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科學家根據已知提出了這些假說!

2021-01-09 每日百科知識

太陽系是從什麼東西演化而來的?它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天文學家根據已知事實提出了幾十種假說,下面非常簡要地介紹幾種。

1,災變說。1745年法國博物學家布豐首先提出:曾經有一顆大的彗星靠近太陽,後與太陽相撞,從太陽上撞出的物質在距太陽不等處形成了行星。後來,人們提出彗星的質量太小,撞出的物質不可能很大,形成不了這麼大質量的行星。1878年畢克頓認為是一顆恆星碰撞太陽的結果。之後,有些天文學家又假設,是一顆恆星接近太陽,恆星的起潮力吸出了太陽的一部分物質,並形成了行星。但又有人根據恆星在空間分布的情況進行計算,得出另一顆恆星要接近太阻,3000萬億年才有一次機會,而銀河系的年齡才100億年這種相遇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

2,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175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假設:太陽系原來是一團由基本微粒構成的星雲,由於引力作用,大微粒吸引小微粒,聚成團塊,團塊又吸引微粒,越吸越大,最大的團塊演化成了太陽,小的演化成了行星。1796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假設:太陽系原來是一團由熾熱的氣體構成的星雲,氣體在冷卻過程中不斷收縮,因而自轉加快,離心力加大,星雲變得扁平,當星雲外緣物質的離心力超過引力時,便不再收縮,在原處形成一個氣體環,一次又一次地分離出多個氣體環,以後中心部分形成為太陽,各個氣體環聚集成行星。

災變說順利地解釋了太陽自轉速度慢、角動量大大小於行星角動量這一客觀事實;星雲說說明不了這個問題,但卻能圓滿地解釋太陽系的基本事實;除個別星體外,絕大多數的行星和衛星運行的軌道,都大致處於同一平面,都是接近正圓的橢圓形,都循著自西向東的同一方向公轉和自轉。

3,新星雲說。現在許多天文學家利用許多新的科學成就,以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為基礎,建立了新的星雲說。他們認為,在50億年前,有一大團瀰漫星際物質聚集成瀰漫星雲。在運動過程中,星雲出現湍渦流,把星雲體碎成很多塊,其中一塊就是後來形成太陽系的太陽星雲。太陽星雲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斷收縮,因而溫度升高,自轉加快,從球形變得扁平。當星雲收縮到相當於今天海王星軌道大小時,星雲赤道處的慣性離心力與收縮引力達到平衡。這時赤道附近的物質留在原處,其餘部分繼續收縮。大部分物質聚集到中心,形成原始太陽。在收縮過程中,不斷留在原處的物質逐漸形成一個扁的星雲盤。星雲盤裡的物質,在原始太陽引力的垂直分力的作用下,向赤道面下沉,形成薄薄的塵層。塵層中的塵粒相對集中,逐漸形成許多粒子團。粒子團逐漸聚集成星子。星子吸收周圍物質或互相碰撞,不斷增大成為星胚。最後形成為太陽系的各個行星。

