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陽系每顆行星都歪著轉,能正經一點嗎?抱歉這是祖傳的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不只是地球,太陽系裡每一顆星星的自轉軸都是歪的,最誇張的天王星甚至還躺著轉,金星還是反著轉的,同樣在太陽系同一個黃道面上誕生,為什麼會千姿百態?下面簡單探討下。

    從角動量守恆的角度來看,行星的公轉與自轉並沒有直接關係,簡單的說行星的自轉軸和公轉平明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無論行星怎麼轉都與黃道面無關,但這並不代表與形成沒有關係,因為太陽系的行星都是原生行星,因此這個問題必須要從太陽系的誕生開始討論。

    行星是怎麼誕生的?

    太陽系誕生最被廣泛接受的模型是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儘管我們無法看到太陽系誕生的過程,但從太陽系鄰近的區域觀測到了正在誕生的恆星與行星,根據宇宙學理論,我們可以將在宇宙的其它區域發生的過程來解釋太陽系的誕生過程。

    阿塔卡馬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對金牛座HL Tauri的連續成像,恆星和行星正在誕生中

    行星被認為是在中心的太陽誕生後通過吸積逐漸形成的,因此在太陽系內側軌道上形成氣態行星的可能性極低,從原恆星的軌道上的碎片開始逐漸碰撞形成數千米的大塊狀物,這些塊狀物之間再通過碰撞形成更大的天體,直到它的直徑超過靜力平衡而形成球狀天體。

    吸積是天體通過引力吸引和積累的過程,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恆星的形成過程也是一個完整的吸積過程,而行星誕生於恆星的吸積盤面上,行星吸積盤的發揮空間只有恆星吸積盤的上下厚度以內。因此從能量最小的角度考慮,行星吸積盤的自轉軸傾角與恆星吸積盤面的角度是差異是不會太大的。

    既然誕生於同一個黃道面,為什麼角度差異那麼大?

    如下圖各大行星與黃道垂面的夾角,水星是最正的,木星其實也很正,只有3°,天王星最霸氣,98°,幾乎平躺著,金星最NB,177°,反著轉,和太陽系任何一顆行星都不一樣。

    從上文我們可以了解到,完全的90°垂直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只有在完全沒有擾動的條件下才可能形成,而太陽系裡天體之間引力互相牽制非常複雜,因此我們並不奢求它們都是90°垂直,但也不要太誇張,比如水星和木星就可以接受,那其他行星是怎麼形成這個五花八門的傾角的呢?這還是要從形成和後期的運行兩個因素開始說起:

    1、形成過程中的因素

    前文我們說了,吸積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碰撞的過程,甚至我們可以這樣確認在早期形成過程中,天體根本就沒有確定的自轉軸,而是在不停的翻滾中,因為很難確定下一次撞擊來自何方,但無論怎麼變化,整體方向都是來自黃道面,因為其周圍的吸積盤本身就誕生於黃道面上

    因此最終形成行星自轉軸傾角並不會很正,只是大致不會歪的太嚴重。

    2、運行過程中的因素

    行星在度過了誕生階段以後,並不是說它的未來就一帆風順,比如月球就認為是地球在數十億年前遭受了軌道上一顆忒亞的天體撞擊下分裂的部分形成了月球,而這個理論還受到廣泛的支持。

    我們相信這些很誇張的傾角自轉的行星都遭受過難以想像的過去,比如金星的反向自轉,天王星躺著公轉這種典型的案例。

    行星自轉軸與黃道面垂直只是一種理想狀態,而歪著轉才是行星該有的POSE。

    地軸傾角與生命誕生

    其實地軸的傾角與生命誕生並無特別的關係,不過只是沒有四季而已!不過另一個原因就值得商榷了,因為早期地球的自轉速度很高,比如3億年前地球一天只有22小時,而更久以前甚至只有數小時,晝夜交替時間過短不適合誕生生命,而忒亞的撞擊誕生了月球,而相互之間的潮汐引力機制相當於給地球裝了剎車,這才讓地球自轉減速,創造出生命誕生的環境。

