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向上或者向下發射飛出太陽系?

2020-09-03 失落代號

從各種圖片及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太陽系的星體幾乎都處於同一個平面上,也就是說太陽系是扁平的,上下區域幾乎都是空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都是在扁平空間內飛行,而不向上或者向下飛行,那樣不是更加容易飛出太陽系嗎?

太陽系內行星幾乎同一平面

這是一個有趣的事情,在頭條上也有網友問過類似的問題,不過咱們不嫌重複,畢竟還有不少人也有這種疑問。首先我們明白一個事情,我們所謂太陽系是扁平的,這個說法其實不對。太陽系的範圍有很多種說法,有按行星軌道來確定,有按太陽風吹到到達範圍來定,也有說按太陽引力範圍來確定。但是無論哪一種劃分法,太陽系都應該是一個近似球狀區域,而不是扁平狀的。我們之所以認為太陽系是扁平的,是因為太陽系八大行星及絕大部分小行星都集中在黃道面正負幾度之內,所以我們看到的圖片會讓我們產生太陽系是扁平的錯覺。

「上帝之眼」星雲

其實在更遙遠的宇宙中看太陽系,就會發現在太陽系外圍籠罩著一團球狀的星雲(奧爾特雲團),這就是太陽系引力範圍所構成的太陽系。由此可見,在太陽系內,無論你以哪個方向飛出太陽系範圍,它的距離都是差不多的。不過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之所以不向垂直行星平面的方向飛行,主要還是如下兩個原因:

奧爾特雲籠罩的太陽系

1、發射探測器的目的:人類發射一艘星際太空飛行器,所需要的資金還是巨大的,可不能啥事都不做直直地飛出太陽系吧。在飛出太陽系過程,還需要順路探測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比如說美國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就探測過木星、土星及其衛星,不但拍攝了大量木星、土星的照片,而且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同樣道理,旅行者二號在飛行太陽系外過程探測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天體。

旅行者一號拍攝的木衛四

2、探測器的動力:目前由於科技上的限制,人類探測器攜帶的燃料遠遠不足以讓飛行器直接發出太陽系。因此當前人類要發射飛出太陽系的太空飛行器,必須藉助天體的效應,讓探測器得以加速,從而達到擺脫太陽系引力的速度(即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如果探測器在垂直太陽系黃道面的方向飛行,就無法藉助行星引力加速了,需要攜帶龐大數量的燃料來加速,這顯然是不划算也難以實現的。

引力彈弓示意

以上就是太空飛行器為什麼在黃道平面內飛行而不垂直黃道面飛行的原因。當然,從理論上說,如果航天攜帶了足夠的燃料,也是可以使太空飛行器不斷加速的,只不過是這個燃料實在有點多。在沒有達到第三宇宙速度之前,燃料噴射出去的能量需要抵消引力影響,剩下的力才會對太空飛行器進行加速。從加速公式a=F/m可知,當推力一定時,加速度a的大小還與物質質量有關,所以太空飛行器單純靠自己噴射動力飛出太陽系,目前幾乎是不可能的。

木星大紅斑

或者還有人問,只要帶上足夠的燃料,太空飛行器就會不斷加速,最終是不是可以接近光速甚至超越光速?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我們不說當速度達到極高時候,微觀世界產生的變化及影響,就從愛因斯坦相對論公式M'=M/[(1-V²/C²)^(1/2)]可以知道,速度越大,物體的質量就會越高。在低速的時候這個影響不明顯,但當速度非常高的時候,這個影響就越來越大了。在接近光速飛行時候,太空飛行器的質量已經接近無窮大,哪怕產生一絲的加速度,都需要無窮的能量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旅行者一號

在科學上有一個認知的相對論,就是我們所熟知了解的常識、真理往往只在一個區域範圍中適用,如果超越了這個範圍,它就不再適用了。無論是我們日常中的水加熱會升高溫度(常壓100度內)、水往低處流(只有引力的地方)、牛頓的經典力學定理(低速狀態)等等,都只是在一個階段範圍內適用。

