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大多數理論都認為太陽系第九行星是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它也可能是一個行星質量黑洞。
哈佛大學和黑洞行動組織(BHI)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在外太陽系中發現黑洞,並可以一勞永逸地確定了假設的第九號行星的真實本質。
關於在太陽系外觀測到的異常軌道的另一種解釋是,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質量是地球的五到十倍。
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的論文,強調了未來的Legacy Survey of Space and Time (LSST)任務觀察吸積耀斑的能力,而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證明或排除第九號行星為黑洞。
LSST具有廣闊的視野,一次又一次地覆蓋整個天空,並尋找短暫的耀斑。其他望遠鏡擅長對準已知目標,但我們不知道第九號行星的確切位置,我們只知道它可能駐留的廣闊區域。 LSST每周探測兩次天空,其空前的深度將使人們能夠發現相對較小的撞擊物(比大的撞擊物更頻繁)而產生的耀斑。
如果通過直接電磁搜索確認了第九行星的存在,它將是首次在太陽系中兩次發現新行星。如果無法探測到「九號行星」或其他近期模型的光,例如建議發送探針以測量引力影響的話,黑洞模型則有很大的可能。
(網圖侵刪)
---------每天知了一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