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形成於原始星雲?觀測與模型,看科學家如何證明

2021-01-07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網友提問:太陽系形成的標準模型是由巨大的星際雲形成的。支持這個理論的證據是什麼?

答:支持這一理論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可能是觀察銀河系內其他正在發生同樣過程的地方。如果我們的太陽系與銀河系中其他系統的形成方式不同,那就太奇怪了,因為物理應該適用於任何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恆星在巨大的氣體雲和塵埃雲的深處形成,甚至是年輕的恆星周圍環繞著由碎片組成的圓盤,它們看起來就像行星形成的碎片盤。

圖解:可見光(左)和紅外線(右)看見的三裂星雲影像 -位於5,400光年外,在人馬座的一個巨大恆星形成區的塵埃雲。

其他的證據來自對這個過程的模擬。許多天文學家花費大量時間在計算機上構建物理過程的詳細模擬。您可以輸入物理應該如何發生的模擬細節,然後運行它來查看結果。目前由氣體雲形成太陽系的模擬工作進行得很好。

圖解 :來自隱藏的新生恆星HH46/47的分子流紅外線影像。

對太陽系本身的觀測也支持這一理論。事實上,正是這些觀察結果首先導致了該理論的提出。

1.所有的行星都沿同一方向繞太陽運行。它們的大多數衛星也沿這個方向運行,行星(和太陽)也沿同樣的方向旋轉。如果它們都是由原太陽周圍的碎片圓盤形成,這是可以預料的。

2.這些行星也有相符的特徵,它們是由一個主要由氫組成的圓盤圍繞著一個年輕而熾熱的太陽形成的。那些靠近太陽的行星含有的氫非常少,因為當它們形成的時候,由於圓盤太熱而不能凝結。更遠處的行星大多是氫(因為氫主要存在於圓盤中),而且質量要大得多,因為它們可以由更多的物質構成。

最後,在這個模型中,太陽主要由氫組成。這也可以進行測試。太陽的觀測結果與一個主要由氫組成的巨大球體在核心通過核聚變產生熱量的預期驚人的一致。這種成分也可以用日震學(對「日震」的研究)來測量,並與理論相符。

如果我錯過了任何重要的證據,是我的過失,請讓我知道。

相關天文知識

在解釋太陽系或其他行星系的形成與進化上,星雲假說是宇宙起源領域最廣為大眾接受的宇宙模型。該假說支持太陽系由星雲物質形成而來的說法。同時,這一假說是由伊曼努爾·康德發展起來的,並發表在他的《自然哲學與人類假說》一書中(通俗自然史和天論),該書於1755年出版。起初,該假說僅被用於解釋太陽系的形成,而如今,這一假說被認定為可以解釋整個宇宙行星系形成的原因。

圖解:使用改進的成像處理,在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檔案照片中檢測到年輕恆星HD 141943和HD 191089的巖屑盤(2014年4月24日).

普遍接受的現代改良版星雲假說是太陽星雲盤模型(SNDM)或稱為太陽星雲模型。該模型為太陽系的各種屬性提供了解釋,比如,它解釋了行星的近圓形和共面軌道,以及為什麼行星的運動方向與太陽自轉方向相同?原始星雲假說裡的一些元素在現代行星形成理論中得到了呼應,但大多數元素都已被取代。

圖解:小行星碰撞 -建造行星(藝術家的概念)。

根據星雲理論,恆星在厚重而又稠密的氫分子雲中形成——巨大的分子雲(GMC)。這些分子雲在引力條件下並不穩定,物質在分子雲的內部凝聚形成更小更密集的團塊,這些團塊隨後旋轉,分裂並形成恆星。恆星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且總會產生一個圍繞年輕恆星的氣態原行星盤(原行星盤)。在這種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有可能會誕生行星。因此,行星系的形成被認為是恆星形成的一個自然結果。一顆類太陽恆星通常需要近一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形成,同時,原行星盤又需要超過一千萬到一億年的時間才能進化成行星系。