所以並無普世絕對的真理,只有不斷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扁平的,向上或者向下飛,不就能很快飛出太陽系了麼?
    太陽系是扁平的,旅行者向上飛不是很快就能飛出太陽系麼?說的好有道理,竟然無言以對。當然這對於腦筋急轉彎的回答,肯定是令人滿意的,但就科學角度來看,似乎有幾個問題得搞搞清楚!美國有一個認為大地是扁平的小團體,其中並不缺乏名人,這個理論在古希臘時代就測出了地球直徑的埃拉託色尼看來,實在是一群不可救藥的無知群眾,對於他們,我們只能抱以同情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 太陽系是扁平的,旅行者號向上向下飛,是不是很快會飛出太陽系?
    ,但太陽的引力範圍不是扁平的;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處於黃道面,但太陽系其它天體未必都處於黃道面,外海王星區的柯伊伯帶離散盤天體軌道大多和黃道有夾角,有的甚至垂直。當引力、氣體壓力、磁場和自轉共同作用在收縮的星雲時,它開始變得扁平成為旋轉的「原行星盤」,直徑大約200個天文單位,並且中心有一個稠密的原始恆星。最終中心形成了太陽,周圍逐漸形成了行星,它們的公轉方向完全和太陽的自轉方向一致,這個「原行星盤」的盤面就是日後的黃道面。從以上敘述可看出,太陽系各大行星及主要天體大都處於黃道面,使太陽系物質分布呈扁平形狀。
  • ​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飛船不向上或向下飛行,來走出太陽系?
    我們都知道人類在地球上來說是最高智慧的生命體,人類擁有這麼高的智慧再加上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飛船不向上或向下飛行,而且也有專門的設備也已經在向太陽系的邊緣探索著,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飛船要水平探索,不能垂直方向走出太陽系?
  • 網友疑惑:太陽系不是扁平的嗎?為何飛船不向下飛出太陽系?
    在討論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網友就很疑惑:太陽系不是扁平的嗎?為何飛船不向下飛出太陽系?,也就是網友口中所說的「扁平」的,那麼如果人類的飛船在這個扁平空間內向上或者向下飛行,是不是更容易飛出太陽系呢?首先太陽系是扁平的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你不能因為行星的大致軌道在近似於同一水平面就說整個太陽系就是扁平狀的。但是實際上太陽的引力作用於整個太陽系,沒有說太陽系引力只作用於水平方向的。
  • 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旅行者號」不向上或向下飛行,離開太陽系
    平行宇宙到底存不存在?這一連串的問題便引導著我們不斷地探索宇宙奧秘。    大家都知道,目前來說,人類是地球上的「主宰者」,也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了,人類擁有那麼高的智慧,再加上好奇的天性,所以就有了疑惑:都說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什麼宇宙探測器不往上或者往下,飛出太陽系呢?
  • 太陽系是扁平的嗎?為什麼旅行者一號不垂直向上飛?
    旅行者號探測器是外層星系空間探測器,由美國研製並建造,共發射兩顆。原名分別是「水手11號」和「水手12號」 。旅行者2號和旅行者1號分別於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發射升空。這兩個姊妹探測器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擔負探測太陽系外圍行星的任務。
  • 「旅行者一號」為什麼不向上飛,這樣不是更快離開太陽系嗎
    2014年9月13日凌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旅行者一號"已經離開太陽系,正在飛往別的恆星,之前"先驅者10號"可能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但是由於失去信號,並不能完全確認,"旅行者一號"才是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人類飛行器。
  • 太空飛行器為什麼不垂直於太陽系平面飛出太陽系?這樣不是更近嗎?
    如果我們人類只是想簡單地飛出太陽系,是不是可以選擇往圓盤的上方或者下方飛?就能很輕鬆的進入星際空間?上圖可以看到在奧爾特雲面前,我們傳統上認為的太陽系大小只能望其項背,奧爾特雲距離太陽約50000~100000個天文單位,半徑差不多為1光年。如果以奧爾特云為界的話,我們人類想要簡單的飛出太陽系的話,不論朝哪個方向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垂直於行星盤就能直接離開太陽系的說法。其實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盤狀,為何人類發射探測器,不垂直飛離太陽系?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在佛羅裡達發射升空,這是人類目前飛行最遠的人造飛行器,曾飛掠過木星、土星,如今已經距離地球220億公裡,達到了第三宇宙速度,正向太陽系外飛去,那麼很多人就有所疑問,為何人類發射的探測器不垂直向上飛,而是途徑各個行星離開太陽系呢?
