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文豪雨果說:科學到了最後階段,便遇上了想像。
地球並不孤獨,因為有月球。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後不久,月亮便陪伴著地球在太空中遨遊。
(地月同框照,由水手10號探測器攝。)
月亮是距離人類最近的天體,是人類最感興趣的天體,也是最了解的天體。
雖然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事實上,在徵服宇宙的路途上,登月也只是人類極其微小的一步。
因為就算人類真正登上了月球的表面,但人類依然對月球所知甚少,月球依然是神秘的,有著許多未解之謎。
一,月球空心之謎。
1970年4月,「阿波羅」13號飛船服務艙裡的液氨貯箱突然過熱導致爆炸,接著一截15噸重的火箭金屬部分墜向了月球表面, 設置在月球上的地震儀記錄到了長達3小時的震蕩餘波。如果月球是實心的,這種聲音只能持續一分鐘左右。
另外,實心的物體遭受撞擊時,可以測出兩種波:縱波(穿透波,能穿透物體)和表面波。
(縱波和表面波演示。)
而放置在月球上的月震儀,經過長時間的記錄,都沒有記錄到縱波,全部都是表面波。
2,另外20世紀60年代有數位科學家基於月球的密度遠低於地球,也認為月球是空心的。
若月球是空心的,意味著無限的可能。
二,月球外星人之謎。
月球有可能是外星人製造的飛行器,也是基於「月球空心假說」
前蘇聯天理物理學家謝爾巴科夫曾提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產物。15億年以來,月球一直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內部存在一個極為先進的文明世界。」
(這些像玻璃珠一樣的月球巖石是70年代初阿波羅項目採集的。)
這個推論的證據之一是:太空人從月球帶回來的巖石標本,有的是70億年前生成的,這比太陽系的年齡(46億)還古老,只能是太陽系外產物。
(月球表面的隕石坑,中心為何有凸起?)
三,月球磁場之謎。
月球沒有全球性的偶極磁場。然而,在採集回來的月球巖石樣品中卻發現月巖具有天然的剩餘磁化組分,表明月球在歷史上可能曾經有過一個全球性的磁場。
此外,月球勘探者號還發現月球內部普遍存在較高密度的團塊,稱為質量瘤或質聚體,表明月球在熔融時並沒有使其內部成分完全均一化。
四,月球表面玻璃狀物質之謎。
人類探索月亮的過程中多次發現,月球表面有許多地方覆蓋著一層玻璃狀物質。
「月亮上鋪著玻璃」;這些地方似乎被熾熱的火球燒灼過:小行星撞擊?外星人的傑作?不得而知。
五,乾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氣之謎。
月球沒有大氣,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月球表面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其表面溫度可降低到-183℃。
(阿波羅16號機組人員在月球表面留下腳印和全家福)因此月球是個乾燥的天體,但「阿波羅15」號卻探測到月球表面有一處面積達100平方英裡的水氣團。
有科學家認為這是美國太空人廢棄在月亮上的兩個小水箱造成的。
但兩個小水箱如何能造成這麼大片的水汽?
它們只能來自月球內部。
(太空企業家羅伯特·畢格羅與工程師討論月球基地的布局規劃)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探索和徵服是人類的本能,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殖民月球,月球將成為人類新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