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垂直還有四季嗎?(回放:210215)
意想天開(一):如果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垂直,還有四季嗎? 陳祖驥 昨日(3月20日)是春分,是太陽從南半球回到赤道線,所以全球這天都是晝夜一樣長。再往下太陽就向北半球移動到北回歸線(北回歸線是太陽光直射時最北的緯度線,其緯度為23.5度),咱們北半球這邊就進入夏至,然後又向南回到赤道線上,咱們這邊進入秋分,再到南回歸線,咱們這邊進入冬至(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相反,咱們這是春分,南半球相應緯度就是秋分),然後周而復始。讓地球上各處都有春夏秋冬四季,地球上的生物己適應這種季節變化。
-
太陽系是扁平的,旅行者號為什麼不垂直黃道面飛行?
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太陽系整體呈現出扁平狀的結構,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被稱為黃道面,其他七個大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非常貼近於黃道面。八大行星中只有冥王星比較特殊,它的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有大於17°的傾斜,其他行星相對來說就小一點。
-
地球圍著太陽轉,傾斜的地軸為什麼不能垂直?令人不可思議
自轉軸和公轉平面不垂直的現象,幾乎所有天體都是這樣的,因為在角動量守恆的前提下,沒有任何力量會讓天體的自轉軸和公轉平面趨向於垂直。
-
陀螺自轉軸不垂直於外環軸時,陀螺的進動角速度如何計算?
那麼在陀螺的自轉軸不垂直於外環軸時,我們陀螺進動角速度的大小怎樣來計算呢?在陀螺的自轉後與外環軸重合時它又為什麼會出現「環架自鎖」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兩個問題。我們從雙自由度陀螺儀的基本組成可知,內環的結構保證了自轉軸與內環軸的垂直關係,外環軸的結構保證了內環軸與外環軸的垂直關係。
-
太陽係為什麼有個黃道面,其上方和下方到底有什麼?
地球有一個虛擬的軸,看不見摸不著,地球自轉就是圍繞著這個軸旋轉,這個軸的兩邊就是南北極。地球一邊自轉,一邊圍繞著太陽公轉,圍繞著太陽公轉的軌道面就叫黃道,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和天體,基本都在這個黃道面附近的軌道運行。
-
太陽係為什麼有個黃道面,其上方和下方到底有什麼?
地球有一個虛擬的軸,看不見摸不著,地球自轉就是圍繞著這個軸旋轉,這個軸的兩邊就是南北極。地球一邊自轉,一邊圍繞著太陽公轉,圍繞著太陽公轉的軌道面就叫黃道,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和天體,基本都在這個黃道面附近的軌道運行。如果北極為上,那南極那邊就是下了,而南極為上,北極那邊就是下了。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自轉靠的什麼力量?原來宇宙中有個奇妙的定律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呢?感覺這個話題很籠統,確實也有點不好回答。據不可靠傳說,大物理學家牛頓,就是被「地球為什麼會自轉」給逼瘋的。其實,關於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可能是因為宇宙上的一切都在自轉吧,比如,太陽也自轉,月球、銀河、八大行星等也都有自轉,並且有人推測宇宙也在自轉呢,而這些都和天這和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所以,由於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有自轉,那地球要是沒有自轉,反而會非常奇怪呢。
-
假如「地球自轉軸」沒有傾斜,你可能還是一隻大猩猩!
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繞著太陽轉一周是一年。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面」,地球自轉的軌道平面稱為「赤道面」,赤道面和黃道面不在同一個平面上。為什麼說地球自轉軸沒有傾斜,人類可能還處於原始狀態呢?如果地球沒有傾斜,赤道面和黃道面重合,太陽的輻射一直在地球的赤道上,然後陽光到南北極的兩點,逐漸減少。
-
為啥太陽系天體大都在太陽系黃道面運行?它實為太陽赤道面的延伸
在太陽系中,除了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在太陽的黃道面附近活動,這使得太陽系看上去也像銀河系一樣是一個扁平的圓盤狀結構,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狀態呢?其實說起來道理也簡單,就是萬有引力在其中發揮作用。
-
為了快速飛出太陽系,探測器為何不垂直黃道面發射?
