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

2020-09-20 鋒舞人生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無數的小天體,它們都以太陽為中心,圍繞著太陽有序運轉。那麼,這個恆星系統是如何誕生的呢?

在當前的天文學界關於太陽系的形成,有一種說法是「星雲說」,它最早是由德國科學家康德在1755年提出的,後來經過拉普拉斯等多位科學家的繼承和發展,該說法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不過此種說法流傳僅近百年。就被如今比較流行的「原始星雲理論」所取代。此理論認為,大約50億年前,銀河系的某個深處存在一大片原始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收縮,聚集成團。在重力的擠壓下,形成超高密度和溫度的球體,引力作用持續而強烈,氣體和塵埃被不斷吸入並相互作用,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熱量。在4000萬至5000萬年的時間裡,年輕的太陽變得更小,但是變得更熱更亮,核心溫度達到1500萬攝氏度。隨著溫度持續升高,內核開始產生核聚變反應。巨大的能量向四周噴出,形成強大的太陽風。四周尚未來得及被吸入的氣體與塵埃又被吹走,從而結束了太陽的成長。太陽形成後,大量遠處的塵埃,氣體巖石和冰塊碎片,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圍繞太陽公轉。在太空零重力的狀態下,這些星際物質不會四處懸浮,而是會在引力的作用下聚成一團並逐漸擴大。隨著質量和體積的增大,自身的引力也逐漸增大,在圍繞太陽運行中,相互間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個頭越大越容易倖存下來,個頭小的就被撞得粉身碎骨了,最終,在經過不斷碰撞後逐漸融合,就剩下現在的八大行星,有的被更大的行星俘獲而為衛星,有的則倖存下來成為其他太陽系小天體。於是他們一道繞著太陽運行,就形成了人們今天看到的太陽系。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科學家根據已知提出了這些假說!
    太陽系是從什麼東西演化而來的?它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天文學家根據已知事實提出了幾十種假說,下面非常簡要地介紹幾種。1,災變說。1745年法國博物學家布豐首先提出:曾經有一顆大的彗星靠近太陽,後與太陽相撞,從太陽上撞出的物質在距太陽不等處形成了行星。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其他行星的?以上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隨著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科學家們陸續展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討論與論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認識了太陽系的構造後,人們會問:「那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我們生活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若時間倒流,會看到怎樣的過程
    我們生活在銀河系中的一個成熟太陽系中,已經形成了八大行星和幾顆矮行星(如冥王星),還孕育出了地球生命,矮行星位於被稱為柯伊伯帶(Kuiper Belt)的冰天體區域。如果能讓時間倒流,在太陽系形成時,人們會看到什麼呢?
  • 太陽系主流形成學說,違反角動量守恆,太陽系形成另有原因
    我們知道恆星都是由星雲所孕育的,是星雲在引力作用下潰縮,形成原始的巨型濃密的氣體團,並且最終在壓力和高溫的作用下,在星核中心點燃了核聚變之火!我們太陽系所在的星雲被稱為奧爾特雲,它的直徑大約是一光年。如果單單用星雲學說來解釋太陽的形成,那這個理論是相當完美的。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分布呈扁平狀?星體是怎樣運轉的?
    2021-01-09 12:33:19 來源: 土豪而月蝕 舉報   圍繞著原始太陽,剩餘物質形成扁平旋轉的圓盤
  • 太陽系形成需要多久?答案在這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太陽系形成需要多久?答案在這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太陽系存在了多久?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是短短20萬年形成的
    在很久以前,大約在45億年前,我們的太陽和太陽系是在短短的20萬年內形成的。,這項工作表明,導致太陽系形成的這次崩塌發生得非常快,僅僅不到20萬年。如果我們把這一切與人類人類的壽命相比,太陽系的形成的時間將相當於人類懷孕12小時,而不是9個月,這是一個快速的過程。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固體是富含鈣鋁的包裹體,這些樣品直接記錄了太陽系的形成。隕石中這些微米到釐米大小的包裹體形成於高溫環境,溫度超過1026攝氏度,溫度可能相當於年輕的太陽。
  • 如果地球真是平的會怎樣?西媒:最終或脫離太陽系
    如果地球真是平的會怎樣?西媒:最終或脫離太陽系 西媒稱,地球是球形的,但人們對於一個平坦地球的想像卻從未停止過。
  • 如果太陽系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地球會怎樣?
    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地球就連太陽系的中心都不是,更何況是宇宙中心。根據現代天文學,地球身處於直徑2光年的太陽系中,太陽系又身處於直徑至少12萬光年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不在銀河系的中心,我們所在的位置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這裡是銀河系的「城郊」,遠離繁華的銀心。如果太陽系也在銀心附近,地球會怎樣?
