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這個問題一直備受人類的關注,也是自然科學一直探索的問題。在過去的100多年裡,有關月球的起源眾說紛壇,卻一直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那麼,月球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月球起源的四種假說
說起來,探討月球起源的主要爭議點在於:月球究竟是誕生於太陽星雲殘骸中,還是碎片凝聚而成?月球是一開始就屬於地球,還是後來被地球捕獲才成為衛星的?為了找到答案,科學家們也提出了有關月球起源的四種假說。
第一種假說:分裂說
這種假說是表示,月球100%來自於地球,在地球誕生後1億年的時間裡,由於潮汐共振,導致地球的一部分分離出去,這部分進入星際空間之中,通過冷凝等一系列反應變成地球,說白了,月球就是地球的「孩子」。
第二種假說:同源說
這種說法認為,地球和月球來自同一片星雲之中,而且誕生的距離非常近,只不過一個大一個小,所以,月球作為小的一方就自然受到了地球引力的影響,圍繞著地球運行。簡單來說,月球和地球之間可能是「兄弟」的關係。
第三種假說:俘獲說
這種假說就非常容易好理解了,研究認為,月球一開始並不在這裡,只不過當它經過地球的時候,被地球俘獲了,所以才會成為地球的衛星。
第四種假說:撞擊說
支持這個假說的人相信,月球的誕生和45億年前的一場撞擊有關,這場撞擊的雙方,一個是地球,另一個則是一顆未知的行星「忒伊亞」。
截止到目前,以上四種假說中,撞擊說是最被認可的,前段時間,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團隊,也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再次確認了「撞擊說」。
月球竟然是「碎片合成」
來自英國的科學家通過超級計算機,來進行了一場模擬畫面,發現無論忒伊亞是如何接近地球的,當它和地球相撞後,都會形成月球。
研究者稱,忒伊亞是一顆直徑大約有6100公裡,相當於火星大小的行星,它也是太陽系早期「行星軍團」中的一員,只不過它沒有經過「大逃殺」,成為最終勝利的八顆行星。
當忒伊亞和地球相撞後,在地球的周圍,就形成了一個碎片環,這意味著,45億年前,地球可能也和土星一樣,是擁有一個美麗光環的。
不過,這些碎片伴隨著運動,不斷凝聚在一起,當月球的主體誕生後,它也不斷通過掃掠地球周圍的碎片來成長,一直到變成今天的模樣。
那麼,這個模擬實驗,是否可以100%確認撞擊說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雖然撞擊說是目前的主流觀點,但是在沒有找到「忒伊亞」存在的證據之前,仍然是無法證明它存在過,也無法肯定月球的誕生和它有關,只能寄希望於未來,希望可以在地球的周圍找到「忒伊亞」殘存的蛛絲馬跡,這樣才可以最終讓月球的形成之謎塵埃落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