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麼形成的?你所了解和認可的地球起源學說都有哪些?

2020-12-05 北鬥微光

大家好,歡迎關注北鬥微光。從太空俯瞰,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美麗星球,其表面佔大多數面積的是海洋,而被海洋包圍著的則是陸地。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的這些陸地上。那麼,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關於地球形成的一些學說。

關於地球的起源,從古到今,人們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說法。如我國遠古時代,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西方基督教的《聖經》裡,也有上帝花了六天工夫創造世界的敘述。我國古代說法:「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那時候的人們認為,最初宇宙是混混沌沌的,待混沌一分開,陽和陰、天和地也就分清楚了,輕清的物質上浮變成藍天,重濁的物質往下凝聚變成大地。這種說法儘管提到了物質的上浮和下凝,但是它並沒有說明混沌是怎樣分開的,也沒有解釋地球和太陽以及與其他行星的關係,因而,地球的起源問題並未說清楚。

到了18世紀,法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了有關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他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瀰漫在太空中的物質微粒凝聚而成,通常這些物質微粒瀰漫成雲狀,叫做「星雲」。同時,康德還認為,形成太陽系的物質微粒,最初分布在比今天太陽系大得多的空間範圍裡,這些微粒在這個範圍裡飄浮。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物質微粒互相吸引,密度大的微粒吸引附近密度小的微粒,逐步形成團塊;較大的團塊又吸引較小的團塊和微粒,成了中心團塊(又名引力中心);中心團塊又不斷吸引周圍的微粒和團塊,變得越來越大,直至最後凝聚成太陽。

有些團塊或微粒,在向中心團塊遷移的過程中,由於相互碰撞,產生偏移,它們並沒有落入中心團塊中,而是在其引力的作用下,圍繞中心團塊旋轉起來。之後這些團塊和微粒又各自形成小的引力中心,吸引四周的微粒,最後凝聚成行星。一般而言,行星四周的微粒也有類似的凝聚過程。按照康德的「星雲說」,人們把地球的形成歸結於「沒有落到太陽中心的微粒凝聚作用」。事實上,「星雲說」是康德提出的一種假說,這一理論把太陽系的形成解釋成為星雲物質按其客觀規律運動發展的一個過程。

此後,另一位比康德晚幾十年的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與之相似的觀點,並且還用數學計算進行了論證。儘管後來的許多科學家發現「星雲說」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但是大多數的人們還是接受了這種假說。有趣的是,「星雲說」可謂是到目前為止,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假說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從各方面不斷地完善了這種說法。

眾所周知,地球不僅是我們人類的共有家園,而且也是其他生物所共有的家園。愛護地球,珍愛生命,要從從認識地球的形成開始。作為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地球的外部被氣體包圍著。其實,在最初形成時,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煤球。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這個煤球中較重的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地核;火球較輕的物質漂浮到地面,冷卻後形成了地殼。大約在45億年以前,地球的大小就已經和今天的地球相差不多了。原始的地球上,既無大氣,又無海洋。

在最初的數億年間,由於原始地球的地殼較薄,加上小天體的不斷撞擊等原因,造成地球內熔融物不斷上湧,因而,地震與火山噴發也就隨處可見。地球內部蘊藏著大量的氣泡,在火山噴發過程中,從內部升起形成雲狀的大氣。這些雲中充滿了水蒸氣,然後又通過降雨落回到地面,降水填滿了窪地,注滿了溝谷,最後積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到了距今25億年至5億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出現了大片相連的陸地,於是地球就形成了。事實上,無論從哪方面來解釋,地球的起源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那麼,它到底是怎麼起源的呢?這還有待今後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小編認為:地球的形成應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相關的學說也有很多種,比如「大爆炸理論」、「 共同形成說」、「彗星碰撞說」等等。那麼,你所了解和認可的都有哪些呢?親愛的朋友,希望你也能開動腦筋,為地球家園的形成展開想像吧,或許你也能成為一種學說的開山鼻祖呢!

