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分布呈扁平狀?星體是怎樣運轉的?

2021-01-13 網易

2021-01-09 12:33:19 來源: 土豪而月蝕

舉報

  圍繞著原始太陽,剩餘物質形成扁平旋轉的圓盤。物質變成扁平形狀的事實解釋了為什麼行星的軌道傾角如此地接近。相對於地球軌道,水星的傾角僅為7度,而所有其他大行星的傾角均小於4度。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行星在軌道上以和地球相同的方向運轉。如果從太陽極區的上面看去,所有行星在以同一方向繞轉。

  

  甚至小行星以及柯伊伯帶成員(新近發現的位於太陽系外側深處的小天體群)也遵循大部分規則。沒有小行星或者柯伊伯帶天體在「錯誤」的方向上繞行。而最早發現的100顆小行星中僅有4顆的軌道傾角大於20度。彗星則不同,它們質量很低,易受行星攝動的影響,所以其軌道偏心率和傾角的變化範圍很大。而包括哈雷彗星在內的長周期彗星是逆行的,即它們的繞行方向與行星相反,就像在交通環路上逆行的一輛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科學家根據已知提出了這些假說!
    太陽系是從什麼東西演化而來的?它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天文學家根據已知事實提出了幾十種假說,下面非常簡要地介紹幾種。1,災變說。1745年法國博物學家布豐首先提出:曾經有一顆大的彗星靠近太陽,後與太陽相撞,從太陽上撞出的物質在距太陽不等處形成了行星。
  • 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旅行者號」不向上或向下飛行,離開太陽系
    大家都知道,目前來說,人類是地球上的「主宰者」,也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了,人類擁有那麼高的智慧,再加上好奇的天性,所以就有了疑惑:都說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什麼宇宙探測器不往上或者往下,飛出太陽系呢?
  • 為什麼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扁平漩渦狀?整個宇宙是一個更大漩渦嗎?
    中學地理課上我們會學到一個名詞,叫做黃道面,這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時形成的一個平面。儘管地球形成的公轉平面才叫黃道面,但太陽系所有行星都大致在這個盤面附近圍繞太陽公轉!當然還有一個名詞叫做銀道面,是大量環繞銀心公轉的恆星形成的銀盤面,與太陽系的黃道面是一個虛擬的平面不一樣,應道面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大量的恆星形成了一個切切實實的盤面!
  • 為什麼宇宙中大質量星體的形狀總是趨於球形?
    按物質分布的密實程度來分,處於聚集狀態的被稱之星體,處於彌散狀態的被稱之為星雲,呈彌散狀且極其稀薄的物質被稱之為星際物質。星雲和星際物質主要由各種氣體和塵埃構成。有時,天文信號源(射電源、紅外源、紫外源 、X射線源和γ射線源)及地外人造太空飛行器也可以被稱之為天體。
  • 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向上或者向下發射飛出太陽系?
    從各種圖片及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太陽系的星體幾乎都處於同一個平面上,也就是說太陽系是扁平的,上下區域幾乎都是空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都是在扁平空間內飛行,而不向上或者向下飛行,那樣不是更加容易飛出太陽系嗎?
  • 太陽系中沒有任何星體可以擺脫太陽引力,為何它卻可以?
    宇宙對於我們來說是浩瀚無比的,它是有許多量子物質構成的,而我們所生存的太陽系就是宇宙的一部分,太陽系在宇宙中也只不過是一個渺小的天體系統,而對於我們地球來說太陽系是異常的龐大,同時很多星體都圍繞著太陽進行運轉。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無數的小天體,它們都以太陽為中心,圍繞著太陽有序運轉。在當前的天文學界關於太陽系的形成,有一種說法是「星雲說」,它最早是由德國科學家康德在1755年提出的,後來經過拉普拉斯等多位科學家的繼承和發展,該說法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不過此種說法流傳僅近百年。就被如今比較流行的「原始星雲理論」所取代。此理論認為,大約50億年前,銀河系的某個深處存在一大片原始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收縮,聚集成團。
  • 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
    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在2019年7月2日下午3時20分,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等地有幸見證了「日全食」壯美的一刻。這是地球上最壯觀的天文奇觀,預計明年12月14日在智利將再次出現。「日全食」的形成「日全食」是一種「日食」,又稱「日蝕」,就是太陽、月球、地球運行到一條直線上,月球居中。此時在地球上部分地區的月球將太陽完全擋住,會看到一個「鑲著金邊的黑色」太陽,持續時間為2分鐘左右。
  • 黃褐斑是怎樣形成的?
