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經過天后王菲的翻唱,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大家應該很熟悉了,每每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想到一個醉酒的詩人,握著酒杯,望著月亮問,你究竟是什麼時候來的呢?你又有多少歲了?
月亮從古到今,都承載了人們對家鄉,對愛人的無限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它的存在對我們是那麼的重要,那麼的特別,可是你是否也和蘇軾一樣考慮過這個問題,它究竟是什麼時候來的?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呢?是和地球一同誕生?還是被地球吸引過來?還是有其他什麼故事呢?
1. 捕獲說
早在1664年,笛卡爾就在《世界報》上發表了關於月球被捕獲的假說,20世紀初,美國天文學家託馬斯·傑斐遜·傑克遜又進一步補充了這個假說。
那這個說法合理嗎?我們先從太陽系其他的衛星說起。
木衛三,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衛星,它的體積甚至超過了水星,可是木星的質量是其12815倍
土衛六,也是太陽系中較大的衛星,它的體積也超過水星,土星質量是其4229倍:
海衛一,海王星是其質量的4776倍;天衛三,天王星是其質量的24637倍;
由此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行星的質量必須遠超衛星,且質量是衛星的4000倍以上才有可能捕獲到這個衛星。
可是月球相對地球來說它太大了,地球的質量是月球的81倍,體積才相當於月球的49倍。所以捕獲說不太可信。
2. 撞擊說
在20世紀92年代以後,大家更加相信這個個更加壯烈,更加震撼的假說:大約在45億年前,一個火星大小的行星和地球擦肩而過,激烈的撞擊產生了很多碎片,最大的碎片慢慢融合其他碎片後,慢慢形成了現在的月球。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顆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兩顆行星都粉碎了,只剩下兩個地核,並且形成了一片類似甜甜圈的星雲,最後慢慢冷卻凝結,形成了現在的雙星系統。
如果這樣的話月球的成分應該和地球很相似才對,可是科學家通過分析月球巖石樣本後發現,月球的成分和地球有很大不同,月球樣本中大量含有鈦元素、鋯元素、銥元素、鈹元素,這些元素都有耐高溫,耐腐蝕,質地堅硬等等特性,其中鈦元素和鈹元素被大量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鋯元素應用於核反應,銥元素應用於X射線和反物質製造,都是地球上很稀缺的元素
另外月球土壤中還有大量的氦3,這是一種熱核反應原料,由於它沒有中子,所以不會造成核汙染,是非常理想的清潔能源。據科學家推算,100噸氦3蘊含的能量便足夠全世界使用一年之久。但是地球上氦3的含量據推算總共只有0.5噸,可是月球氦3的含量估計在100萬噸以上。
3. 孿生說及分裂說
20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愛德華·羅希提出,在久遠的過去,月亮和地球是同時凝聚形成的;
同一時代,英國天文學家喬治·達爾文提出,月球是地球進化過程中分離出去的一大塊,科學家推算如果地球的自轉周期達到十幾秒鐘的話是有可能「甩」出去一塊的。
數年以後,地質學家奧斯蒙德·費舍爾又補充了這個假說,認為太平洋就是月亮分離時留下的疤痕。
同根同源就應該是同時產生的,可是通過放射性定年法檢測月球巖石樣本,月球的巖石大部分形成於40億年前,很多都是45億年,46億年的樣子,最古老的一塊甚至達到了53億年,可是地球上目前探知最古老的巖石為40億年,而地球的年齡根據科學家推算為46億年,
月球竟然比地球還古老,年齡不同自然不可能是孿生或者分裂的。
那麼月球到底如何產生的呢?羅賓,布列特博士說過:解釋月球不存在比月球存在更好解釋,因為月球的存在實在太過於匪夷所思。不是自然生成的,不是撞擊產生的,不是引力捕獲的?那麼似乎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了:月球是人造的!
1. 月球距離之謎
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距離精確到像計算過一樣,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395個天文單位,而太陽的直徑剛好是月球直徑的395倍,這就導致我們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都差不多大,還有就是月球的軌道很接近正圓,天然形成的星球軌道大都是橢圓形,而月球的軌道更像人造地球衛星,所以地球上才能產生那麼完美的日全食。
2. 隕石撞擊之謎
無論多大的隕石,砸到月球上,都只能產生約6公裡深的坑,經科學家推算,隕石砸到類似月球,地球這種實體星球上,隕石坑的深度一般為直徑的五分之一,可是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直徑達到了300公裡,它的深度至少應該為60公裡,可是它的深度實際測量為6.3公裡。
另外,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曾多次鑽探月球地表,可是鑽頭最深只能達到2.9米。這就說明月球的殼是很硬的,可是同時月球的密度比地球要低,僅為地球密度的60.6%,這就說明它大部分物質在地表,裡面質地很軟或者空心,可是如果是自然形成的星球,因為重力的原因應該越靠近中心質量越大,密度越高,可月亮恰恰相反。
3. 月球水汽之謎
你覺得月球會有水嗎?月球質量小,引力小,無大氣層保護,常年受到太陽風的侵蝕,晝夜溫差極大,按常理來說是不可能有水的,比沙漠還要幹。阿波羅15號,探測到月球有100平方英裡的地面在往外蒸發水汽。
4. 月震實驗
阿波羅11號和阿波羅12號分別在月球的靜海和風暴洋安置了兩枚地震探測器。1969年11月20號4點15分,在阿波羅12號完成任務返航時,用登月艙撞擊月球,進行了第一次月震實驗。如果月球和地球一樣是實心球體,一次撞擊造成的震動最多持續3-5分鐘,可是這次撞擊後月球從撞擊到振幅最大花了8分鐘時間,震動一直持續了55分鐘才結束。阿波羅13號進行的月震實驗震動時間甚至達到了3小時之久,這種感覺有點像敲鐘,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
5. 一面朝向地球
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一致,這就導致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人類第一次拍攝月球背面是在1959年前蘇聯的探測器第一次拍攝月球背面的照片。
6.地球上關於月球的記載
不管是古代的中國還是西方國家,其實對天象和觀星都很感興趣,在非常古老的記載中就有了金星,火星等星球的記錄,唯獨沒有月亮的記錄。
中國有關月亮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帝俊的神話中,《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是殷商民族神話中的人物,僅《山海經》的《大荒西經》有零星的記載,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再無記載.從「帝俊生后稷」的記載看,帝俊的神話已經相當晚了,近代文字發明的時期,根本不能與盤古、女媧的神話相提並論。
再說,帝俊之妻常羲,實際上就是嫦娥,很明顯,它綜合了嫦娥的神話.那麼,嫦娥是什麼時代的神呢?這條線索比較明顯,「天地分離」之後,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然後才有后羿射日及嫦娥奔月之說.可見月亮神話在中國整個神話系列中,出現的時期很晚,大約是在」天地分離」、「大洪水」之後才有了關於月亮的記載。
聖經描述裡在大洪水之前也沒有關於月亮的記錄,只說晚上有星星。古老的瑪雅曆法以及哥倫比亞的印第安部落的記錄中也完全沒有月亮的存在。
人類有文字記錄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遠了,可是人們為什麼偏偏不記錄月亮,只記錄太陽呢?
假如這些上古傳說都是真實記錄的,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大膽的猜測,上古時期根本沒有月亮。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膽的結論:
月球是一個圓形中空的球體,外殼很硬,裡面可能有很多水;上古時期是沒有月亮的,月亮的到來給地球帶來了一次巨大的災難——大洪水。
所以大洪水是真實存在的嗎?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閱讀科幻小說,品評科幻電影,探秘宇宙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