(免責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起源之謎!
    早在18世紀,法國 生物學家 布馮就以他的彗星碰撞說來打破了是神創造了地球和人類的說法。至今,科學家隨著科學手段的進步,關於地球的形成的設想以經多達了10多種 ,它們主要的比較靠譜可信度高的有6種。第一種是「彗星碰撞說」1749年提出,認為在久遠的太陽系時期,一顆彗星進入太陽系,撞擊在太陽上,從太陽上撞擊下來包括地球在內的許多行星。
  • 揭秘:有關地球起源的學說
    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類在自身不斷的發展和演化的過程中,對地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她的誕生本身就是個謎團,相對浩瀚的宇宙來說,小小的地球她是怎樣形成的呢?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起源
    在我們思索人生的意義時,有時候也好奇地球是怎麼來的。地球原本就是這樣,有著四季,日夜交替,有著山川河流和風雨雪霜嗎?小編今天簡單介紹一下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自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之後,天體演化的討論才開始步入科學範疇,逐漸形成了諸如星雲說,遭遇說等學說。但事實上,任何關於地球起源的假說都有待證明。
  •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目前發現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好偉大!獨一無二!地球上生命是怎麼形成的呢?想想都fantastic!人類誕生後,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便開始思考精神層次的問題,比如......受到當時科學水平的限制,很久之前的人們是這樣回答自己的:
  • 地球的形成經過了很長的時間,那麼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呢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我們今天講的就是關於地球是怎麼形成的這個話題。我們都知道,地球一直以來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然而就對於我們自己而言,真的了解過這個地球嗎,那麼,我們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地球的形成也經過了很長的時間,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混沌之初只是一團氣體和塵埃
    地球是我們在宇宙中賴以生存的家園。雖然我們今天的科技已經相當發達,不少科學家認為我們處在一個最偉大的發現時期,但是我們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它是怎麼形成的仍然知之甚少。關於地球的起源,至今還都停留在假說上面,畢竟地球形成的年代過於久遠,當時我們並不在現場。
  • 生命起源學說——奧巴林
    然而,由於生源論無法真正說明生命的起源問題,到了20世紀初,科學界渴望建立一種科學的生命起源學說。這樣,蘇聯科學家奧巴林綜合當時許多相關學科成果的生命起源學說就誕生了。1924年,他出版著作性生命的起源》。在該書中,奧巴林對生命演進過程的化學問題進行了基本闡述其實,在奧巴林之前,恩格斯就曾敏銳地指出:關於生命的起源,自然科學到目前為止所能肯定它的只能是: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
  • 地球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從古至今,無數人都在探索這個問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命起源理論。 公元前4世紀,亞里斯多德認為生命可以從非生命物質中自然發生。 有些人認為,是隕石把生命帶到了地球。 比較新的學說是化學進化說。
  • 地球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從古至今,無數人都在探索這個問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命起源理論。公元前4世紀,亞里斯多德認為生命可以從非生命物質中自然發生。有些人認為,是隕石把生命帶到了地球。比較新的學說是化學進化說。這個學說認為,早期地球存在大量有機分子,這些有機分子一步步進化為生命。
  •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地質學能夠解決我們很多很多的疑問,我總是想有一天能夠把這些故事給大家慢慢的講出來,可是感覺到目前的知識和時間又做不到,但是你們一定要相信我,持續的關注我
  • 地球生命的產生——化學起源說
    (關注「小龍科普」,領略科學魅力)地球上的生命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外星人」,地球生命是宇宙中的「獨苗」嗎?現在學術界普遍接受的是由《物種起源》和米勒實驗為理論基礎的化學起源說。地球生命產生學說人類對地球上生命產生從古至今一直在研究,從神造論到外星人試驗品再到自然產生直到現在的化學起源說,都表示者著人類對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無限遐想。
  •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它與地球有怎樣的聯繫?
