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住在女兒國附近的蠍子精,擁有一項可以傷害到如來佛祖的強大技能,那就是尾巴上的毒鉤。她仗著這一項技能到處胡作非為,甚至把目光瞄準了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將其抓回了自己的洞府,並且用各種手段強迫對方成親。
其實不得不說,蠍子精的確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妖怪,讓許多神仙都無可奈何,孫悟空和豬八戒都先後敗在了她的手下,就連觀音菩薩也要避其鋒芒。而且這個妖怪做事的時候,擁有著非常強烈的目的性,可以說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尤其是對待唐僧的問題上,更是把她的私心體現的淋漓盡致,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完全不計後果。仗著毒鉤的威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死死抓著對方不肯放手,以至於觸碰到了如來佛祖和整個佛教的底線。
或者也可以說她是被自己的私心,一步步推進了萬丈懸崖,最終丟掉了性命。《西遊記》中的這一段故事,充分證明了一個人的私慾,究竟有多麼大的危害。同時也讓人知道了,如果不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那麼終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蠍子精與如來佛祖的舊時恩怨
《西遊記》中的蠍子精,其實並不是一個來自於凡間的妖怪。比如觀音菩薩說過:
「他前者在雷音寺聽佛談經,如來見了,不合用手推他一把,他就轉過鉤子,把如來左手中拇指上紥了一下,如來也疼難禁,即著金剛拿他,他卻在這裡。」
可見蠍子精的出身和來歷並不一般,畢竟普通妖怪是沒有資格聽如來佛祖講經的。這樣的特殊待遇,在《西遊記》中已經算是非常罕見了,足以讓一般的妖怪羨慕不已。但是她的性格卻為自己惹了大禍,因為佛祖當初只是推了她一下,沒有太多的惡意。
然而蠍子精做出的反應卻十分激烈,直接用毒鉤刺破了如來的手指。這樣的舉動可謂是十分大膽,身在佛祖的地盤上,還敢主動行兇傷人,而且傷的還不是一般人。這件事情完全違背了正常的思維邏輯,常言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她來到佛祖的大雷音寺聽講,遵守規矩聽從安排是最基本的要求。佛祖推一推她就讓一讓,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更不至於當眾行兇。那麼通過這件事情也就可以看得出來,蠍子精並不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她的世界裡充滿了自私和放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換句話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寧可傷害別人也不願讓自己受到半點損失。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和態度,才使其與如來佛祖之間產生了一段不愉快的恩怨。若不是她的反應太過激烈,佛祖也不至於如此大發雷霆,派出金剛去捉拿對方。此時蠍子精的自私心態已經初步顯現了出來,並且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種不考慮後果的行為方式,直接決定了她今後的命運走向,以及最終的下場。
逃離西天的蠍子精依舊不知悔改
根據《西遊記》中給出的線索,如來佛祖派出的金剛並沒有成功將蠍子精捉拿歸案,反而讓對方一路逃出了西天,之後來到女兒國一帶興風作浪。譬如洞府中的那些僕人,都是從女兒國捉來的凡人,而且原著中也曾介紹,她平日裡吃的東西,也都是一些人肉製成的食物。
這樣的日子不知持續了多長時間,這些年也不知道她傷害了多少無辜的生靈。儘管曾經聽過如來佛祖談經論道,可是那些佛法卻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更不成喚醒她的慈悲心腸。在這段期間,她一直都由著自己的性子行兇作惡,完全不知收斂,或許這就是《西遊記》中大多數妖怪的本性,根本無從改變。
細數唐僧遇到的這些妖怪,有多少人都是像她這樣兇殘成性,把普通人當成自己的食物,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可是這樣的狀態註定會被推翻,因為這個世界上需要的,並不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是一種和平穩定的相處方式。
但是包括蠍子精在內的那些妖怪,卻始終不曾認識到這一點關鍵性的因素,所以才會一個個相繼走向滅亡。他們不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和行為,總是在一味的放縱,結果卻是害人害己。
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蠍子精把目光對準了唐僧
在《西遊記》中抓走唐僧的妖怪大概可以分為兩類,其中第一種是想要將其吃掉,第二種則是想要嫁給他。很顯然蠍子精的目的是第二種選擇,這一點從她一開始出場的時候,就表現得非常明顯,一上來就直接說道:
「唐御弟,那裡走!我和你耍風月兒去來!」
如此不加掩飾的話語,足以證明了其內心中的衝動,以及那種毫不掩飾的私心。同時也更加讓人看清了,她是一個習慣於放縱自己的妖怪,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都不加以約束,表現的是那麼直白而又露骨。可越是這樣,就越是能夠反映出她的內心世界,折射出那種肆意妄為的姿態。
當蠍子精把唐僧抓回洞府之後,便開始對其死纏爛打軟硬兼施,總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唐僧接受自己,然後結為真正的夫妻。在此期間她表現出了一種異常執著的心態,死死纏著對方不放,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改變主意。
