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三種學說,第三種最靠譜

2020-08-19 宇宙科普檔案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的太陽誕生於距今約46億年前。太陽誕生後,太陽系中的「小弟們」也逐一歸隊。形成了如今的太陽系。關於太陽系的起源學說中,科學界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滅變學說,一種是星雲學說,還有一種是俘獲學說。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說說這三種學說。

太陽系

滅變學說

滅變學說的首創是法國的天文學家布封。在20世紀前50年,有一些人相繼提出太陽系起源於滅變。這個說法認為,太陽是最先形成的,然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一顆恆星或者彗星從太陽附近經過或與太陽相撞,它把太陽上的物質吸引出或撞出了一部分。這部分物質後來形成了現在的行星。

遠古行星與太陽撞擊

根據這個學說,行星物質和太陽物質應源於一體。換句話說,我們腳下的土地都與太陽有著「血緣關係」。

有人把太陽和行星比作母子關係。他們把太陽起源歸結為一次偶然的撞擊事件,而不是從演化的必然規律去進行客觀的討論,因為銀河系中行星系是比較普遍的,太陽系絕不應是唯一的行星系。只有從演化的角度去探求才有普遍意義。

還沒有行星的太陽系

就撞擊來說,如果小天體撞擊上太陽,它的質量太小,不可能把太陽上的物質撞出來,即使真的與太陽相撞,那小天體勢必被太陽所吞噬。

1994年彗星撞擊木星就是極鮮明的例證。21塊被引力撕碎的彗星殘骸向木星發起了連續地攻擊,在木星表面也僅僅是引起了一點小的漣漪。所以,一些曾提出過滅變學說的人,後來也自動放棄了原有的觀點。

撞向 木星的21顆彗星殘骸

星雲學說

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學說首先由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來,幾十年後,法國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又獨立提出了這一問題。他們認為,整個太陽系的物質都是由同一個原始星雲形成的,星雲的中心部分形成了太陽,星雲的外圍部分形成了行星。

星雲

然而康德和拉普拉斯的觀點也有著明顯差別,康德認為太陽系由冷的塵埃星雲進化、演變、先形成太陽後形成行星。而拉普拉斯則相反,他認為原始星雲是氣態的,並且十分灼熱,因其迅速旋轉,先分離成圓環,圓環凝聚後形成行星,太陽的形成要比行星晚。

儘管他們的觀點之間有差別,但是他們的大前提是一致的,因此人們便把他們的觀點捏在一起,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假說」

康德與拉普拉斯

星雲學說認為地球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某種巧合或偶然中產生的,而是自然界矛盾發生的必然結果,從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就物質的運動規律去說明天體的演化,星雲假說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曾讚揚康德的「星雲學說」,他指出,康德關於目前所有的天體都從旋轉的星雲團產生的學說,是哥白尼以來天文學取得的最大進步。他認為自然界在時間上沒有任何歷史的觀念第一次被動搖了。

然而,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這個星雲學說也存在了一些問題,但它認為整個太陽系包括太陽本身在內,是由同一個星雲主要是通過萬有引力作用而逐漸形成的這個根本論點,在今天看來仍是正確的。

未形成太陽系前的星雲

俘獲學說

第三種學說,俘獲學說認為,太陽在星際空間運動中,遇到了一團星際物質,太陽靠自己的引力把這團星際物質捕獲了。後來,這些物質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加速運動,類似在雪地裡滾雪球一樣,由小變大,逐漸形成了行星。

太陽引力

根據這個學說,太陽也是先形成的。但是,行星物質不是從太陽上分離出來的,而是太陽捕獲而來的。他們與太陽物質沒有「血緣」關係,只是「收養」關係。

結語

目前,對於太陽系的誕生仍然眾說紛紜,儘管各種假說都有充分的觀測、計算和理論根據,但也會有致命的缺陷,所以一直也沒有一種被普遍接受的假說。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我們實現了時間與空間的穿越,乘坐時光機去往46億年前一探究竟。

