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扁平的,旅行者號為什麼不垂直黃道面飛行?

2020-12-03 科學黑洞

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太陽系整體呈現出扁平狀的結構,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被稱為黃道面,其他七個大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非常貼近於黃道面。八大行星中只有冥王星比較特殊,它的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有大於17°的傾斜,其他行星相對來說就小一點。不僅僅是太陽系如此,更大一級的銀河系整體也呈現出扁平狀的結構。銀河系的直徑20萬光年,中心厚度1.2萬光年,太陽系位於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2.6萬光年繞其運動。

因此就經常有人問:人類發射探測器為什麼不垂直於黃道面發射,這樣就很快的可以飛出太陽系了?例如旅行者一號、二號姐妹。發除此疑問的可能忽略了三個問題,我們一一來說明一下。

1.太陽系的直徑

對於太陽系的直徑問題,是隨著人類航天探測的加深越來越大的,首先最開始認為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範圍就是太陽系的直徑;其次認識到太陽風的存在,認為太陽風的作用範圍是太陽系的直徑;而最新的觀點認為太陽系的直徑應該是太陽的引力作用範圍,當然這裡要狹義的理解,引力是長程力理論上可以到無限遠處。

但是在這裡的理解就是受引力作用,一些天體所處的範圍。例如包裹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這裡被認為是長周期彗星的大本營,它們受到太陽系的引力聚集在這個位置。奧爾特雲的直徑大約是2光年,因此說太陽系的直徑是兩光年,這裡跟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面關係不大,即使垂直黃道面向上飛行,也需要飛行一光年的距離。

2.探測器的科學任務

航天探測每一次的發射燒的都是錢,發射火箭不是你過年時候放的串天猴,不能只為了圖高興就垂直發射。例如旅行者系列探測器,主要目的是為了探測太陽系的外圍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這幾顆大行星的衛星。

旅行者號如果垂直黃道面發射,這幾顆大行星及其衛星就無法被探測了,因此發射探測器的意義何在哪?

3.目前的科技水平難以達到

現在的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已經具備了飛出太陽系的速度,也就是超過了當前所在位置的第三宇宙速度。旅行者號是逆著太陽飛行,很簡單的道理受力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那麼物體的運動速度就會減慢。以旅行者一號為例,已經飛行了42年依舊有很高的速度,並非是其所帶燃料充足的原因。而是通過幾顆大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給提的速,這實際上才是主要的目的。

如果垂直黃道面飛行,那麼就需要不斷的給旅行者號提速,就需要大量的燃料,這些燃料裝在哪裡?就需要把探測器做的更大和更重,這樣的方式是得不償失的。況且目前也很難達到,如果可以實現的話好多國家都可以載人登月了。載人登月的難點之一就是沒有大推力運載火箭,否則前蘇聯也不用折騰那麼多年都沒登上月球。

