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類在自身不斷的發展和演化的過程中,對地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她的誕生本身就是個謎團,相對浩瀚的宇宙來說,小小的地球她是怎樣形成的呢?
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對地球充滿著好奇,那時的人們認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上天創造的,在一段時間裡,西方的「上帝創世說」佔據著統治地位,而在中國,也不乏「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等等傳說。然而,隨著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遠遠不滿足這些神話故事和傳說了。
有關地球起源的理論中,最早產生而且被人們普遍接受的就是星雲說。早在50億年以前,銀河系中存在著一塊太陽星雲,太陽星雲逐漸收縮,形成了以太陽為中心太陽系,隨著太陽密度和溫度增加,近處的星雲都被太陽吸附,遠處的在運動過程中逐漸自成一體,並慢慢的按某種軌道向太陽靠近,約4億年後,地球形成,其後再過了大概15億年,地球環境才適應早期的生物生存。
緊接著,是法國生物學家布豐在18世紀提出的「彗星碰撞說」。他認為彗星落到太陽上,把太陽打下一塊碎片,碎片冷卻以後形成了地球。這一學說打破了神學的禁錮,曾一度被人們注意。然而在1920年,英國天文學家阿瑟否定了這一學說,他指出,太陽或者其他恆星上分離下來的物質都很熱,以至它們擴散到宇宙空間來不及冷卻就消散掉了。即使在某種未知的過程中凝結成了行星,其運行的軌道也不會像現在的太陽系那麼有規律。
隨著人類在該領域的不斷研究,對地球起源的學說已達到了十餘多種,但是,每種學說都是假設,任何關於地球起源的理論都有待於去證明,除以上兩種說法外,比較出名的還有:
隕星說,該學說認為太陽系最初是一團由塵和氣形成的冷雲,並不停地旋轉,隨著旋轉速度的加快,這些塵與氣中心形成了太陽,外圍的凝聚成了各大行星,地球就是其中的一員。
雙星說,此學說認為,原本太陽是一對雙星,其中一顆被其他靠近的大星拉走了或者是俘獲了,在拉走或俘獲的過程中,留下的物質逐漸形成了太陽系的行星。
除此之外還有「災難說」「行星平面說」「共同形成說」等等,隨著人類的進步,特別是到了人造衛星的時代,可直接探測的領域已擴展到行星際空間,關於地球起源這個問題的探索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活躍階段,相信揭開謎底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