相關焦點

  • 水銀/電子/氣壓 三種血壓計誰最靠譜?
    水銀/電子/氣壓 三種血壓計誰最靠譜?水銀柱式血壓計逐漸被摒棄       血壓計通常情況下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水銀柱式血壓計、電子血壓計和氣壓表(彈簧)式血壓計。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水銀柱式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了,尤其是在電子血壓計還沒有普及的過去,水銀柱式血壓計佔據了絕大多數市場。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其他行星的?以上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隨著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科學家們陸續展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討論與論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認識了太陽系的構造後,人們會問:「那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起源之謎!
    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是如何來的?如何形成的?我想喜歡探索宇宙熱愛天文的人,一定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們生活的地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 探索生命第三種形式——古菌
    1977年,美國科學家卡爾·沃斯(Carl Woese)和喬治·福克斯(George Fox)確定了地球第三種生物形式——古菌。卡爾·沃斯在1990年首次提出三域學說,把自然界分為三大領域,分別為細菌域、真核生物域以及古生菌域。
  • 太陽系主流形成學說,違反角動量守恆,太陽系形成另有原因
    文藝復興以來,自然科學知識在無數科學家和學者的努力下有了極大的發展,這其中最基礎的科學是數學和物理。從牛頓第1次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以來,就奠定了人類用數學知識來描述自然界的道路!物理學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人類對自然界的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數學量化!
  • 民間有三種說法,第三種最可信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不知承載了多少人的兒時回憶,最讓人難以忘記的便是86版的西遊了,其中敢與天地爭鬥的孫悟空、儒雅帥氣的唐僧、肥頭大耳的豬八戒、以及老實憨厚的沙僧都被塑造的有血有肉。除這些主角外,最被津津樂道的便是靈山之主如來了,小時候看如來,總覺得他頭上那麼多包很刺眼,就像一串串的葡萄一般,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述,如來佛祖頭上為何長著那麼多包?民間有三種說法,第三種最可信。
  • 太陽系奇異的起源之謎
    出於對太陽的敬畏,因此科學家們都熱衷於探索太陽系的起源,那麼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這個說法是由康德提出來的,康德認為太陽先形成,然後是行星,而法國的拉普拉斯則認為是行星先形成,然後是太陽。雖然他們的說法有差異,但是他們都認可太陽系是由星雲形成的。
  • 對人類最友善的三種動物,第二種跟人類很像,第三種愛給人送禮
    導語:對人類最友善的三種動物,第二種跟人類很像,第三種愛給人送禮。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自然界中對人類最友善的三種動物,第二種跟人類很像,第三種愛給人送禮。第一種是狗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早在數千年前人類還處於原始時期,狗就作為夥伴來到的我們的祖先身邊。狗的祖先是狼,原本是人類的對頭,後來進過馴化才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 科學家預測,宇宙未來的三種「結局」:大坍縮、大撕裂、大熱寂
    科學家預測,宇宙未來的三種「結局」:大坍縮、大撕裂、大熱寂按照「宇宙大爆炸」學說的理論,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大概138億年前,從一個「存在但是無法描述的」奇點發生了大爆炸,之後出現了時間和空間,又出現了宇宙當中的諸多天體。
  • 以下幾種最常見的避孕方法,最後三種才最靠譜,這種事情不能隨便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生兒育女對每個人都意義非凡,為人父母就要肩負起一定的責任,在現代社會,雖然國家鼓勵多生,但是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孩子生下來父母基本上要跟著孩子操心一輩子,所以如果沒有生娃計劃或是已經生了娃不打算再要了的,或是還沒有結婚的,避孕就非常的重要,但是很多常見的避孕方法是非常不靠譜的
  • 佛陀三種世界觀 就問你宏不宏大!