上所述也就是旅行者號不垂直黃道面向上或者下飛行的原因了。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旅行者號」不向上或向下飛行,離開太陽系
    平行宇宙到底存不存在?這一連串的問題便引導著我們不斷地探索宇宙奧秘。    大家都知道,目前來說,人類是地球上的「主宰者」,也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了,人類擁有那麼高的智慧,再加上好奇的天性,所以就有了疑惑:都說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什麼宇宙探測器不往上或者往下,飛出太陽系呢?
  • 太陽系是扁平的,旅行者號向上向下飛,是不是很快會飛出太陽系?
    ,但太陽的引力範圍不是扁平的;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處於黃道面,但太陽系其它天體未必都處於黃道面,外海王星區的柯伊伯帶離散盤天體軌道大多和黃道有夾角,有的甚至垂直。二,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探測器的確是沿著太陽的黃道面飛行的,並沒有垂直於黃道面向上下飛行,這裡面有兩個原因。1,旅行者探測器的最初任務要求決定了它們起初的飛行方向和路線必須沿著黃道面。當然任務結束後,它們確定了各自的飛行方向。
  • 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向上或者向下發射飛出太陽系?
    從各種圖片及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太陽系的星體幾乎都處於同一個平面上,也就是說太陽系是扁平的,上下區域幾乎都是空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都是在扁平空間內飛行,而不向上或者向下飛行,那樣不是更加容易飛出太陽系嗎?
  • 太陽系是扁平的嗎?為什麼旅行者一號不垂直向上飛?
    旅行者號探測器是外層星系空間探測器,由美國研製並建造,共發射兩顆。原名分別是「水手11號」和「水手12號」 。旅行者2號和旅行者1號分別於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發射升空。這兩個姊妹探測器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擔負探測太陽系外圍行星的任務。
  • 為了快速飛出太陽系,探測器為何不垂直黃道面發射?
    距離我們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它是NASA在1977年發射的一顆星際探測器,目前已經飛行43年距離地球224億公裡,但是它仍舊沒有飛出太陽系。對於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非常的疑惑,讓探測器垂直於黃道面發射,那樣豈不是很快就飛出太陽系了?
  • 太陽系是扁平的,向上或者向下飛,不就能很快飛出太陽系了麼?
    太陽系是扁平的,旅行者向上飛不是很快就能飛出太陽系麼?說的好有道理,竟然無言以對。當然這對於腦筋急轉彎的回答,肯定是令人滿意的,但就科學角度來看,似乎有幾個問題得搞搞清楚!既然太陽周圍的引力都是均勻分布的,為什麼我們要從黃道面逃逸?
  • 為什麼「旅行者」號探測器不能從太陽系運動的反方向飛出太陽系?
    太陽和旅行者號的銀河系軌道題主的意思:太陽帶領著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天體公轉,公轉速度250公裡/秒,如果旅行者一號反著太陽公轉運動的相反方向飛行,速度將會非常大,至少為250+V,會很容易飛出太陽系。是不是?
  • ​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飛船不向上或向下飛行,來走出太陽系?
    我們都知道人類在地球上來說是最高智慧的生命體,人類擁有這麼高的智慧再加上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飛船不向上或向下飛行,而且也有專門的設備也已經在向太陽系的邊緣探索著,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何飛船要水平探索,不能垂直方向走出太陽系?
  • 來自探測器旅行者1號的自述:探測器為什麼不垂直飛出太陽系?
    我是旅行者1號太陽系空間探測器,1977年9月5日,我從地球出發,向著廣袤無垠的宇宙空間前進。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已經過了43年了,我已經飛行了216億公裡。這216億公裡的路程可不簡單啊。在1979年至1980年11月,我飛向木星和土星這兩個大行星時,為它們拍下了多張詳細的照片。
  • 為什麼太陽自轉軸與黃道面不垂直?
    原標題:為什麼太陽自轉軸與黃道面不垂直?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稱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所謂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對整個太陽系各大行星的軌道傾角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40多年了,為什麼沒有撞上太陽系的小行星帶?
    美國的旅行者一號從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迄今為止已經在茫茫太空中飛了41年了,旅行者一號的最初目的是利用太陽系行星百年一見的特殊幾何排列來進行加速,從而儘可能的探測太陽系絕大部分行星,不過在探測完木星土星和它們的衛星之後旅行者一號已經偏離了預定的航線,從此只能向太陽系外飛去,而探測太陽系外側行星的任務就交給了旅行者二號。
  • 發現逆骨天體:太陽系存在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它現在正位於太陽系平面上方,而且逐日往上走;其運行方式與其他太陽系天體也非常不一樣:逆行且近乎垂直於黃道面。這也就是為什麼團隊給它一個暱稱叫Niku( 逆骨) 。 它到底有多叛逆呢?太陽系行星系統運行在同一平面,如同太陽形成初期,氣體與塵埃會沉降到一個碟狀的平面。角動量迫使所有物質都朝同一方向旋轉。
  • 太陽系像一個飛碟,飛船往上下方向飛,豈不是更快離開太陽系?
    引言: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太陽系的外型就像一個飛碟一樣,中間厚,邊緣薄。以目前的科學技術,美國NASA發射的旅行者號經過了40年的漫長飛行,還沒有飛出太陽系。我們不禁會想,如果往太陽系的上下方向飛行,豈不是很快就飛出去了?
  • 你以為太陽系是扁平的?太陽系真實模擬運動軌跡圖,顛覆你的認知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我們的太陽系不是扁平的嗎,為什麼旅行者1號要捨近求遠沿著太陽系的平面飛行,花費40多年才飛出太陽系,如果旅行者1號朝著太陽系上下兩個方向飛行,不是可以更快的飛出太陽系嗎?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其實這個觀點太過於片面了,因為只憑藉我們教科書中的太陽系平面圖,就片面地認為旅行者1往下或許往上飛行,就可以很快飛出太陽系,其實真實的情況是不管旅行者1號是往下還是往上飛行,都不能很快地飛出太陽系,甚至比從「平面」飛出太陽系還要慢,為什麼這麼說呢?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盤狀,為何人類發射探測器,不垂直飛離太陽系?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在佛羅裡達發射升空,這是人類目前飛行最遠的人造飛行器,曾飛掠過木星、土星,如今已經距離地球220億公裡,達到了第三宇宙速度,正向太陽系外飛去,那麼很多人就有所疑問,為何人類發射的探測器不垂直向上飛,而是途徑各個行星離開太陽系呢?
  • 飛行228億公裡,旅行者1號最後拍的一張照片,為什麼讓人類深思?
    如果太陽系中有外星生命,那麼,最可能出現在土衛六上。  由於近距離飛越土衛六不在原計劃中,旅行者1號只能採取變軌靠近,這就導致它的飛行軌跡嚴重偏離黃道面,無法再繼續探測天王星與海王星,未完成的任務只能交由旅行者2號來執行。  1990年,旅行者1號飛出了太陽系最後一大已知行星的軌道範圍。
  • 太陽係為什麼有個黃道面,其上方和下方到底有什麼?
    當旅行者1號在64億千米距離回眸一瞥,拍下了地球那張驚世駭俗的照片時,我們看到的只有一個像素般的模糊光點,就在那個光點上,生活著70多億人口,這些人有五花八門的心思,大言不慚的對太陽系乃至宇宙評頭論足。
  • 太陽係為什麼有個黃道面,其上方和下方到底有什麼?
    當旅行者1號在64億千米距離回眸一瞥,拍下了地球那張驚世駭俗的照片時,我們看到的只有一個像素般的模糊光點,就在那個光點上,生活著70多億人口,這些人有五花八門的心思,大言不慚的對太陽系乃至宇宙評頭論足。在地球上,上下左右也是相對的。
  • 叛逆的太陽系天體:是否有一顆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 臺灣天文學家與多國科學家所組成的團隊,日前利用泛星計劃(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1調查,簡稱泛-STARRS 1)發現了一顆逆行並且其軌道面幾乎垂直於太陽系黃道面的柯伊柏帶天體
  • 為啥太陽系天體大都在太陽系黃道面運行?它實為太陽赤道面的延伸
    在太陽系中,除了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在太陽的黃道面附近活動,這使得太陽系看上去也像銀河系一樣是一個扁平的圓盤狀結構,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狀態呢?其實說起來道理也簡單,就是萬有引力在其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