    月球起源說正月十五在這個闔家歡樂團聚的日子裡,我們協同家人抬頭會看到一輪皎潔的明月在遠處高高掛起,頓時我們會感嘆月亮的明亮與皎潔。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都有著極高的讚賞與追捧,比如古代的詩仙李白在詩中高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來表達對月亮的喜愛。於是人類就產生了好奇,月亮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地球是怎樣誕生的?都有哪些奧秘?
    在浩渺的宇宙中,為何只有小小地球能適合人類居住?地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對地球充滿了好奇。那時的人們認為大自然裡存在的一切都是由上天創造的,一切都是與生俱來的。西方的上帝創世說」曾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佔據統治地位,人們都相信有一個超乎人力之上的上帝創造了一切。然而,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遠遠不相信「上帝創世說」那樣的答案了。
  •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從地球「噴出」的?靜等嫦娥5號歸來
    古人沒辦法知道月上宮闕是何年,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我國的嫦娥5號從月球成功「挖土」返回中,雖然說此次只計劃帶回2公斤樣本,但這已經足夠我們研究月球的很多歷史和秘密了,我們會離月球年代與形成真相卻越來越接近。月球起源大碰撞說說起月球的起源時就要提到,天文學界在1970年代至今普遍支持的一種「大碰撞說」的說法。
  • 10.生命起源的幾種學說
    這個問題存在著多種臆測和假說,並有很多爭議,是現代自然科學正在努力解決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同去看看生命起源的幾種學說。一、宇宙生命論(或生命外來論)這一假說提倡「一切生命來自宇宙」的觀點,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間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飛來」。這一假說認為,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種」可以隨著隕石或其他途徑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為最初的生命起點。
  • 月球是如何形成?對我們的地球有著怎樣的影響?
    自古以來,在我們的文化中,月球和太陽一樣,都是十分神奇的物質,不論是在神話故事裡還是在古文詩詞中,這就體現出其實古人也想知道月球是怎麼來的,但是礙於時代的局限性沒有辦法展開研究。提起月球的起源,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幾種支持的人比較多的說法供大家參考,當然如果你有自己的見解我們也不否認。
  • 地球早期生命是怎麼的形成?
    生命是怎麼來的?生命的出場充滿了神秘,科學家們經過各種科學研究和嚴密的邏輯推算,最終得出了一個猜想。今天的「指尖科技館」欄目,我們通過一段視頻走進北京科學中心的「生命起源猜想」展項,了解地球早期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學說
    而研究過去就得追溯到宇宙的起源,關於宇宙的起源,歷史上可謂眾說紛紜,而最具權威也被眾多 觀測所證實理論還是大爆炸宇宙學說。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爆炸後膨脹形成的。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提出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的哈勃定律,並推導出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的宇宙膨脹說。大爆炸學說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
  •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質主要是什麼?佔比竟然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1644年,笛卡兒在他的《哲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學說,他認為太陽、行星和衛星是在宇宙物質渦流式的運動中形成的。觀測天象的哥白尼一個世紀之後,布封於1745年在《一般和特殊的自然史》中提出了第二個學說,認為:一個巨量的物體,假定是彗星,曾與太陽碰撞,使太陽的物質分裂為碎塊而飛散到太空中,形成了地球和行星。事實上由於彗星的質量一般都很小,不可能從太陽上撞出足以形成地球和行星的大量物質的。
  • 宇宙中的冷知識: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體積是多少呢?
    宇宙中的冷知識: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體積是多少呢?昨天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宇宙和太陽系的起源,我相信大家通過我的分享或者通過其它的文章裡,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了宇宙中的奧妙,本來遙遠的東西對我們現在來說也是越來越近了,了解的也是越來越多了。不過,對於衍生人類的地球,大家知道的有多少呢?地球誕生有多少年了,又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體積是多少,另外還有多少年的壽命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