    但從輔助佛法修持,作為眾生步入解脫所必須了知的知識角度,佛陀在經典中講述了三種不同的宇宙觀。在接受常規知識教育的一般人看來,這三種宇宙觀的說法可能並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互相牴觸的地方。但如果拋開固有的觀念,以廣闊的心胸和高點來研讀,或許會對重新認識宇宙有所啟發。
  • 有三種方法能計算人的壽命
    其中有三種方法能計算人的壽命。「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自己的壽命極限。據《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記載,海龜的壽命最長可達152年,而蜉蝣的成蟲,只能活幾小時。至於人類到底能活多少歲,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計算方法有3種:第一種是細胞衰退學說。認為*細胞到30歲達到完全成熟,此後,就開始走下坡路。
  • 科學家提出三種可能,你覺得哪個更靠譜?
    要知道,地球的重量高達59.76萬億億噸,讓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圍繞太陽系轉動的同時自身不斷旋轉,消耗的能量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先來說一下公轉,我們的地球圍繞著太陽規律性周期性的旋轉,其實在宇宙中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太陽系中的全部行星都在圍繞太陽旋轉,我們的太陽系又在圍銀河系旋轉,原因十分簡單,太陽的質量足夠大製造出了一個引力場,當行星進入太陽系的引力場就會被引力拉扯,慢慢的向著太陽前進,這個時候如果行星本身的質量足夠強,就會因為慣性產生「逃逸力」,當「逃逸力」和引力平衡後
  • 太陽系內名字最土的一顆星,卻是公認的最美麗
    土星是太陽系內除木星之外的最大行星,她的名字非常的土氣,可她卻是太陽系內最美的一顆星球,自帶光環,優雅迷人。太陽系內有多顆行星具有光環,土星的光環是最壯觀最美麗的。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土星時,就已經觀察到了土星有兩個「耳朵」,他觀測到的耳朵實際上就是土星的光環。
  • 人類是第三種黑猩猩 | 冰讀精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美]賈雷德·戴蒙德著,王道還譯,上海譯文出版社讀友:阿拉蕾 時間:2017月10月1日感想:賈雷德·戴蒙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的生理學教授。然後就有興趣又買了他的這本《第三種黑猩猩》一讀。如果我跟你說,其實我們人類是第三種黑猩猩,你會不會不服,然後跳起來反駁我說「我們是人類!比動物高一等的人類!我們會說話,有技術,有思想,有藝術,有文明!黑猩猩跟我們差得遠了!」好吧,那我再用科學數據告訴你:我們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組有98%是相同的。人類與黑猩猩的遺傳差距甚至比親緣關係非常近的兩種鳥兒還小。
  • 第三種「不可能存在」的準晶體
    最近科學家在對某隕石進行科學研究的時候發現奇怪的晶體,稱為第三種準晶體,之所以說是準晶體,因為其結晶的規律和構造方面和傳統意義上有些差異。而這種準晶體,在構造和循環方面讓人吃驚。    科學家稱,這種晶體應該不是天然形成,只能人工製造。那麼會不會是外星文明呢?每當看見這樣的消息,小編我本能的想到了外星人。
  • 地月比例很獨特,我們是否能從中找尋到月球形成的答案?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主導著整個恆星系的運行。而月亮不過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圍繞著地球這樣一顆行星運行,和太陽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之上。儘管如此,月球仍然有它自己的驕傲,作為一顆衛星,它是十分獨特的。而其最為獨特的地方就在於它與地球的比例之上,作為一顆衛星,它實在是太大了。縱觀整個太陽系,也找不到如地月系統一般比例失調的行星與衛星系統。
  • 圓方程的第三種形式及其應用
    「我們有沒有想到曾經做過一個動點到兩個定點距離和的最小值?」於是我們會想,若能換「2|MA|」為一個「|MA*|」,不就實現了轉化嗎?亦即「2|MA|=|MA*|」由此我們是不是會想到,這不就是「圓方程的第三種形式」嗎?於是我們去找到這個定點A*的坐標和這個常數「2」!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1)月球是地球引力俘獲的
    但,我的「旋轉宇宙」學說認為,太陽系的形成是太陽在宇宙穿行的過程中俘獲了太陽系中的所有天體,從本質上改變了星雲說的基本內容(星雲說認為,太陽系中的天體是旋轉的熱氣體凝聚形成的),所以,我的行星演化理論學說它是顛覆性的改變當代理論。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太陽系邊緣異常天體的情況,科學家猜測,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可能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行星,被科學家稱之為第九大行星,或者X行星。當第九大行星的存在被科學家提出之後,很多的天文愛好者也加入了探討之列,隨著人們對太陽系邊緣軌道異常天體的不斷觀測,更多的科學家也認同了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而且根據相關的數據,科學家對這顆小行星的質量還提出了初步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