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若時間倒流,會看到怎樣的過程

2021-01-09 排頭博覽

我們生活在銀河系中的一個成熟太陽系中,已經形成了八大行星和幾顆矮行星(如冥王星),還孕育出了地球生命,矮行星位於被稱為柯伊伯帶(Kuiper Belt)的冰天體區域。如果能讓時間倒流,在太陽系形成時,人們會看到什麼呢?

雖然我們很難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天文學家可以通過研究其他正在形成的恆星系統,以及仍在形成的恆星氣體和塵埃混合物,來了解這一過程。

由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託馬斯·亨寧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將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來探測50多個處於不同演化階段的行星形成盤,以確定存在哪些分子。理想情況下,還能精確地找出相似之處,從而推演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後,將在太空中距離地球約100萬英裡(約合150萬公裡)的位置,"暢通無阻"地看到其目標。這項研究計劃將主要以光譜的形式收集數據,光譜就像彩虹,將光展開成其組成波長,以揭示關於氣體和塵埃的溫度、速度和組成的高解析度信息。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豐富信息,將使研究人員能夠構建更詳細的模型,了解太陽系內盤中存在的東西,以及存在於何處。可以說,一個光譜能抵上一千張照片。

原行星盤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當原行星盤形成時,氣體和塵埃的混合物在整個系統中分布成環狀。原行星盤的物質從外盤移動到內盤,但又是如何進行的呢?愛爾蘭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的湯姆·雷解釋說:原行星盤的內部是一個非常動態的地方,它不僅是類地行星形成的地方,也是恆星發射超音速噴流的地方。恆星噴出的噴流通過發出粒子和允許其他粒子向內移動,導致內盤和外盤中的元素混合。當物質離開時,它會失去自旋或角動量,這允許其他物質向內移動。

這些物質的交換顯然會影響內盤的化學成分。PDS 70恆星系統距離我們370光年,它的內環有一個很大的缺口。數據顯示,有兩顆正在形成的行星,也就是所謂的原行星,存在並正在聚集物質。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中紅外測量,將幫助天文學家完善我們對太陽系初期的了解,以及周圍的物質。有了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能夠觀察到關於潛在行星質類型的更多細節。