    面部的斑點是怎樣形成的?黃褐斑與曬斑的區別是什麼?怎樣預防斑點的形成呢? 曬斑一般出現在紫外線較強的夏季,並且常出現在對光敏感的人身上,因為暴曬過度,皮膚底層的色素聚積而成的。曬斑為米粒至五角硬幣大小,顏色為褐黑色斑點,容易出現在面部、上下肢,背部等位置。
  • 如果地球真是平的會怎樣?西媒:最終或脫離太陽系
    如果地球真是平的會怎樣?西媒:最終或脫離太陽系 西媒稱,地球是球形的,但人們對於一個平坦地球的想像卻從未停止過。
  • 為啥太陽系天體大都在太陽系黃道面運行?它實為太陽赤道面的延伸
    在太陽系中,除了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在太陽的黃道面附近活動,這使得太陽系看上去也像銀河系一樣是一個扁平的圓盤狀結構,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狀態呢?其實說起來道理也簡單,就是萬有引力在其中發揮作用。
  • 太陽系是扁平的,旅行者號向上向下飛,是不是很快會飛出太陽系?
    太陽系是扁平的,但太陽的引力範圍不是扁平的;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處於黃道面,但太陽系其它天體未必都處於黃道面,外海王星區的柯伊伯帶離散盤天體軌道大多和黃道有夾角,有的甚至垂直。日後形成咱們太陽系的那塊星雲團直徑大小有
  • 冰雹是怎樣形成的 冰雹的形成過程
    那麼,冰雹是怎樣形成的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冰雹的形成過程  冰雹的形成是因為在夏天,大量水氣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急劇上升。  冰雹形狀並不規則,多數呈球狀,有時呈塊狀或圓錐狀。
  • 人類一直被太陽系「困住」,怎樣拍到銀河系的照片?難道是假的?
    人類連太陽系都沒離開,一切都是假的嗎?銀河系對於人類是個龐大存在,提起銀河系自己的腦中都會浮現這樣一種畫面,它被各種「花裡胡哨」的星系包圍,這是所有人對銀河系的印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人類連太陽系都難以飛出去,為何能夠了解銀河系的模樣?那難道我們所看到的銀河系並非是真實?
  • 如果地球是扁平的,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地球是扁平的,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引力作用,宇宙中的星球形成以後,都得被拉扯成球體。假如地球變成扁平狀,地球的重力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我們從地球中心向兩側走動的時候,引力會不斷的拉扯我們的頭部,在平地上走路好像就像在爬山一樣。
  • 海市蜃樓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在古代被稱為「仙境」?
    那麼「仙境」海市蜃樓是怎樣形成的?要想知道海市蜃樓是怎樣形成的,首先需要明白我們是怎樣看到某個物體的。所以海市蜃樓的形成主要是傳播介質即空氣的作用,因為空氣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它的密度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所以,一個物體反射的光線穿過不同的介質層時,就會發生折射現象,折射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
  • 海市蜃樓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在古代被視為仙境?
    那麼「仙境」海市蜃樓是怎樣形成的?要想知道海市蜃樓是怎樣形成的,首先需要明白我們是怎樣看到某個物體的。我們能看到一個物體,主要是太陽光在這個物體上發生了反射,反射的光線經過介質的傳播進入我們的眼睛,在視網膜後方形成一個圖像。
  • 銀河系的形狀是扁平的,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不是也是扁平的呢?
    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雲、星際塵埃等等各種類型的天體,而天體之間由於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而形成了不同層級的天體系統,其中包含地球的天體系統從小到大分別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和宇宙。
  • 宇宙在圍繞什麼運轉?宇宙的中心是誰?科學家提出詭異說法
    人類是一種非常渺小的生物,人類是生存在地球上的,一旦離開地球,人類就會無家可歸,但是地球在宇宙中也只是一顆非常渺小的天體,眾所周知地球是存在於太陽系中的,圍繞太陽系的中心太陽運轉,但是太陽系並不是宇宙的全部,人類目前可觀測到的宇宙只有930億光年,在930億光年之外,還有一片廣闊的天地等待人類探索。
  • 網友疑惑:太陽系不是扁平的嗎?為何飛船不向下飛出太陽系?
    在討論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網友就很疑惑:太陽系不是扁平的嗎?為何飛船不向下飛出太陽系? 其實從很多的圖片是視頻當中,我們就都看到過,太陽系的所有星體幾乎都是處於同一個平面上面,也就是網友口中所說的「扁平」的,那麼如果人類的飛船在這個扁平空間內向上或者向下飛行,是不是更容易飛出太陽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