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月亮都有著很多遐想,古時候便想像月亮上有廣寒宮,有嫦娥玉兔。隨著科技的進步,其實我們知道月亮是地球的一顆衛星,一直都圍繞著地球進行轉動,但你是否想過未來我們的後代可能看不到月亮了。
根據觀測的數據顯示,月球距地36.3萬~40.萬公裡的樣子,為什麼沒有一個確定的數據,是因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的軌跡不是一個正圓形。在測量地月間的距離時,科學家發現,月球正在以每年1.5英寸的速度逃離地球,差不多就是3.8釐米左右。
月球為什麼會圍繞地球公轉的原因大家應該是知道的,主要就是因為引力。地球上的潮起潮落就是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但是這個是滯後的,所以慢慢地就對地球自轉速度進行了一個減慢作用,但是呢,地月系的整體角動量是守恆的,所以這部分地球自轉的角動量就轉變成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角動量了,這樣的結果就是月球在逃離地球。
雖然看起來月球逃離的速度並不快,但其實隨著地月距離越來越遠的話,月球逃離的速度會不斷加快的,這對地球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像剛剛提到的,角動量守恆,如果月亮消失了,那地球的自轉中心將回到地球的中心,同時自轉會加快,這會使地球的結構開始不穩定,或許會有大規模的地震、海嘯等災害。
同時地球上的潮起潮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月亮的影響的,面向月球一面的海水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會被拉起來,而遠離月球的一面,由於離心力的作用,也會相對地面被拉起,但是月球消失了,這兩邊被拉起的海水會回落,會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同時回落的海水會對整個海洋造成波動,也會導致全球性的海嘯。
月球的存在其實還穩定了地球自轉軸,目前來說我們的黃赤交角約 23°26',其實是很穩定的了,所以這使得地球上的氣候也是相對穩定的。假如月球消失了,首先地球的自轉就開始不穩定,黃赤交角會發生劇變,可能發展一定時間後,地球就不存在什麼南北極,也沒有什麼四季之分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月球上有很多小行星或者隕石撞擊留上的隕石坑,雖然說地球的軌道其實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假如沒有月球,那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小行星和隕石,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這無疑對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威脅。
更不用說肯定會對生物節律造成很大影響,不過還好的是,月球逃離的速度非常的慢,並不會真的突然就消失了,同時附近沒有比地球更大的行星,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月球或許最終逃離不了多少,可能就只是觀月越來越小了,說不定未來科學技術進步,我們能找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