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2020-12-03 麥克斯韋妖妖靈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一直還有一顆最為神秘的九號行星,說它神秘是因為科學界並不確定它的存在,而且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小黑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讓我們一起來走進第九顆行星的世界吧!

第九顆行星在哪

按照太陽系裡行星的排列,如果這顆行星存在,那麼它就是在距離太陽系最遠的一顆行星,比海王星還要遠,很有可能就是在太陽系的邊緣徘徊,但是在天文學家多年的搜尋下,這顆行星一直都沒有被發現。

目前,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這顆行星的大小很有可能是地球的5-10倍,也就是說這是一顆較大的行星了,如果它存在的話為什麼還沒有被發現呢?

遙遠的柯伊伯帶

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在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帶發現了第一個冰凍的小殘骸,那裡的空間太陽光已經照射不到了,近乎完全的黑暗,一切事物都懶懶地繞著太陽運轉。

只有零個和無數個,在發現這個小殘骸之後,天文學家又相繼發現了數千個天體,開始對它們進行分類。它們真的非常的遙遠,對於這些天體有一個通用的名字叫做「超海王星天體」,距離海王星也很遙遠。

奇怪的塞德娜

2003年,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塞德娜,它也是一個「超海王星天體」,大小是冥王星的一半,它的近日點是76天文單位,遠日點是937天文單位,而一個天文單位就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這就說明塞德娜要繞太陽一圈要整整11000年。

吸引塞德娜的另一個力

塞德娜的軌道非常的奇怪,近日點和遠日點相差太大,但是為什麼這麼大的一顆行星在脫離了軌道之後卻仍然在太陽系旋轉呢?這就說明其實在深空裡有另一個力在牽引著它。科學家對其它「超海王星天體」也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們的運行軌道都非常的類似,都是呈現出橢圓的形狀,而且這些橢圓都聚集在了一起。這一切有可能是隨機發生呢?

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的,因為天體之間是相互吸引的。產生這種現象最有可能的就是有另外一顆行星在引導和塑造著它們的軌道。

第九顆行星

因此,第九顆行星,尚未被觀測到,人類也無法確定它是否是一顆行星,它只是一個指代,代表著那遙遠的太陽系邊緣有一個天體的巨大引力在牽引著。

根據周圍天體的運動軌跡和速度,天文學家對第九顆行星的一些特性進行了模型預測,比如它的質量有可能是地球的5-10倍。它的軌道可能是非常細長的,峰值距離是日地距離的400倍,離太陽系的主軌道有15到25度的距離。

其它的可能性

由於第九號行星並沒有真實地被探測和發現,因此它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存在。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根本是不存在的。那麼在太陽系邊緣天體的軌道和受到的引力應該如何解釋呢?有的天文學家認為深空的引力很有可能是由多個天體所共同影響的,而非是一個大質量的天體所帶來的。類似一個能夠自我調節的「柯伊伯帶」,但是整個「柯伊伯帶」的質量太小了,只有地球的2%,是可能形成這麼大的引力的。

但是,沒有發現就是不存在嗎?有的科學家的想法更加瘋狂,甚至認為九號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大小只有一個柚子那麼大。這樣的話,看不到這個天體好像似乎就能解釋得過來了,但是要證明是黑洞還要觀察到積吸盤和耀斑。根據天文臺的觀測已經基本排除了是黑洞的可能性。

隱秘的角落何時能發現?

對第九號行星的搜索從2014年就開始了,至今仍沒有確定的天體。但是它仍然是天文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畢竟在深不可測的太空裡,沒有看到並不代表不存在,人類肉眼難以觀測,人類邏輯難以解釋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就是這樣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人類生存的意義崇高了不少。

小結:

第九顆行星是什麼?它是太陽系邊緣一個大質量的天體,不一定是行星,尚未被觀測到。之所以認為它存在,是因為在柯伊伯小行星帶後,有很多天體進行著橢圓的運動,但卻仍未被太陽的引力驅逐開,它們的劇集效應說明了某種力量的存在。

有的科學家認為第九號行星不一定存在,有的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多個天體共同帶來的引力結果,有的科學家甚至認為它是一個黑洞。沒人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或者存不存在。

