡來的?又如何形成的海洋?科學家也解釋不清
    水一直被譽為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可以繁衍生息,除了氧氣大氣層必要的食物之外,水資源更是不可或缺的。地球上的第一顆大物質分子就是從海洋中孕育的。可見水的重要性了。只是地球在誕生之初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液態水資源的,更何況汪洋的海洋呢?那水是如何形成的?若是人類掌控了水的形成原理,人類是不是就具備將任何一顆沒有水的星球改造成有水的星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