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不知承載了多少人的兒時回憶,最讓人難以忘記的便是86版的西遊了,其中敢與天地爭鬥的孫悟空、儒雅帥氣的唐僧、肥頭大耳的豬八戒、以及老實憨厚的沙僧都被塑造的有血有肉。
除這些主角外,最被津津樂道的便是靈山之主如來了,小時候看如來,總覺得他頭上那麼多包很刺眼,就像一串串的葡萄一般,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述,如來佛祖頭上為何長著那麼多包?民間有三種說法,第三種最可信。
第一種說法:雅利安人
這佛教源於印度,釋迦牟尼相傳是孔雀王朝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是雅利安人血統,這個民族一個特點便都是捲髮,所以為了尊重佛陀以前的形象,這捲髮的造型便一直傳承了下來,直到形成了一個個的捲髮包,世人為了保留釋迦牟尼的形象,將其加以雕塑,就成為了如來的具現話形象。
第二種說法:釋迦牟尼之釋迦
如來又名釋迦牟尼,這牟尼的大眾化意思是數珠。啥是數珠呢?就是佛教徒誦經打坐時的珠子,大家看看如來頭上的肉髻是不是和數珠有點像,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而已。
第三種:佛陀的三十二相
其實如來頭上的東西是大有來歷的,它名為肉髻。為何肉髻呢?這肉髻的形成是因為頭部骨肉的隆起,形成了如同髮髻的形狀,故稱為肉髻,這肉髻也是象徵著一種佛相,只有修為達到一定級別的佛陀才能有,它是佛三十二相中的最後一相,是頂髻相。
當初猴哥大鬧天宮時,看到如來並沒有絲毫的畏懼,只是當他看到如來的肉髻時,心裡還是發了怵,這畢竟是靈山的扛把子,將三十二相修到了最高級的人物,而在悟空成佛後,他也只是修到了佛陀的第一層而已。二者相比之下,差距還是有不小的。
而在以上三種說法中,第三種無疑是最可信的,那大家對此又有何看法呢?歡迎發表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