參考資料

WJ百科全書

天文學名詞

Karen Masters-×+0- curiou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被星雲包裹?人類只能觀測而無法飛出太陽系?
    現在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地深入,雖然我們現在人類還沒有能力飛出太陽系,但是科學家已經將探索的目光逐步地移向了太陽系之外的很多不同的恆星,通過天文望遠鏡來觀測不同的星球,不過人類要想著真的做宇宙飛船飛出太陽系,其實還面臨著很多的難題,除了解決燃料能源等方面的問題之外,我們人類還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來自於太空的麻煩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其他行星的?以上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隨著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科學家們陸續展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討論與論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認識了太陽系的構造後,人們會問:「那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運動有這麼多的共同特點呢?單從天文觀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不但要有天文和力學知識,還要有哲學思想。一、康德提出星雲假說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關於宇宙是永恆不變的形上學觀點束縛了科學家的思想,他們很少去思考太陽系或者宇宙的起源,沒法回答上面的問題。
  • 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ELS模型其實,科學家一直想要建立一個屬於星系的模型。但是這個問題一直無法攻克,問題就卡在了星系的形成上。當然,這裡的星系是指類似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其實不只是星系的形成。恆星系的形成一直以來,也是一個難題。如今關於恆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比較主流的是星雲假說。
  • 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星雲說?太陽系真的是由星雲形成的嗎?
    關於太陽系形成的標準模型是指太陽系起源於巨大的星際雲。那麼是什麼支撐了這一理論呢?或許支持這一理論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就是對我們的銀河系現今在其他地方發生相同進程的觀測。如果在銀河系中,太陽系是以一種不同於其他星系的方式而形成,這將會很奇怪,因為物理學被認為在任何地方都起作用。
  • 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探索被稱為太陽星雲的巨大星際雲如何催生我們的太陽系及其中的所有事物。我們所知道的太陽系以巨大的旋渦狀的氣體和塵埃雲開始生命,它無方向或無形地穿過宇宙。大約46億年前,這種巨大的雲被轉化為我們的太陽。隨後的過程產生了太陽系,其中包括八顆行星,181顆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
  • 太陽系怎麼誕生的?真來自奧爾特雲?湍流模型顯示它是被拋棄的
    都說太陽與地球都誕生於一片原始星雲,而且科學家還給這片原始星雲取了個名字,叫做「奧爾特雲」,但很多科普文章中卻對星云為什麼會誕生恆星的原因並沒交代清楚,搞得大家都雲裡霧裡,下面我們就這個給大家做個明確的答案。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人馬座B2星雲中發現手性分子
    2.地球之外的生命種子 人馬座B2星雲接近銀河系中央,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氣體雲之一,距離地球大約2.5萬光年。人馬座A和人馬座B2星雲是豐富的分子源,從中幾乎能找到所有已發現的星際分子。長期以來,這裡被認為是原始生命的搖籃——科學家認為,在這裡有可能會發現可以構成生命的複雜分子。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有一種會「唱歌」的雲或許可以解釋
    很久以前在我們的太陽形成之前,它只是一堆漂浮在氣體,灰塵和碎片物質,但是這些物質最終成為恆星和行星。現在科學家使用一個非常特殊的星雲觀測,已經開始了解整個過程。,分子空間雲研究中最大的障礙之一是望遠鏡只能產生它們的二維圖像,因此無法模擬灰塵和氣體的內部和運動,現在,研究人員專注於被稱為Musca的星雲。
  • 太陽系被奧爾特星雲包裹著,如今卻到了另一個星雲中?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了解的是:太陽系被奧爾特星雲包裹著,如今卻到了另一個星雲中?在宇宙當中,每一顆恆星能夠形成,都是在星雲之內,即便是太陽,也不例外,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分析之後發現太陽形成於一片原始星雲之中,這片星雲就被我們稱之為太陽星雲,太陽系之內的大行星等形成之後,內部空間就被處理了,不過外層的這一部分是依然存在著,我們把它稱之為奧爾特星雲。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無數的小天體,它們都以太陽為中心,圍繞著太陽有序運轉。那麼,這個恆星系統是如何誕生的呢?在當前的天文學界關於太陽系的形成,有一種說法是「星雲說」,它最早是由德國科學家康德在1755年提出的,後來經過拉普拉斯等多位科學家的繼承和發展,該說法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不過此種說法流傳僅近百年。就被如今比較流行的「原始星雲理論」所取代。此理論認為,大約50億年前,銀河系的某個深處存在一大片原始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收縮,聚集成團。