  • 你以為太陽系是扁平的?太陽系真實模擬運動軌跡圖,顛覆你的認知
    為了探測宇宙深空奧秘,70年代美國宇航局向太空發射了多個深空探測器,包括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等,在這些探測器中最著名的當屬於旅行者1號,旅行者1號發射的時間為1977年9月5日,經過43年漫長而孤獨的飛行,如今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它的飛行距離長達
  • 為什麼「旅行者」號探測器不能從太陽系運動的反方向飛出太陽系?
    太陽和旅行者號的銀河系軌道題主的意思:太陽帶領著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天體公轉,公轉速度250公裡/秒,如果旅行者一號反著太陽公轉運動的相反方向飛行,速度將會非常大,至少為250+V,會很容易飛出太陽系。是不是?
  • 太陽系是扁平的,旅行者號為什麼不垂直黃道面飛行?
    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太陽系整體呈現出扁平狀的結構,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被稱為黃道面,其他七個大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非常貼近於黃道面。八大行星中只有冥王星比較特殊,它的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有大於17°的傾斜,其他行星相對來說就小一點。
  • 太空飛行器能否飛出太陽系?科學家稱目前的速度難以飛出太陽能量層!
    探索整個宇宙是人類一直的夢想,想要實現它,人類第一步就必須要走出太陽系,才能擁抱整個宇宙,但是憑藉人類現在的科學水平,走出太陽系似乎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人類能不能走出太陽系,走出太陽系需要幾步走呢?下面看看科學家們的分析是怎樣的吧!
  • 為什麼人類的宇宙飛船飛不出太陽系?
    太陽系之外到底有什麼?我們人類目前科技,不管如何去探索宇宙,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也只有九百三十億光年,這對於龐大的宇宙來說簡直就是冰山一角,況且人類至今都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在1977年,美國為了更好地探索太陽系外的事物,發射了旅行者一號,然而至今旅行者一號都沒有飛出太陽系。那麼有人記載過太陽系之外的世界嗎?有!這個人就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釋迦摩尼佛。
  • 為什麼人類發射的飛行器,不垂直於黃道平面飛出太陽系?
    地球公轉軌道基本在太陽系平面內,飛行器從太陽系平面飛出,可以大大節省燃料,而且還能利用其他大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如果我們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可以得到在地球軌道處,逃離太陽引力的最小速度為:v=√(2GM/r)=42.2km/s;該速度是相對於太陽的,地球公轉速度大約是v0=29.8km/s,於是飛行器發射時可以利用地球的公轉速度,飛行器向地球公轉前方飛出
  • 為了快速飛出太陽系,探測器為何不垂直黃道面發射?
    距離我們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它是NASA在1977年發射的一顆星際探測器,目前已經飛行43年距離地球224億公裡,但是它仍舊沒有飛出太陽系。對於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非常的疑惑,讓探測器垂直於黃道面發射,那樣豈不是很快就飛出太陽系了?
  • 探測器飛出太陽系時為什麼不走捷徑?其實一直在走捷徑
    從甲地到乙地可以走多條路,最近的路和最快的路不一定是同一條路,最近的路和最快的路也不一定是最經濟的路。在宇宙航行中,探測器要沿著曲線飛往目的地,不會沿著最近的直線向前飛行。嫦娥五號奔月的過程中需要繞地球和月球轉動很多圈;將旅行者號送出太陽系時需要多次利用引力彈弓對飛船加速。
  • 飛出太陽系需要什麼條件,一百年左右怎麼樣
    目前世界各國所發射的太空飛行器,都是通過火箭燃燒化學物質所產生的推力實現升空的,由於火箭的絕大部分質量是燃料的重量,一方面限制了火箭的起飛速度,同時也限制了有效載荷的質量,而即使有效載荷攜帶的同位素溫差發電機,也有一定的壽命,因此僅靠化學能量轉換來獲取推力的太空飛行器幾乎是不可能飛出太陽系的。
  • 旅行者1號快要飛出太陽系了?
    旅行者1號是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現在仍然正常運作。
  • 你認為太陽系是平的?真實模擬太陽系軌跡圖,顛覆你的理解
    為了探索深空奧秘,美國宇航局向太空在20世紀代發射了許多深空探測器,包括先驅者10、先驅者11、旅行者1和旅行者2,在這些探測器中,最著名的是在5發射的旅行者1,經過漫長而孤獨的飛行,如今旅行者1以長達的飛行距離和212億公裡的長達飛出太陽系,不僅成為飛走出太陽系的第一個探測器,也是人類最遠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