相關焦點

  • 時光倒流?鏡面反射?科學家在黑洞形成過程中發現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
    被「鏡像」的伽馬射線暴,是否表明新生黑洞附近的時間發生了倒流?在巨星崩潰形成黑洞的過程中,會產生極為明亮的伽馬射線暴。現在科學家發現,在這種本身就極為神秘的宇宙信號源中,還存在著一種令人更加不可思議的現象。
  • 如果時間倒流,人類會再次進化嗎?
    」‍‍古爾德認為,如果時間倒流,進化會促使生命走上另一條與人類生命截然不同的道路,人類永遠不會再進化成現在的樣子。實際上,他認為人類的進化非常罕見,如果把生命誕生的過程重複一百萬遍,也不會再次看到類似智人的物種出現。他的理由是,偶然事件在進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時間倒流可行嗎?怎樣才能實現時間倒流
    每個人都想回到過去,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完美,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遺憾,而彌補遺憾的辦法,只有時間倒流,回到過去,才可能做到。但時間倒流不是穿越,因為那時候的世界已經有你了,如果你在回去,就會出現兩個你,這想想都接受不了。
  • 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探索被稱為太陽星雲的巨大星際雲如何催生我們的太陽系及其中的所有事物。我們所知道的太陽系以巨大的旋渦狀的氣體和塵埃雲開始生命,它無方向或無形地穿過宇宙。大約46億年前,這種巨大的雲被轉化為我們的太陽。隨後的過程產生了太陽系,其中包括八顆行星,181顆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
  •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地球的來歷往往會發生濃厚的興趣,經常會提出這類問題:地球是從哪兒來的?它一開始就是現在這個模樣嗎?」他根據當時的天文觀測資料,認為宇宙中存在著原始的分散的物質微粒,這些物質微粒產生圍繞中心的旋轉運動,並逐漸向一個平面集中,最後中心物質形成太陽,赤道附近平面上的物質則形成地球等行星和其他小天體。這個「星雲說」後來漸漸形成了太陽系起源學說的一種流派。 地球是太陽系裡的天體,地球的起源和整個太陽系的起 源是分不開的。
  • 黑洞形成時釋放伽馬射線暴似乎能實現「時間倒流」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一顆巨大的恆星坍縮成為黑洞時,會以超亮伽馬射線暴的形式發送「SOS求救信號」。而科學家發現這些神秘信號有一點特殊之處:它們似乎實現了時間的「倒流」。
  • 厲害了:黑洞形成時釋放伽馬射線暴能實現時間倒流
    當一顆巨大的恆星坍縮成為黑洞時,會以超亮伽馬射線暴的形式發送「SOS求救信號」。而科學家發現這些神秘信號有一點特殊之處:它們似乎實現了時間的倒流。也許可以這麼說近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些伽馬射線暴具有扭轉時間的能力。
  • 相對論說速度超過光速,時間會倒流,這真的還是謬論
    1905年,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這樣解釋一個「奇異」世界:我們所處的宇宙可以看成是一個四維時空,隨著物體運動的速度增快,時間流程將會變慢,空間尺度將會縮短。1915年,愛因斯坦進一步提出他的引力理論,叫作「廣義相對論」。同樣在這個「奇異」世界中,在大質量物體(即強大的引力場)作用之下,時空結構會發生彎曲,時間流程也會變慢。四維時間可以像三維空間一樣發生彎曲。
  • 若地球時間倒流,人類一夜回到10萬年前,我們能恢復現代文明嗎
    這個過程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非常困難,因為只要這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我們都不會出現在地球上。人類其實一直都在摸索著前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是未來。因為從智人到現代人類,從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是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才逐漸建立起來的。包括現在也是,不過現如今或許很多人都說,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似乎到頭了。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無數的小天體,它們都以太陽為中心,圍繞著太陽有序運轉。那麼,這個恆星系統是如何誕生的呢?在當前的天文學界關於太陽系的形成,有一種說法是「星雲說」,它最早是由德國科學家康德在1755年提出的,後來經過拉普拉斯等多位科學家的繼承和發展,該說法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不過此種說法流傳僅近百年。就被如今比較流行的「原始星雲理論」所取代。此理論認為,大約50億年前,銀河系的某個深處存在一大片原始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收縮,聚集成團。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眾多周知,我們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在每個時代人類都在不斷地進行探索與思考宇宙的奧秘。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其他行星的?以上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隨著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科學家們陸續展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討論與論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 若地球由球體變為立方體,人類的生活將發生什麼變化?
    生活在地球之中,人們一直都覺得地球是一個赤道略扁,兩極微鼓的近似於橢球狀的不規則球體。那麼,地球是如何形成這樣形狀的呢?如果地球不是球狀,地球環境是否會與現在的截然不同?要解答與地球形成相關的問題,我們可將思緒拉回到45億年前。45億年之前,太陽系並不穩定,各種隕石、碎片等到處亂飛,太空環境一片混沌。
  • 如果時間真的能倒流,你會覺得非常恐怖嗎?
    以前從不相信時間可以倒流,覺得沒有科學依據,但最近看到一篇報導,量子力學提出時間能倒流的理論,如果是真的,是不是證明了我們的一生早已經被設定了,我們所有的一切,包括下一秒會做些什麼都是註定的?命由天定難道是真的?難道我們都是時間片段的回放?
  • 霍金:宇宙中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太陽和地球如何形成的?
    讀完這篇文章的收益:我們了解霍金對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地球是如何誕生的,跟著霍金了解宇宙。,核心的溫度上升到1億度,外層的部分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被拋離,但在最深處 在核心收縮處形成像一口井,它將自己壓縮成一點,一個黑洞誕生了,它周圍沒有東西可以擺脫它的引力就算是光也不行,很難想像黑洞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如何理解黑洞,我們可以將之形象地看成是我們熟悉的東西「地球」試想一下我可以將我們的星球一塊一塊地壓縮下去,直到引力足夠大,就可以成為一個黑洞
  • 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
    天文學家們經常談論宇宙時間尺度。對人類來說,十年通常被視為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宇宙時間尺度上,10年甚至100年就是彈指一瞬間,宇宙時間尺度是以百萬或數十億年為單位。現在,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最近宣布,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在宇宙尺度上,這個速度非常快。
  • 宇宙大爆炸後8.5億年的原始氣體雲,如何揭示恆星的形成時間?
    當然,蘊藏在星雲中的重要物質,並不是那些讓我們眼花繚亂的氣體雲,而是包含塵埃雲在內的其他較暗的構成部分。具有很大密度的塵埃雲,不僅是恆星形成的重要條件,也是科學家們為什麼難以通過望遠鏡觀測到其內部轉變過程的根本原因。一直以來,恆星的形成問題都是天文學中的一大難題,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卻隨著古老氣體雲的發現而更進一步。那麼,這些來自於宇宙大爆炸後8.5億年的原始氣體雲,如何揭示恆星的形成時間?
  • 如果時間真的倒流
    但不妨進一步想像,如果時間真的倒流會怎麼樣?這就進入了科幻的範疇。我們有時會說「如果時光倒流,讓我回到十八歲的時候」,這裡表達的其實是時間旅行或者「穿越」的意思。我們想的是回到十八歲,至於怎麼回去反而並不在意,不算真正的時光倒流。真正的時光倒流是什麼樣子的?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陽的誕生
    前面幾篇文章中,我們分別介紹了太陽系形成理論的發展,具體講解了八大行星的誕生,順帶介紹了小行星帶、柯伊伯帶以及奧爾特雲的出現過程,但唯獨沒有對太陽系的核心——太陽,進行仔細的講解,更多時候只是一筆帶過,類似於太陽星雲收縮,中心溫度、密度升高形成太陽等等語句,因此接下來我們將對這句話進行細節上的補充,讓大家對太陽的形成有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 我們如何才能發現「時光倒流」現象?
    這節我們重點談談假如「時光倒流」,我們是否能夠馬上發現這個現象。也許有人會覺得,如果時間倒流了,那這個現象肯定很明顯啊,比如我往遠處扔一個小球,小球最開始在我手裡,然後慢慢平拋走向遠方,最後落地。如果時光倒流了,那麼整個過程不就是小球先落地,然後慢慢爬起來,最後飛到我手裡。
  • 超光速可以引起時間倒流嗎?
    短答案:時間倒流在數學上是可以的。不過超光速等不等於時間倒流?同樣,數學上是可以的(負時間流逝)。換句話問:「因果」這個東西可不可以顛倒過來?物理解釋上來說,這是個好問題,但目前我們還不完全知道答案。或許可以。而且的確有科研組在研究這個問題。———————————————(1)什麼是超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