新星雲說認為,原始太陽自轉很快,磁場很強,猛烈向外拋射帶電粒子,同時把自己轉動的能量,轉到這些只能沿太陽的磁力線運動的粒子上,因此,本身角動量減小,自轉速度放慢,這就比較充分地說明了太陽角動量很小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運動有這麼多的共同特點呢?單從天文觀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不但要有天文和力學知識,還要有哲學思想。一、康德提出星雲假說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關於宇宙是永恆不變的形上學觀點束縛了科學家的思想,他們很少去思考太陽系或者宇宙的起源,沒法回答上面的問題。
  •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五大假說,一一道來
    月球是人類踏足的第一個新世界,這些探索中帶回的信息,加上自動太空飛行器和遙感觀測所收集的信息,使人們對月球的了解超過了除地球之外的任何其他宇宙天體。    然而,在仰望月亮這麼多年後,我們仍然不能確定它是如何形成的。
  • 宇宙是怎麼來的?科學家提出了這個假說
    既然無始,自然就不存在從何面來的問題。這裡所說的宇宙,是指天文學上的字宙,是指哲學上無限宇宙中,我們人類目前認識能力所及的這一部分。今天,我們已經認識到的宇宙,包含10億個星系,稱為總星系。對於目前所測到的這部分宇宙的起源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假說,大爆炸宇宙論就是當今最流行的一種。現在簡要地介紹一下這種假說。
  • 為揭開兩大難題,科學家提出「太陽伴侶」假說,有兩個太陽存在
    即使如此,還是有科學家在之後的研究中提出了「第九行星」的假說,認為除了冥王星之外太陽系邊緣還存在著一顆遲遲未被人類發現的行星。,認為早期的太陽系內應該存在兩顆恆星,這樣太陽系如今的影響力才有可能解釋第九行星的存在,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個奧爾特雲還處於太陽的引力範圍內,那麼他們是如何提出這個假說的?
  • 為揭開兩大難題,科學家提出「太陽伴侶」假說,有兩個太陽存在!
    即使如此,還是有科學家在之後的研究中提出了「第九行星」的假說,認為除了冥王星之外太陽系邊緣還存在著一顆遲遲未被人類發現的行星。根據報導,近期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阿米爾·希拉傑和阿維·羅布提出了一種大膽的假設,認為早期的太陽系內應該存在兩顆恆星,這樣太陽系如今的影響力才有可能解釋第九行星的存在,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個奧爾特雲還處於太陽的引力範圍內,那麼他們是如何提出這個假說的?太陽系還存在哪些尚未被揭露的謎題?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其他行星的?以上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隨著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科學家們陸續展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討論與論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要想揭開太陽系起源的奧秘,我們首先先認識下整個太陽系的組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C位(中心),除太陽外,還擁有8顆行星(水星,金星,水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5個衛星和至少50萬個小行星,矮行星和少量彗星組成。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之說,太陽系也是一個受引力作用的天體系統。
  •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地球的來歷往往會發生濃厚的興趣,經常會提出這類問題:地球是從哪兒來的?它一開始就是現在這個模樣嗎?」到18世紀,西方有一些哲學家和科學家提出了許多地球起源的假說,他們有各種各樣的依據。經過200多年來的不斷討論研究和學術論證,目前,大家基本上贊成「星雲說」。
  • 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科學界出現兩種假說,第九行星或是一個黑洞
    然而仍然有科學家為冥王星鳴不平,認為它不應該就這樣被降為矮行星。而有的科學家雖然也替冥王星感到惋惜,但是他們在對海王星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這些現象似乎說明海王星後面還是可能存在第九行星。根據報導,近期《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分別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來提出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的假說。
  • 科學家推出蓋亞假說,終於大徹大悟!
    科學家推出蓋亞假說,終於大徹大悟!地球是宇宙中最為特殊的星球,宇宙浩瀚無垠,地球只屬於宇宙的一小部分,人類在宇宙中宛如滄海一粟,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在地球上生活了這麼多年,人類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根基。科學家們對宇宙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根據目前已知的消息,地球屬於人類的家園,它也是宇宙中具有生命特徵的星球。
  • 科學家提出太陽系誕生新理論:或源自巨大恆星
    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導 美媒稱,儘管人類對宇宙已經有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科學家們卻仍然不確定太陽系的誕生過程。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月23日報導,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全面的理論,稱太陽系在一個早已死亡的巨大恆星周圍由星風吹成的圓罩中形成。這篇論文發表在12月22日出版的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季刊上,它探究了一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宇宙之謎:太陽系中為何有兩種元素的豐度不同於銀河系中其他星系。主流看法是,太陽系幾十億年前形成於超新星附近。