    當然這這樣的假設仍然還處於猜測中,比如月球的成分與地球相似就是一個證據,但後期的發展又完全不一樣,這表明月球很久以前就從地球分離了。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內的這顆行星告訴你,能達到100級
    太陽系內的這顆行星告訴你,能達到100級由於人類長時間都飛不出太陽系的原因,所以科學家們逐漸就在航天領域的範圍,又縮小到了太陽系內,希望可以將太陽系內的行星多了解一點,以此為未來人類可以改造這些小行星或者星球做準備,比如說,在我們的太陽系內就存在著八大行星,地球本身上來說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 北極星是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嗎?
    太陽系行星只有8顆,除了我們地球,依次從靠近太陽算起,還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們地球夾在金星和火星之間。而在夜空中,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星星有6千餘顆,其中只有5顆行星能夠看到,其餘的都是恆星。恆星是什麼?就是由於質量很大,在巨大引力壓縮下,中心不斷發生著核聚變,由此產生巨大的能量輻射,不斷向太空散發著光和熱的天體。
  • 為什麼太陽系裡「最多」有八顆行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科學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命名方案,如果把太陽系放在所有恆星系統的背景下去考慮,如果科學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系與其他恆星系統的共同之處,我們就能很好的理解目前人類是如何定義行星的,我們今天就從恆星團、橢圓星雲到恆星系統的形成,尋找恆星系統的共同特點,了解一下為什麼我們的太陽系目前只有8顆行星。
  • 太陽系真的只有八顆行星嗎?
    太陽系真的只有八顆行星嗎?在遙遠的黑暗之地我們是不是真的能找到一顆新的行星?人類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 這顆行星的母恆星周圍被巨大的行星環環繞,這些行星環都是行星碎片,而HD106906b就在這個行星環的最外圍,我們無法想像這顆行星是怎麼形成的,只知道這顆行星所處的系統很特別,這個行星系統的母星是雙星系統
  • 太陽系真有第九顆行星嗎?
    曾經被冠以「第9顆行星」,而現在距離其被逐出行星之列並降級為矮行星已經過了十年。這一切都始於2005年天文學家發現了鬩神星,它目前也是一顆矮行星。那時,鬩神星到太陽的距離比冥王星的更為遙遠,因此被認為它的直徑會更大。
  • 假如太陽系消失一顆行星,整個太陽系會崩潰嗎?
    八大行星是一個聯動的整體嗎?有盆友認為八大行星的引力相互制約,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如果一顆行星消失,整個太陽就崩潰了,那麼事實上會是這樣嗎?哪顆行星消失大家的反應比較猛?無疑肯定是木星,畢竟這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傢伙,它消失如果大家都沒反應的話,估計誰都可以消失了,要不然這木星就沒有存在感了!先來看看木星的規格木星相關參數木星的質量大概是太陽的千分之一,直徑是太陽的十分之一,距離太陽的距離大約7.5億千米左右,儘管在太陽面前是個小不點,但在行星中絕對是個巨無霸,因為它的質量是其他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以上!
  • 太陽系行星們誰轉得最快?八大行星自轉速度排行榜,地球排第五
    這就是星球的自轉。在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它們都在自轉。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中誰的自轉速度最快?誰的自轉速度又最慢呢?今天咱們來一起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看看這些太空大陀螺是怎樣自轉的。大約在50億年前,太陽系還是一片虛無縹緲的星雲。在某一天這片星雲受到了某種力量的驅使開始坍縮,給形成太陽系的這片星雲帶來了角動量。在太陽和行星形成之後,原始星雲的角動量沒有消失重新分布到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天體中。這樣太陽系中的每個行星都像一個陀螺一樣繞著自己的自轉軸一直轉了下去。
  • 太陽系行星們誰轉得最快?八大行星自轉速度排行榜,地球排第五
    這就是星球的自轉。在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它們都在自轉。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中誰的自轉速度最快?誰的自轉速度又最慢呢? 首先咱們先來了解一下行星為什麼會自轉呢?科學家用角動量守恆定律來解釋這個問題。大約在50億年前,太陽系還是一片虛無縹緲的星雲。在某一天這片星雲受到了某種力量的驅使開始坍縮,給形成太陽系的這片星雲帶來了角動量。
  • 發現一顆行星也能得諾貝爾獎?評委組:這顆行星的價值巨大!
    發現一顆行星就能獲得一個諾貝爾獎?那NASA豈不是年年都能獲得諾貝爾獎?注意,他們尋找的可不是一般的行星,而是圍繞著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這類行星與其他行星有什麼區別嗎?答案是肯定的,眾所周知,生命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通俗些說就是,這兩人尋找的是類似於地球一樣的行星。在這樣的行星裡面,極有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 太陽系八大行星,其中七顆以「星」命名,為何地球要如此特殊
