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故事中,嫦娥因為不滿后羿的行為,而而吃了仙藥飛向了月球,於是有了嫦娥奔月這個故事。
大約在46億年月球形成了,其直徑大約為3475千米,重7.35×10^22千克,這只是地球質量的百分之一,而月球的大小其實也就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不過月球上不同地區卻有著天差地別的溫度,有低至零下173攝氏度的嚴寒,也有高達127攝氏度的炎熱。
地球與月球
一直以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這是因為月球在環繞地球一周時,剛好也會自轉一周,這種比較奇特的運行狀況被稱為潮汐鎖定。簡單的來理解就是兩個距離比較近的天體,質量比較小的天體會因為質量較大的天體的引力作用,變成一面一直面向另一個天體。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上不會有潮汐鎖定的現象,那麼海水的流動將會變慢,地球上的洋流也會改變,也會對海洋生物產生不利的影響。
而且月球的吸引力使得地球的自轉軸的傾角保持穩定(傾角保持5度以內的變化),可以說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自轉軸的傾角會在0—50度內發生變化,將會導致地球上的氣候發生劇烈的波動,此時地球的環境將不再適合任何生命的生存。
天文學家們發現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潮汐作用,月球正在加速遠離地球。
如果月球離開了,地球會怎樣?
一、地球上不會有日食現象在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缺一不可,缺少一個都不會再出現日食和月食。太陽源源不斷地照射光給地球,於是在地球後投射出100多萬公裡的陰影,其實如果沒有月球就不會有任何的物體穿過地球陰影,自然就不會形成月食,沒有月球就不會有日食,更不會有日環食、日偏食或日全食。
二、地球的夜晚將會更加黑暗沒有月亮就意味著晚上在野外是沒有光的,太陽雖然要比月亮要亮得多,但是在晚上只要有月亮,只要月亮出來,我們就會有不錯的夜視能力,試想,晚上沒有月亮的話,我們肯定是看不見周圍的事物,或許還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三、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會變得不穩定正是因為有萬有引力的存在,任何物體之間才會有相互吸引的力量,而地球和月球兩者之間就存在很大的引力,也是因為這種引力的存在所以確保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月球對地球施加了拉力,以至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受到了牽制。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將會加速自轉,公轉也會變得極其的不穩定。
四、晝夜變化和四季更替的不規律因為月球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牽制,所以導致地球上會出現規律的晝夜變化和四季更替。如果月球消失,那麼晝夜交替會加快,四季更替也會變得很模糊,那個時候動植物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生活規律肯定就會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