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竟然是黑洞?

2021-01-19 科幻家

黑洞的藝術抽象畫。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7月12日消息稱,美國哈佛大學和黑洞倡議組織(BHI)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用於搜索太陽系外圍區域的黑洞蹤跡,並以此一次性確定理論假設中的第九大行星的真實性質。這篇日前被《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接收的研究論文強調了「未來時空遺產調查」(LSST)任務對吸積耀斑的觀測能力:耀斑的存在有可能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是否是黑洞」提供答案。

關於太陽系外圍行星的異常公轉軌道,已經存在各種理論和假設。其中一個假設認為,第九大行星或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其質量是地球質量的5~10倍。

哈佛大學教授Avi Loeb、Frank B. Baird Jr.和本科生Amir Siraj利用被攔截的彗星造成破壞時產生的耀斑,開發出了尋找外太陽系黑洞的新方法:LSST能夠通過觀察由小型奧爾特雲(Oort Cloud)天體撞擊產生的吸積耀斑發現黑洞。

Siraj介紹道:「在黑洞附近區域,靠近它的小型天體會因背景星際介質中的氣體被黑洞吸積而融化。一旦它們融化,這些小型天體會先受到黑洞潮汐力的破壞,然後再被吸積到黑洞當中。」

Loeb教授補充道:「黑洞在本質上是黑暗的,因而物質在進入黑洞時發出的輻射是我們照亮那片黑暗環境的唯一希望。」

在未來,新的數據運算結果將為關於原始黑洞的研究提供更多啟示。Siraj強調道:「這種方法可以探測或排除奧爾特雲邊緣區域被困的行星質量大小的黑洞,跨度大約為10萬個天文單位。而這可能會為原始黑洞所含的暗物質比例設定新的限制條件。」

Siraj補充道:「第九大行星,是對海王星軌道外側觀察到的天體聚集現象的有力解釋。如果電磁直接搜索結果能證實這顆行星的存在,那麼這將是兩個世紀以來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新行星(冥王星除外)。」如果科學家不能成功地檢測到這顆行星發射的光線,黑洞模型假設則更有可能成立。

編譯:朱明逸 審稿:alone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

期刊編號:2041-8205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7/200712105456.htm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報導:最新研究表明,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

萬象經驗 2019年10月5日 企鵝號

在我們太陽系外圍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9月24日,發表在arXiv預印本伺服器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個神秘而尚未被發現的物體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

原始黑洞(PBHs)是大爆炸後不久出現的古老且相對較小的黑洞。科學家認為它們是由於早期宇宙中的密度波動而形成的。根據科學家的說法,質量最低的原始黑洞很可能已經蒸發掉了。然而,那些大質量的原始黑洞仍然存在,且目前正在蒸發,不過它們從未被直接觀察過。質量最低的PBHs很可能蒸發掉質量最低的PBHs很可能蒸發掉

天文學家jakub scholtz和james unwin認為原始黑洞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接近我們。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們思考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難以捉摸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古老而緻密的黑洞。

為了解釋他們有趣的假設,研究人員專注於兩個未解決的擁有相似質量的引力異常事件:海王星外天體的異常軌道和微引力透鏡事件。有趣的是,這兩個事件都是由於物體的質量在0.5到20個地球質量之間引起的。

海王星外天體軌道的異常被認為是由外太陽系中的一個新的引力源觸發的。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這一來源可能是一個自由漂浮的行星,但scholtz和unwin認為,原始黑洞的設想並非不合理,應該加以考慮。

然而,科學家很難證實這一理論。因為這樣一個假設的原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5倍,可它的半徑大約只有5釐米,霍金溫度大約只有0.004 K,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還要冷。因此,一個典型的原始黑洞輻射的功率是極小的,這使得它很難被探測到。

為了克服這一困難,論文的作者建議尋找原始黑洞周圍暗物質微暈的湮滅信號。這種暗物質暈如果湮滅,就能夠提供一個強大的信號,可以通過觀察來識別。因此,天文學家建議對X射線、伽馬射線和其他高能宇宙射線中的移動源進行專門搜索,這可以為原始黑洞假說提供更多證據。