  • 太陽系形成只用了不到20萬年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1月13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通過分析隕石中的鉬元素同位素發現:大約45億年前,太陽和太陽系的形成只花了短短20萬年。科學家們認為,構成太陽和太陽系其餘部分的物質來自45億年前巨大氣體雲和塵埃的塌縮事件。一般來說,雲團塌縮、恆星形成可能需要上百萬年時間。「此前,我們並沒有真正了解太陽系形成的時間框架。」
  • 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探索被稱為太陽星雲的巨大星際雲如何催生我們的太陽系及其中的所有事物。我們所知道的太陽系以巨大的旋渦狀的氣體和塵埃雲開始生命,它無方向或無形地穿過宇宙。大約46億年前,這種巨大的雲被轉化為我們的太陽。隨後的過程產生了太陽系,其中包括八顆行星,181顆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
  • 太陽系中最特殊的星球!總是躺著公轉?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每一顆都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對於天王星來說,科學家們一直都非常疑惑。身為太陽系裡面第7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體積排行是第3名。天王星的體積要比海王星大,但是質量卻排在第4位。質量相比海王星要輕一些。天王星與海王星的大小、質量、外表顏色,都差不多。
  • 地球時怎樣形成的?
    災變說學派的科學家們認為若是有其他恆星碰撞太陽,就有可能導致太陽拋出物質,從而形成地球以及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但是在宇宙中恆星之間相互碰撞的概率非常小,為何宇宙中會有如此多的的行星呢?同時,依據物理學的理論,物質被太陽拋出之後會高速飛離,他們又是如何聚合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呢?災變說的理論是不能解釋這個問題的。
  •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及年齡?
    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不停旋轉的圓盤,隨後又甩出許多圓環。同時,猛烈的轉動使塵埃微粒達到白熱程度,中心的圓盤變成太陽,外圍圓環的微粒形成一個個由氣體和熔液構成的巨大火球。然後開始冷卻,並凝成固體。
  • 如果黑洞進入了我們的太陽系,那將會怎樣?後果讓人不堪設想
    學黑洞是可怕的,看不見的天體,是由恆星死亡後坍塌而形成的,其引力超大。 因為黑洞吸入的物質和光線都是只進不出,所以內部是黑暗的,惠勒給它起了一個非常生動的名字,叫做黑洞。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陽的誕生
    前面幾篇文章中,我們分別介紹了太陽系形成理論的發展,具體講解了八大行星的誕生,順帶介紹了小行星帶、柯伊伯帶以及奧爾特雲的出現過程,但唯獨沒有對太陽系的核心——太陽,進行仔細的講解,更多時候只是一筆帶過,類似於太陽星雲收縮,中心溫度、密度升高形成太陽等等語句,因此接下來我們將對這句話進行細節上的補充,讓大家對太陽的形成有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 忒伊亞,太陽系過去的一顆行星(月球來源)撞擊形成現今的月球
    可見人們對月球的痴迷程度只增不減,而它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知道太陽系有著八大行星,可是以前還存在過一顆行星,不是冥王星,而是一個叫做忒伊亞的行星,據說月球的來源也與其有著很大的關系科學家推測稱是忒伊亞與地球發生碰撞才形成現今的月球。忒伊亞被認為和火星大小差不多。月球作為圍繞著地球的星球,它的來歷一直都很神秘,而忒伊亞則被認為是月球的來源。很早以前忒伊亞與地球發生碰撞,所形成的殘骸匯集在一起能夠形成現今的月球,這種推測是由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愛德華·貝爾布魯諾和理察·戈特首次構想的。
  • 霍金:宇宙中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太陽和地球如何形成的?
    讀完這篇文章的收益:我們了解霍金對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地球是如何誕生的,跟著霍金了解宇宙。黑洞,當我二十多歲的時候 我做過一些黑洞的基本計算,不過很少人和我共享這個令人著迷的結果,如今已經是過時的課題,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黑洞的行為,我們所知的黑洞本身就令人費解,,但他們在星系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同樣可能是宇宙終結的結果。
  • 系外行星和太陽系如此不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爭論不已
    ,因為行星如此普遍,太陽系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實際上,當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越多,居然還真的越發現太陽系與眾不同之處。正如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的博士後研究員Aaron C. Rizzuto所指出的那樣:「行星和其他繞太陽公轉的天體的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和它的歷史,但如果沒有系外行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太陽系在宇宙中有多麼獨一無二或者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