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又炎熱起來,所以我們發現每天晚上各種廣場公園人變得多了,很多朋友在散步的時候抬頭望向天空,什麼都沒有,只有一輪月亮孤獨的呆著,很多同學就產生了疑問,就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月球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自古以來,在我們的文化中,月球和太陽一樣,都是十分神奇的物質,不論是在神話故事裡還是在古文詩詞中,這就體現出其實古人也想知道月球是怎麼來的,但是礙於時代的局限性沒有辦法展開研究。
提起月球的起源,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幾種支持的人比較多的說法供大家參考,當然如果你有自己的見解我們也不否認。
分裂和俘獲
分裂和俘獲其實準確來說是兩種學說,首先就是分裂說。
就說地球在誕生之初,自轉速度的相當快的,我們今天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但是最開始不是,很有可能轉一圈只用幾分鐘,在這樣極高的轉速之下就產生了極大的離心力,所以有很多邊緣的巖石就被拋出去了。在這裡說一個客觀事實,就是其實我們的地球是越轉越慢的。隨著時間推移當地球轉速逐漸降下來後,不再拋出其他物質,這些跑出去的物質就逐漸聚合成為了我們今天的月球。
俘獲說其實正好和這個相反,說月球其實早就形成了,但不是在我們地球周圍形成的,只是在一次偶然路過的時候,被我們地球的巨大引力俘獲了,最終留在了身邊成為了地球的一顆衛星。
那麼這兩種方法,其實在單純物理學上來講,都是講得通的,但是我們考慮星球起源這麼複雜問題,如果之運用單一學科,顯然不太靠譜。
外星監視說
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外星監視說,這種說法支持的人數完全不亞於其他說法,就說月球其實不是和其他星球一樣形成的,而是一顆被外星人刻意建造的星球,為什麼建造這顆星球呢,就是用來監視我們的地球,我們之前在做金字塔視頻的時候提到,在壁畫上有很多疑似外星人存在的壁畫,所以這就說明外星人很有可能 在很久之前造訪過我們地球,那時候還沒有人類,也正是那次造訪為人類的誕生埋下了種子,有興趣的觀眾可以翻看我們以往的作品。
主流觀點
目前科學界主流的觀點,叫做大碰撞說。
在地球誕生之初,當時的太陽系還十分雜亂無序,不像現在大家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所以那時候經常發生一些行星碰撞,大概在45億年前,有一顆叫做忒咿呀地,和火星直徑大小差不多的一顆行星和地球碰撞了。
那麼這次碰撞又引發兩種觀點,第一種就是當時的地球和現在差不多,就是陸地狀態和海洋狀態和現在一樣的,那麼由於這次撞擊十分激烈,
很多撞擊碎屑飛到了太空中,所以殘留的原先地球和這顆星球
就成為新地球,大量的碎屑匯聚成為了月球。
第二個觀點就是當時地球和今天不一樣,當時的地球表面布滿了熔融狀態的物質,類似巖漿,那麼這顆星球飛速撞擊而來,使得地球上的一片地區的巖石和熔融物質向外噴射,噴射出去的這部分成為了月球。
那麼大碰撞學說是受到科學支持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登上月球,採集回了巖石標本,發現月球和地球年齡差不太多,月球大概是40多億年,地球是50億年左右。
2019年1月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發現,月球的巖石其實深度不同密度區別也很大,表面是密度小的斜長巖石,深處月幔部分有橄欖石和輝石,所以這就讓碰撞說的地球熔融狀態說更加顯得可信。
為什麼我們從古至今一直都執著於探究月球的起源呢?首先就是因為探究月球怎麼來的,有助於幫我們認識地球是怎麼來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月球對我們地球的影響十分巨大。說兩個最主要的,也是一切影響的核心問題。
潮汐現象
什麼是潮汐呢?簡單來說就是海水在太陽和月亮的共同影響下周期性的漲落活動,白天叫做潮,晚上叫做汐。
我們知道宇宙萬物皆有磁場,月球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所以自然不容忽視,我們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月球磁場的影響。
海洋在收到磁場影響之後,海水就會凝聚到接近月球的兩端,那麼這部分就叫做高潮,剩餘部分叫做低潮,看圖大家很容易懂了,這也就成為了我們見到的海水潮起潮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自轉減速
我們在曾經說到就是地球的自轉速度其實是越來越慢的,那麼是為什麼呢?也和月球相關。
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月球繞地球一圈大概是一個月,所以月球繞地球的速度其實是低於地球自轉速度的,當我們前面說的潮汐現象發生時,海水和地球表面就會產生摩擦,大家都學過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地球自身的能量就被散失掉了,所以等於月球間接性的拖住了地球自轉的腳步,讓地球轉得越來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