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美]賈雷德·戴蒙德著,王道還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讀友:阿拉蕾
時間:2017月10月1日
感想:
賈雷德·戴蒙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的生理學教授。後來有機會去紐幾內亞開展田野調查,做測量當地鳥兒築巢成功率的項目,從而發展出了第二個事業——研究鳥類生態學、演化與生物地理學。
從此,田野生物學和生理學就成了他的兩個平行事業。另外,作者還參與生物保育的工作,做政府的生物保育顧問。
之前看過他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以環境決定論這個獨特的視角演繹了人類歷史的前世今生,否定了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歷史論。然後就有興趣又買了他的這本《第三種黑猩猩》一讀。
如果我跟你說,其實我們人類是第三種黑猩猩,你會不會不服,然後跳起來反駁我說「我們是人類!比動物高一等的人類!我們會說話,有技術,有思想,有藝術,有文明!黑猩猩跟我們差得遠了!」
好吧,那我再用科學數據告訴你:我們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組有98%是相同的。人類與黑猩猩的遺傳差距甚至比親緣關係非常近的兩種鳥兒還小。
然後,我再問你:當你在動物園的時候看見被關起來供參觀的黑猩猩你會不會覺得羞愧?當動物醫學實驗用黑猩猩作實驗時,你會不會覺得殘忍?
要是把所有的生物——從細菌到人,排成一個長隊,你是否可以分辨出從哪兒「殺」變成了「謀殺」,「進食」變成了「自相殘殺」?
好吧,讓我們就以第三種黑猩猩的立場,去救助另外兩種黑猩猩吧!因為他們的生活處境越來越困難,他們的生命面臨嚴酷的考驗。
▲《你為什麼活著》,王小波著
讀友:周杰
時間:2017年10月1日
今天讀《我是一隻駱駝》,這個計算機碩士,留洋太平洋彼岸的靈魂追求者,想來是如此多情。在李銀河博士面前他就是一個天真的小孩,真實,而且帶有一點我們每個人都羨慕的天真無邪!
他的內心是如此澄澈,周遭一切的苦難、不公,於他來說都是一種痛苦。因為他的赤子情懷總是要求自己為弱者能做點什麼,而且他總是準備著為青年人負最重的擔子。
這是一個有理想、有情懷的時代,也是有那麼一批像小波先生那樣的時代參與者。北島說: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總有那麼一批人在塵世的不待見中仰望星空,在真實的表述裡感受生活的真實!
那是一個人文思想最開放的時代,上個世界的八九十年代,是一個全面開放接觸的時代,那麼多先行者用自己的智慧和膽略開創著美好的新鮮,新生的事物,新奇的思維,這是瞬間的時刻,也是時代短暫的春天。
在小波先生的信條中,不會有蕪雜的情緒,他非常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擲地有聲,振聾發聵:你知道我在世界上最珍視的東西嗎?那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我自己思想的自由!
沒有多少人能堅持到最後,也沒有人能如此澄澈看待這個世界。不需太多話語,讓我們安然裡祭奠一顆美好的心靈!
▲《我與地壇》,史鐵生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讀友:百合
時間:201710月1日
一本書已經在我這裡躺了有一年了,總是沒有想讀的欲望,今天備課突然想到這本書,可以試試讀讀,也許會給我一些靈感。
抓起這本書開始讀,真的讓我不忍放下,有些人有了挫折能夠坦然面對,但是有些人是不願接受上天的不公,一直與命運抗爭。
史鐵生的名字不陌生,聽過看過很多的課堂實錄,如:《合歡樹》《秋天的懷念》,對這個殘疾作家只有粗略了解。
今天我查了他的資料,他的癱瘓是偶然導致的,所以他不願意接受。這場病源於一次下鄉放牛時遇到大雨,後來發高燒,持續很長時間,最後回北京做手術,腿沒有保住。命運多舛,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不能接受。
他回憶的是在地壇見到的人和事,有趣的還有無奈的故事。
真實生動,文筆優美,像在嚶嚶訴說。
▲【日】山下英子 著,吳倩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讀友:清平
時間:2017年10月1日
幾年前朋友推薦並送的書,隨便翻了翻,置於書架上了。
許久以來,一直都關注環境環保問題,有感於人對物品佔有的無止境,導致直接或間接的環境破壞,百思良策而不得。
但是每每提醒自己,做一事或買一物,一定要三思,要考慮其用處,更要思量其害處,否則少做或不做,少買或不買。
這回大長假,用整段時間認真讀讀此書,理清一些關係,儘量過簡潔的生活。
作者建議,每個人都該有一套專屬於當下的自我的斷舍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如何做到,她給了一整套的機制與方法,讓人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