人在很多時候都會這樣,如果自己認定了一件事情,就必須將之完成,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是想要擁有。可是這樣的堅持卻未必都是正確的,即使堅持到了最後,也並不一定會得到想要的結果。這就是過分放縱自己的表現,歸根結底也只不過是一種自私的佔有欲在作怪而已。
做人不懂得克制,就等於行為上沒有正確的原則,這樣發展下去無疑十分危險,遲早會給自己招來禍患。這樣的人即使能夠猖狂一時,但最終也難逃失敗。
唐僧對於如來佛祖的重要性
看著唐僧突然被妖怪抓走,孫悟空等人連忙駕雲追趕,一路追尋著妖怪的足跡,來到了毒敵山琵琶洞的門口。經過一番小心翼翼的打探,他們終於得知自己的師父就被困在洞府之內,而且正在面臨著妖怪的引誘和逼迫。
孫悟空擔心唐僧亂了真性,當即與蠍子精展開廝殺,希望可以斬妖除魔救出師父。可是事情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他不但沒能打敗妖怪,反而還被對方的毒鉤傷到了腦袋,頓時敗下陣來。
蠍子精對於這個結果無疑非常滿意,自己的殺手鐧從來都屢試不爽,連如來佛祖都無可奈何,更何況區區一個孫悟空呢。於是她滿心喜悅地回到洞府,繼續糾纏唐僧,做著成雙成對的美夢。
可是她卻沒有想到,自己這一番舉動其實已經鑄成大錯。要知道唐僧身上所肩負的任務,是如來佛祖親自製定的取經計劃,承載著普度南贍部洲那些芸芸眾生的使命。這個任務不管是對於《西遊記》中的佛教,還是對於東土大唐的百姓,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譬如佛祖當年差遣觀音菩薩尋找取經人之前,說的非常清楚:
「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可是現如今蠍子精確要把唐僧留在自己身邊,這樣的做法無異於打破了佛祖定下的取經計劃。若唐僧真的與她結為夫妻,取經團隊就只能宣布徹底解散,三個徒弟也都會回到各自的老家,這些都是《西遊記》原著中給出的說法。
所以說蠍子精的舉動,儼然已經觸及到了如來佛祖的底線。因為取經計劃事關重大,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半途而廢,否則普度眾生的使命,又該由誰來承擔?
肆意妄為的蠍子精,終於迎來了應有的懲罰
但是根據眼前的情況來看,孫悟空等人根本不是妖怪的對手,他和豬八戒已經相繼負傷,紛紛敗在了對方的毒鉤之下。為了讓唐僧師徒能夠順利度過難關,保證取經計劃得以繼續實施,觀音菩薩終於在這危難關頭趕了過來,為他們指點迷津:
「你去東天門裡光明宮告求昴日星官,方能降伏。」
聽聞此言,孫悟空就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連忙駕起筋鬥雲,片刻之間就來到了東天門外。畢竟唐僧此時還在對方的手上,拖延的時間越長風險也就越大,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他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好在昴日星官星正好巡察歸來,問明緣由之後,便立即與他一同前來降服妖怪。之後發生的事情,也正如《尚書洪範》所提出的理念一樣,世間萬物自由相生相剋之理,即使再強大的人也有自己的弱點,天地間的所有事物,都無法逃脫這樣的規律,而昴日星官就是這個妖怪的天敵。
讓孫悟空和觀音菩薩都束手無策的蠍子精,看見昴日星官之後,瞬間露出了本來面目。之前那種狂妄囂張的姿態頓時蕩然無存,最後被活活嚇死在眾人的面前。
這樣的結局,完全符合那一句古話的含義:「多行不義必自斃。」她終於為自己的肆意妄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這樣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取經計劃的進程,超出了如來佛祖以及整個佛教所能容忍的極限。
當初用毒鉤子刺破佛祖的手指,就已經非常過分,如今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又妄想與唐僧成親,此舉簡直就是自尋麻煩。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胡作非為,她最終把自己推進了萬丈深淵。這樣的結果正如古人所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有些人總是要等到掉下懸崖的那一刻,才幡然醒悟,可是卻為時已晚。現實不會給人們重新來過的機會,人生也沒有重新洗牌的可能。《西遊記》中的蠍子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見證了這一條不變的真理。
結語
透過這一段情節,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人的放縱和自私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把自己推向毀滅的邊緣。一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而肆意妄為的人,註定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這樣的性格,會給其他人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以至於害人害己。
所以說做人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克制內心裡的私慾。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而忽略外在環境的因素,以及對別人造成的影響。如果不想讓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那麼就需要我們懂得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達成一種雙贏或者多贏的局面。
本文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