  • 科學家提出了兩種假說
    可是,令科學家不解的是,金星的自轉速度非常緩慢,而且方向和其它行星正好相反,其它行星都是逆時針自轉,唯獨金星是順時針自轉的。要知道,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都源於最初的一片星雲,所有的行星在形成時都應該和原始星雲具有相同的運動方向。
  • 美國科學家提出驚人假說:地球曾經是紫色的
    在今年的美國天文協會年會上,科學家提出了這個「紫色地球」的假說。美國的一個研究日前宣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是紫色的,就像現在的植物是綠色的一樣。他們認為,遠古的微生物可能並不是用葉綠素來吸收太陽光線的,而是用另一個分子,一個賦予了這些生物紫羅蘭色調的分子。     葉綠素是現代植物用來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 研究人員提出「太陽系高速公路」假說 加速星際間穿梭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Engadget」日前爆料,天文學家在太陽系空間中發現一條天體專用的「高速公路」,進入這一軌道上的天體運行速度大幅度提升,遠超我們的想像。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天文臺的Nataša Todorović和她的團隊發現,太陽系中天體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往往是不固定的,尤其是彗星、小行星這種小型天體,極易受到體積龐大的行星引力幹擾而偏移當前運行軌道。
  • 太陽系形成於原始星雲?觀測與模型,看科學家如何證明
    您可以輸入物理應該如何發生的模擬細節,然後運行它來查看結果。目前由氣體雲形成太陽系的模擬工作進行得很好。圖解 :來自隱藏的新生恆星HH46/47的分子流紅外線影像。對太陽系本身的觀測也支持這一理論。事實上,正是這些觀察結果首先導致了該理論的提出。1.所有的行星都沿同一方向繞太陽運行。它們的大多數衛星也沿這個方向運行,行星(和太陽)也沿同樣的方向旋轉。
  • 科學家提出多元宇宙假說與平行宇宙假說
    但是逐漸的科技發展之後,地球才發現地球是一顆球體,我們地球處在太陽系當中,太陽系僅僅又是銀河系的一個系統罷了,銀河系又在宇宙當中是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所以說宇宙的龐大是我們人類沒有辦法想像的。而且對於宇宙有沒有邊界?宇宙之外會是什麼?會不會還存在著更大的宇宙?這一些問題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 地球時怎樣形成的?
    針對這一謎題,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假說。災變說是20世紀天文學界最流行的學說之一,它認為宇宙中天體的形成與某種偶然事件所引發的劇變有關。災變說學派的科學家們認為若是有其他恆星碰撞太陽,就有可能導致太陽拋出物質,從而形成地球以及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但是在宇宙中恆星之間相互碰撞的概率非常小,為何宇宙中會有如此多的的行星呢?同時,依據物理學的理論,物質被太陽拋出之後會高速飛離,他們又是如何聚合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呢?災變說的理論是不能解釋這個問題的。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無數的小天體,它們都以太陽為中心,圍繞著太陽有序運轉。在當前的天文學界關於太陽系的形成,有一種說法是「星雲說」,它最早是由德國科學家康德在1755年提出的,後來經過拉普拉斯等多位科學家的繼承和發展,該說法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不過此種說法流傳僅近百年。就被如今比較流行的「原始星雲理論」所取代。此理論認為,大約50億年前,銀河系的某個深處存在一大片原始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收縮,聚集成團。
  • 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看過宇宙的樣子,不禁讓人想了解宇宙之外的樣子,科學家曾發表了一個「泡泡宇宙假說」,關於宇宙外的假說有多種,然而種種都讓人難以置信!人類生存的地球已經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盛世,人類也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但是人類的起源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生物學家們經過多年的試驗發現,人類可能是一個外來物種,人類身上的種種特點和其他生物大不相同。
  • 太陽系小行星帶,有無可能形成一個新的行星?錯過了再也回不來了
    那麼,這些小行星帶中的星體,今後能否在相互碰撞過程中進一步聚合成為一個新的行星呢?這還得從太陽系中行星的演化說起。太陽系行星的形成在太陽系還沒有形成,即太陽還未誕生之前,這片廣袤的區域分布著大量由星際氣體和塵埃所組成的星雲物質,關於這些星雲物質的形成,科學家們推測,有極大的可能是之前一顆超新星爆發所噴發出來的大量星際物質構成。
  • 科學家提出記憶形成新解:大腦玩的拼圖遊戲
    大腦玩的拼圖遊戲  科學家提出記憶形成新解  當記憶一件事情時,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能加強對事件和單詞的回憶。然而記憶形成的神經機制長期以來依舊是個謎。科學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儀(fMRI)分析了大腦活動圖像,結果發現,通過多次學習記住一張面孔或一個單詞,與忘掉它相比,其神經活動在多個腦區顯示出更大的相似性。《科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多次激活同樣的神經連接方式能將事物印在記憶裡。這與心理學家40年前提出的編碼變異假說結合,能使人們更好地理解記憶的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