廣告投放請加微信號luejiasishu,請註明「廣告」字!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黑洞,而且是個原生黑洞
    在冥王星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後,對於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天文學界一直存在爭論。有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只有蘋果大小,質量是地球5-10倍的原生黑洞。這一爭論的提出一片譁然,但也絕不是信口雌黃,冥王星之後,天文學家發現了當時在太陽系中最遠的天體賽德娜。值得關注一個現象是,賽德娜的軌道平面與其他八大行星的軌道具有很大的夾角。排除掉木星與海王星的引力影響,這麼大軌道的傾角是如何產生的?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微型黑洞
    彗星已經從奧爾特雲中寂靜的床上被撕裂出來,被送到太陽系的「腹部」,在那裡它們可能會撞擊任何行星,並在巖石表面撕開巨大的隕石坑。一個移動速度足夠快的黑洞將不受太陽引力的影響,並且不會造成更大的破壞。但是,如果太陽吸引了黑洞,一個毀滅性的故事就開始展開了。隨著黑洞的靠近,衛星軌道和行星軌道會開始混亂。
  • 太陽系隱藏的第九大行星是黑洞?真相在這裡!
    因為黑洞的巨大引力,它不能發出和反射光線,在外面是不能直接觀測到的,只能通過周圍物體的相對運動,來進行間接觀測。目前應用的有效方法是光線偏移法,外界光線在通過黑洞時,有一部分被黑洞直接吸收,另一部分在黑洞引力引發的時空彎曲影響下,偏離原來行進方向繞過黑洞,形成一個光線的「空洞」。三是黑洞也有壽命。
  • 太陽系內存在黑洞嗎?為什麼有人說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
    LAMOST在11月28日發現最大恆星型黑洞這個新聞在科學愛好者中火了一把,我們都知道恆星型黑洞都是大質量恆星在晚年時超新星爆發後內核坍縮產生的,理論上如果要誕生恆星型黑洞的話,那麼這顆恆星內核至少要3.2倍太陽的質量以上,除去超新星爆發散開的物質,原來的恆星至少要有太陽的20-30倍質量以上!太陽系裡的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又是怎麼來的?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目前太陽系被認為的八大行星有金星、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發現最晚的是海王星,在1846年被發現。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我們能給黑洞拍照,卻找不到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是為什麼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原本是有九大行星的存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冥王星被剔除出行星的行列。冥王星已經降級為矮行星了,於是,現在太陽系只剩下八大行星了。但是,科學家們依舊相信太陽系存在著第九大行星,並且正在努力地尋找它的存在。不過,到目前為止仍然一無所獲。
  • 「第九大行星」真的是葡萄柚大小的黑洞嗎?
    一項即將到來的天空調查將有助於測試一個瘋狂的想法——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潛伏在太陽系外未被發現。在過去的幾年裡,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在多個海王星外天體(TNOs)的軌道上有一個奇怪的聚集,這些天體居住在遠外太陽系的黑暗深處。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是一個原始黑洞?研究人員建議發射微型太空探測器...
    這顆第九大行星被認為是一個「超級地球」,質量大約是我們星球的五倍,尺寸相當於地球的兩倍。但是儘管對這顆行星進行了幾次搜索,它仍然沒有被發現。  也許我們沒有發現第九大行星,是因為它不存在。這顆行星存在的證據不是很充分。它源於對太陽系外圍小天體軌道的統計分析。
  • 太陽系邊緣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且它是一顆胡柚般大的黑洞嗎?
    最近有人驚呼,科學家們正在執行一個LSST搜索計劃,讓太陽第九大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邊沿的黑洞現身。那麼如果這顆黑洞真的存在,地球有危險嗎?這個說法當然有些驚世駭俗。這則令人恐怖的消息源自一則報導,是美國「科學日報」網站7月12日發布了一則消息,說美國哈佛大學和黑洞倡議組織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方法,準備用於搜索太陽系外圍區域黑洞蹤跡,同時也能夠確定理論假設中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到底存不存在。
  • 第九大行星可能是原初黑洞科學家的新發現,暗示了這種可能
    一群尋找暗物質的天文學家,卻無意間發現了一些可能與第九大行星相關的蛛絲馬跡,結果卻可能指向了黑洞。宇宙中的三大未解之謎竟然這樣錯綜複雜地搞在了一起,令人大跌眼鏡……外海王星天體1846年,人類發現了海王星,將太陽系的行星數量提升到了8顆。隨即,人們開始尋找第九顆行星。雖然冥王星的發現一度讓人們感到滿足,但它在2006年被踢出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太陽系是地球生存的家園。在人類走出地球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廣闊的太陽系,過去科學家對太陽系行星的認知是九大行星,可是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太小了,如果它也能稱之為行星的話,太陽系還會存在第十顆行星,第十一顆行星。
  • 第九大行星是一種特殊黑洞?體積是地球30倍,它比行星恐怖多了
    然而在十幾年前,關於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深入人心,通過嚴謹的科學探討才將冥王星排除出去。直到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人們才漸漸接受這個概念。最近,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太陽系的邊緣地帶發現,柯伊伯帶有部分小行星的軌道最遠距離太陽幾百個天文單位。如果說是海王星的引力散射效應,或許仍然有些牽強,於是人們推測,太陽系存在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內隱藏著一個黑洞?科學家最新理論:它就是「第九大行星」
    其中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持這個觀點的科學家認為:在海王星以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天體,其引力非常強大,擾亂了柯伊伯帶小天體的運行,導致它們的軌道出現詭異的現象。有一些科學家指出:我們或許沒有理由證明這個強大引力的來源必須是行星,它有可能是黑洞!乍聽之下,你可能以為他們純粹是在胡扯。但是,這首先可以解釋為何我們始終無法發現這個引力的來源。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其他的理由來證明這個說法。首先,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如果太陽系裡有一個黑洞,為何我們還沒有被吞噬?
  • 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這是逗我玩嗎?
    關於第九大行星各位應該聽到耳朵長繭了,每次都宣布找到了第九大行星,但很可惜都不了了之,次數多了大家有些審美就疲勞,但這次有相關領域的科學關於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的推測著實嚇了種花家一大跳,這自家後院裡居然隱藏了一頭宇宙中最為黑暗的巨獸,能不讓人脊背發涼麼!下面我們來了解下關於第九大行星的前世今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 太陽系重現第九大行星(圖)
    (原標題:太陽系重現第九大行星(圖))   20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且不說整個宇宙中究竟有多少的星球,就是在小小的太陽系,蘊含著星球也是人類無法去預測,去計算的。但是據科學家們所知道的行星,總共是有九大行星,而第九大行星或是黑洞。甚至十倍與地球的質量,但卻只有保齡球大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早在2016年,天文學家布朗就已經提出了以自己的想法。
  • 第九大行星被找到了?科學家有了新發現:它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
    因為冥王星的降級,導致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空缺,所以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另一個「第九大行星」。因此提出「第九大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生黑洞。,一個原生黑洞的質量與第九大行星的預測質量基本相同,因此也開始認為第九大行星可能實際上是一個原始黑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