    ,其實這八個行星的名字都很好記。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太陽系八大行星,其中七顆以「星」命名,可是唯獨地球不叫星,為何地球要如此特殊,首先我們來說說其他七顆行星名字的由來,在古時候科技並不發達,人們想要探測宇宙是非常困難的,在沒有望遠鏡這種設備的時候,人們都是通過肉眼來觀察天空,當然能夠看到的就只有太陽和月亮,其他的星球看上去都是在閃爍的光點,所以被人們一致稱為星星。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讓我們一起來走進第九顆行星的世界吧!第九顆行星在哪按照太陽系裡行星的排列,如果這顆行星存在,那麼它就是在距離太陽系最遠的一顆行星,比海王星還要遠,很有可能就是在太陽系的邊緣徘徊,但是在天文學家多年的搜尋下,這顆行星一直都沒有被發現。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一直還有一顆最為神秘的九號行星,說它神秘是因為科學界並不確定它的存在,而且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小黑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太陽系八大行星,有的行星沒有衛星,最多的行星擁有超過69顆衛星
    太陽系衛星家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衛星們,所謂的衛星就是指圍繞著一顆行星做周期性沿封閉軌道運動的天體,可以分為天然衛星和人造衛星,當然我們討論的主要是指天然衛星。目前,人類所發現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衛星,總數量超過175顆,但是這些衛星並不是八大行星均勻分布的,他們彼此擁有衛星的數目差異極大。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它們不論體積、質量以及運行軌道都是相差不大,在整個太陽系中都是以太陽為中心點運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對於宇宙的奧妙是都得到了很好的研究,特別太陽系中距離地球很近的這些行星,我們基本都可以對他們探索個遍,在這些星球的地面上都可以看到我們發射的探測器,方便我們可以了解到太陽系裡的一切動態。
  • 為什麼天王星是太陽系最冷的行星?它是被「撞翻」的嗎?
    而在太陽系中除了絕對的「主角」——太陽,我們最了解的就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了。存在於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各有各的特色,比如金星雖然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但是確實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而位於第三的地球則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一個生存著大量生命的星球,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因此擁有的衛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多的行星。
  • 你知道嗎,曾經太陽系有許多行星,可為什麼現在只剩八大行星呢?
    你知道嗎,曾經太陽系有許多行星,可為什麼現在只剩八大行星呢?當今太陽系中算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一共有八大行星。本來早些年我們還擁有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可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經過我們更精準的測量發現在我們太陽系中距離最遠,軌道最偏的就是冥王星了,而他較小的質量更是不能稱為第九大行星。其實在宇宙形成之初,我們的太陽系曾經擁有上百顆行星,而為什麼如今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呢?想要知道這一切的原因,首先我們就需要先了解太陽系的形成。
  • 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哪個?
    點擊播放 GIF 0.0M主播|芸莉:天津交通廣播主持人、天津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編輯|張弛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其實整個太陽系都是圍繞著太陽轉的,你知道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哪顆嗎?太陽系八大行星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從上面這個圖就能看出來啦,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這次你記住了嗎?為什麼不是九大行星?
  • 宇宙中有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地球也能去流浪嗎?
    太陽系就是地球的家,離開了賴以生存的恆星,地球就是流浪的。太陽系我們熟知的天體系統往往是中間有一個巨大的恆星,然後會有很多行星圍繞著恆星進行旋轉。比如我們的太陽系就是這樣,太陽就是中央的恆星,還有另外八顆行星圍繞著恆星進行旋轉。這樣的一個天體系統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天體之間用引力相互達到了一個平衡的狀態。
  • 宇宙十大行星之最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
    它的密度只有0.2克每立方釐米,如同一種輕質木材,與巖石構造、密度高達5.52克每立方釐米的地球相比相去甚遠。正是因為其密度低,這顆行星對其外部大氣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因此一些大氣可能逃逸了出去,形成了彗星狀的拖尾。  不僅如此,這顆星球上可能還是個鬆軟的「棉花球」,無法提供一塊堅硬的表面,一旦重物踏上去可能就有陷進去的危險。追究其原因,連科學家也解釋不出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