在宇宙面前,最聰明的大腦,也是無知的。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一直還有一顆最為神秘的九號行星,說它神秘是因為科學界並不確定它的存在,而且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小黑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初黑洞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家園,而這個星系有行星,有小行星還有各種彗星。每一個恆星系都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存在,太陽系也不例外,那麼太陽系有多少顆行星呢?
  • 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神秘的第九行星」,TA雖然還不知道在江湖的哪裡,但江湖一直有TA的傳說,簡直是太陽系版「九號秘事」,譬如去年就曾有人提出👉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而今年這部「九號秘事太陽系篇」的全新一季又上線了,根據觀測研究後,來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萬眾矚目的第九行星可能只是太陽系隱秘天體中的一個成員,並非行星,而我們大概在5年之內就能看到這個故事的大結局。
  • 太陽系「九號行星」是不是黑洞?大型望遠鏡將給出答案
    如此巨大的天體,很有可能是一顆未知的行星;但是,還有另一種可能,5-10倍的地球質量,被壓縮到柚子大小的球體中,所謂的「幹擾者」,可能是一顆柚子大小的原初黑洞。天文學家開始搜索「九號行星」:目前部分天文臺已經開始尋找九號行星的蹤跡,無論是一顆行星還是黑洞,都將在不久之後得出答案。
  • 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科學家新的猜測有可能實現嗎?
    曾經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這是很多朋友都知道的,可是我們現在都稱呼太陽系八大行星,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後來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不少和冥王星個頭差不多的天體,尤其是2005年發現了鬩神星,它的質量比冥王星還多出27%,如果冥王星都能算九大,那鬩神星不排個第十,說不過去。
  • 太陽系第9顆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
    太陽系第9顆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天文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太陽系的最外層區域存在著一顆質量比地球大這顆被稱為第9號行星的假想行星可能是引力效應的來源,它可以解釋現有宇宙學數據所強調的跨海王星天體軌道的異常模式。跨海王星天體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位於海王星之外。美國達勒姆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兩位研究人員雅各布·斯科茨和詹姆斯·尤溫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探索第9號行星是原始黑洞的可能性。
  • 神秘的「九號行星」是什麼?研究員疑似找到答案
    我們知道,太陽系內有八顆行星,它們每時每刻都在圍繞太陽轉動。在這八大行星中,有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距地球較近的金星和火星,也有距地球十分遙遠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總體來說,八大行星各司其職,共同維護著太陽系的平穩與和諧。
  • 太陽系中有一個黑洞?擾動太陽系的神秘行星X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在探測土星時,根據觀測數據,科學家們認為在太陽系邊緣可能還有其他大型行星存在。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後,這兩位天文學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顆未知行星在背後默默地發揮引力影響。這顆行星被稱為太陽系「第九行星」,又稱「行星X」,據推測,這顆行星的質量可能是冥王星的4500倍,約為地球的10倍左右,距離太陽450億至1500億公裡,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求2萬年的時間。
  • 太陽系邊緣的「九號行星」,根本不是行星,真身或是原始黑洞
    筆者:三體-小遙2006年,在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天文學家們聚集在一起,宣布將冥王星從太陽系的行星行列中去除。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同樣也是人類在太空探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人類對太陽系的研究才持續了幾個世紀,所以相關了解並不是十分深入,就連「旅行者」系列的探索,也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它的真面目仍然有待進一步考證。在隨後的十幾年裡,對於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爭議並沒有因為冥王星的退出而停止。
  • 太陽系邊緣的「九號行星」,根本不是行星,真身或是原始黑洞
    有很大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存在一顆體型巨大、公轉周期漫長的行星,它也被命名為「九號行星」。當然,也有說法認為,從引力範圍來看,這個天體更接近於一個小型黑洞,它的距離比太陽與冥王星之間的距離更遠,所以公轉周期可能有數萬年
  • 「行星九」是顆柚子大小的黑洞嗎
    「行星九」指太陽系第九顆大行星。大多數理論認為,「行星九」是一顆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行星質量黑洞。哈佛大學「黑洞計劃」創始人艾維·勞埃伯以及研究生埃米爾·希拉傑等人攜手進行的研究表明,LSST能夠通過觀察由小奧爾特雲天體撞擊產生的吸積耀斑來發現黑洞。
  • 「行星九」是顆柚子大小的黑洞嗎?科學家有方法甄別了
    LSST將著名的「行星九」作為首要探測目標。「行星九」指太陽系第九顆大行星。大多數理論認為,「行星九」是一顆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行星質量黑洞。哈佛大學「黑洞計劃」創始人艾維·勞埃伯以及研究生埃米爾·希拉傑等人攜手進行的研究表明,LSST能夠通過觀察由小奧爾特雲天體撞擊產生的吸積耀斑來發現黑洞。
  • 「行星九」是顆柚子大小的黑洞嗎? 科學家有方法甄別了
    LSST將著名的「行星九」作為首要探測目標。「行星九」指太陽系第九顆大行星。大多數理論認為,「行星九」是一顆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行星質量黑洞。  哈佛大學「黑洞計劃」創始人艾維·勞埃伯以及研究生埃米爾·希拉傑等人攜手進行的研究表明,LSST能夠通過觀察由小奧爾特雲天體撞擊產生的吸積耀斑來發現黑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
    在冥王星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後,對於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如果存在,這顆星體又是什麼來頭,天文學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一項近期發表於預印本網站的研究中,英國杜倫大學的物理學家雅各布·舒爾茨(Jakub Scholtz)與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傑姆斯·恩溫(James Unwin)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顆原初黑洞。
  • 行星九號是否為原始黑洞,現在科學家有方法甄別了
    這份被《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接受的論文強調了未來的時空傳統調查(LSST)任務觀測增生耀斑的能力,而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證明或排除了第九號行星為黑洞。哈佛大學科學教授阿維·勒布(Avi Loeb)博士,小弗蘭克·貝德(Frank B.
  •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但未來幾年或恢復到九顆,因為此星很可能存在
    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認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那是因為以前把冥王星也算在內的,但是冥王星已被踢出太陽系行星的行列,使得太陽系行星成了八顆。不過在未來幾年中,太陽系的行星數量卻很有可能會被補上一顆,重新成為九大行星,不過要補上的這顆行星不會是冥王星,而是一顆目前還未知其軌跡,並且沒有看到其真面目的行星。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的位置處於柯伊伯帶的外圍,其質量還不小。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即使我們已經解了自己的太陽系,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仍然面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
  • 太陽系內可能存在黑洞嗎?為什麼英美科學家認為第九行星是黑洞?
    LAMOST在11月28日發現最大恆星型黑洞這個新聞在科學愛好者中火了一把,我們都知道恆星型黑洞都是大質量恆星在晚年時超新星爆發後內核坍縮產生的,理論上如果要誕生恆星型黑洞的話,那麼這顆恆星內核至少要3.2倍太陽的質量以上,除去超新星爆發散開的物質,原來的恆星至少要有太陽的20-30倍質量以上!太陽系裡的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又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