  •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質主要是什麼?佔比竟然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到20世紀初,由於康德-拉普拉斯學說不能對太陽系越來越多的觀測事實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致使「二元論」學說再度流行起來。1900年,美國地質學家張伯倫提出了一種太陽系起源的學說,稱為「星子學說」;同年,美國天文學家莫爾頓發展了這個學說。
  • 原始隕石磁場幫助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過程
    原始隕石磁場幫助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過程   科學家們所關注的是其中含鐵礦物捕獲的磁場,磁場強度約為54微特斯拉(micro-tesla)。和地球表面磁場強度相似,其範圍為25-65微特斯拉。  衝擊波   德施解釋說:「我對此的模型表明,衝擊波經過太陽星雲,使得大部分隕石球粒都受熱融化。」根據衝擊波的強度和大小來看,背景磁場可能最多被放大至30倍。他說:「由於測量到的磁場強度約為54微特斯拉,這表明在太陽星雲中的背景磁場強度範圍可能是5-50微特斯拉。」
  • 太陽系經曾發生過大規模戰爭?科學家通過模型還原真相!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的邊緣就在冥王星附近,按照這個基礎測算出的太陽系半徑大約為77億公裡。但根據科學家們最新的發現,太陽系的外側還包裹著一層厚厚的星雲,而這層星雲正是神秘的奧爾特星雲!奧爾特星雲根據科學家們的測算,奧爾特星雲的寬度大約為1光年,而奧爾特星雲到太陽的距離大概為1光年,這就意味著太陽系的真實半徑很有可能是兩光年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三種學說,第三種最靠譜
    太陽誕生後,太陽系中的「小弟們」也逐一歸隊。形成了如今的太陽系。關於太陽系的起源學說中,科學界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滅變學說,一種是星雲學說,還有一種是俘獲學說。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說說這三種學說。他們認為,整個太陽系的物質都是由同一個原始星雲形成的,星雲的中心部分形成了太陽,星雲的外圍部分形成了行星。
  • 系外行星和太陽系如此不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爭論不已
    系外行星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探索,想了解太陽系在整個宇宙拼圖中佔據怎樣的位置。」自從人類開始能夠計算太陽系行星運行規律到現在,它們幾乎始終完美地按照人類的理論在繞太陽公轉,沒有任何變化。科學家一度相信,太陽系的行星就是形成於一個完美的位置,然後在這個完美的位置上運行到了今天。
  • 阻止新視野號離開太陽系的力量,是否是包裹太陽系的奧特星雲?
    我們知道目前所觀察到的太陽系邊緣就到冥王星和柯伊伯帶,柯伊伯帶算是目前可觀測到太陽系的邊緣,那柯伊伯帶以外是什麼呢?為什麼美國的新視野號飛了那麼久依舊還是沒有飛出太陽系?也就是說我們的太陽系是被包裹在這片星雲裡面的,並且是這片星雲的一部分。這一理論提出引起了天文界的廣泛關注。
  • 宇宙是怎麼誕生的,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掌握了哪些證據?
    孕育了生命的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關於宇宙的誕生,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不同的假說,但以現有的證據而言,還不能把任何一種假說作為定論,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在所有關於宇宙形成的假說之中,宇宙大爆炸理論是證據最為充分的,也被最多人所認可的理論。當然,也有很多人對於宇宙大爆炸不以為然,那麼我們不做無謂的爭論,讓我們從已經掌握的證據入手說說為什麼宇宙誕生於大爆炸。
  • 奧爾特星雲究竟是在保護人類還是在阻止人類飛出太陽系?
    科學的發展始終伴隨著猜測與證明!從最開始的地心說到日心說,到後來萬有引力的發現以及相對論的創立,然後到現在的宇宙大爆炸,每一次真相的發現總是伴隨著長時間的探索與論證。當科學家們懷疑先輩們的理論的時候,就可能更加接近真相!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類木行星的誕生
    實際上這個理論的方向正是上篇文章所介紹的類地行星形成理論,在離太陽星雲中心五個天文單位以外的空間範圍,其溫度比較低,可以形成大量的冰質顆粒,並且其數量要遠遠大於該位置的金屬、巖石顆粒,因為宇宙中的氫元素、氦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等肯定要比金屬等重元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