對於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非常的疑惑,讓探測器垂直於黃道面發射,那樣豈不是很快就飛出太陽系了?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太陽系就向下邊模擬圖中的結構一樣,中心是恆星太陽、八大行星在「同一個平面」上繞太陽公轉,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它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這些衛星繞著中心行星在公轉。
-
為什麼太陽跑北邊去了?
在地球上能看到的天體中,除了太陽為地球帶來光和熱,地球傾斜自轉+公轉形成四季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天體,就是地月系中的月球,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每天月亮的升起位置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天升起的時間也不一樣!
-
發現逆骨天體:太陽系存在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逆骨這顆天體的軌道傾角為110度(幾乎垂直於太陽系黃道面)C. 科學家找到運行在同一平面上的六個天體,具有相似的運行軌道D. 這一結果或許將開啟我們還不了解的外太陽系世界英國皇后大學的博士後Michele Bannister說:「我希望每個人都系好安全帶,因為外太陽系變的越來越奇怪了。」
-
地球圍繞太陽轉,為何地軸與公轉平面不垂直?
自轉軸和公轉平面不垂直的現象,幾乎所有天體都是這樣的,因為在角動量守恆的前提下,沒有任何力量會讓天體的自轉軸和公轉平面趨向於垂直。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平面叫做黃道平面,地球自轉軸和黃道平面存在一個66°34'的夾角,互補角就是黃赤交角23°26',這是地球產生周期性四季變化的原因,正是有了黃赤交角,地球接受太陽輻射更均勻,對地球生命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
為什麼星體都會自轉,中子星每秒幾百圈的自轉速度是怎麼達到的?
那麼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在自轉呢?所有星體的自轉都是在形成初期就開始了的,比如我們的太陽系形成初期,在太陽星雲裡,無數的物質四散移動、撞擊,漸漸因為引力影響,在中間形成一個巨大的星體,所有物質撞擊它的力量給這個星體增加初始的角動量,只要各個方向的角動量不平衡,那麼它就會產生自轉。
-
行星自轉軸傾角高或降低生命存在可能性(圖)
天王星的自轉軸傾角達到97度,也就是說,這顆行星幾乎是躺倒在軌道上 北京時間2月11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導,黃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註:一般黃赤交角一詞僅用於地球,但為方便起見,並強化對比意義,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在本文中默認將其它天體的自轉軸傾角也稱為黃赤交角)黃赤交角數值較大的行星會反覆經歷高溫炙烤和嚴重冰凍的折磨,這種環境讓生命的生存倍加艱難。
-
太陽系中幾乎躺著自轉的行星,天王星的自轉軸為何那麼特殊?
太陽系八大行星,每一顆行星都有自己標誌性的特點,比如木星是一個「氣體巨人」,金星表面平均溫度可以融化鉛;而天王星最令人矚目的特點,就是自轉軸和公轉軌道幾乎垂直,差不多是橫躺著公轉的。在太陽系形成之初,行星形成時自轉角動量方向,基本與太陽系整體角動量方向一致,也就是說自轉軸和公轉軌道趨向於垂直;隨著大質量行星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自身衛星的影響,行星自轉軸的方向發生變化,比如地球的黃赤交角就是23°26』。
-
為什麼太陽系每顆行星都歪著轉,能正經一點嗎?抱歉這是祖傳的
不只是地球,太陽系裡每一顆星星的自轉軸都是歪的,最誇張的天王星甚至還躺著轉,金星還是反著轉的,同樣在太陽系同一個黃道面上誕生,為什麼會千姿百態?下面簡單探討下。從角動量守恆的角度來看,行星的公轉與自轉並沒有直接關係,簡單的說行星的自轉軸和公轉平明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無論行星怎麼轉都與黃道面無關,但這並不代表與形成沒有關係,因為太陽系的行星都是原生行星,因此這個問題必須要從太陽系的誕生開始討論
-
地球自轉方向 地球自轉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地球自轉方向 地球自轉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地球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
叛逆的太陽系天體:是否有一顆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 臺灣天文學家與多國科學家所組成的團隊,日前利用泛星計劃(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1調查,簡稱泛-STARRS 1)發現了一顆逆行並且其軌道面幾乎垂直於太陽系黃道面的柯伊柏帶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