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只有原子那麼大,卻重達10億噸

2020-09-05 杉木說歷史

在2006年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慘遭降級,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和質量都比較小,拿月球來比較的話,其質量只有月球的六分之一,體積則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它的引力不足以把自己軌道上的其它天體清理乾淨,所以被降級為了矮行星。


因此目前太陽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因為冥王星的降級,導致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空缺,所以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另一個「第九大行星」。


據報導,英國杜倫大學的雅庫布·舒爾茨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詹姆斯·溫這兩位科學家因為在天文館觀看了一部關於第九大行星的紀錄片,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想弄清楚是否有其它物體能夠「模仿」行星,例如玻色子星、暗物質暈、原生黑洞以及其他可能性。因此提出「第九大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生黑洞。


在了解原生黑洞是什麼之前,我們要先認識下黑洞。

黑洞是怎樣形成的?

當一顆質量足夠大的恆星衰老時(質量至少大於太陽的3.2倍),它的熱核反應就會消耗中心的燃料,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因此承擔不起外殼的重力,核心就會開始坍縮,直到最後形成一個體積接近無限小、密度幾乎無限大的星體。


當它的半徑收縮到小於史瓦西半徑的程度時,質量導致的時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無法向外射出,此時黑洞就形成了。


黑洞的性質

黑洞的引力是非常強大的。包含光線在內的各種物質,都無法逃脫被黑洞的吞噬。也因為黑洞的巨大引力,不能發出和反射光線,所以在外面是無法直接觀測到,只能通過周圍物體的相對運動,來進行間接觀測。


原生黑洞

而原生黑洞是科學家們提出的一種假說黑洞,它不是由恆星坍縮而形成的,而是在宇宙大爆炸中,因為它異乎尋常的力量,把一些物質擠壓得非常緊密所形成的。

而且原生黑洞比普通黑洞小得多,甚至可能小到無法用肉眼辨別。打個比方,原生黑洞的體積或許只有原子那麼大,但它的質量卻相當於一座大於10億噸的大山。


東京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在開始探索關於第九大行星性質假設的幾個月後,就重新分析了光學重力透鏡實驗(OGLE)中收集的數據發現,一個原生黑洞的質量與第九大行星的預測質量基本相同,因此也開始認為第九大行星可能實際上是一個原始黑洞的可能性。


結論

雖然目前對第九大行星的種種只是猜測,但如果要尋找第九大行星就是原生黑洞的證明,那就得等科學家們對其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或許隨著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有結論的。

對於第九大行星,你認為它會是原生黑洞嗎?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只有原子那麼大,卻重達10億噸
    因為冥王星的降級,導致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空缺,所以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另一個「第九大行星」。因此提出「第九大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生黑洞。
  • 第九大行星被找到了?科學家有了新發現:它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
    因此提出「第九大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生黑洞。而且原生黑洞比普通黑洞小得多,甚至可能小到無法用肉眼辨別。打個比方,原生黑洞的體積或許只有原子那麼大,但它的質量卻相當於一座大於10億噸的大山。,一個原生黑洞的質量與第九大行星的預測質量基本相同,因此也開始認為第九大行星可能實際上是一個原始黑洞的可能性。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黑洞,而且是個原生黑洞
    有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只有蘋果大小,質量是地球5-10倍的原生黑洞。,而少部分原生黑洞則可能長大為巨型黑洞。值得關注一個現象是,賽德娜的軌道平面與其他八大行星的軌道具有很大的夾角。排除掉木星與海王星的引力影響,這麼大軌道的傾角是如何產生的?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微型黑洞
    一個藝術家的印象,一個像木星一樣的氣體巨星會變成一個黑洞。一開始只有溫和的跡象。外層行星會偏離它們原來的軌道,在地球上,我們會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夜空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彗星發出的金屬閃光。新的研究表明,第九行星和它在我們太陽系中所造成的一切破壞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種更罕見的東西。尋找被稱為「第九大行星」主要依據是海王星的行為。在這裡可以看到第九行星的假想軌道。
  • 體積像保齡球,質量卻如10個地球,第九大行星或是這種類型的黑洞
    所以,黑洞的確是一種十分可怕的天體,如果真有這樣的天體來到我們地球附近,那無疑將是可怕的毀滅性災難。然而,近日美國有兩位天文學家表示,還未被發現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黑洞,它的質量相當於10個地球,然而體積只有保齡球大小,但是它的引力卻和10個地球相等。
  • 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這是逗我玩嗎?
    關於第九大行星各位應該聽到耳朵長繭了,每次都宣布找到了第九大行星,但很可惜都不了了之,次數多了大家有些審美就疲勞,但這次有相關領域的科學關於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的推測著實嚇了種花家一大跳,這自家後院裡居然隱藏了一頭宇宙中最為黑暗的巨獸,能不讓人脊背發涼麼!下面我們來了解下關於第九大行星的前世今生。
  • 太陽系內存在黑洞嗎?為什麼有人說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
    LAMOST在11月28日發現最大恆星型黑洞這個新聞在科學愛好者中火了一把,我們都知道恆星型黑洞都是大質量恆星在晚年時超新星爆發後內核坍縮產生的,理論上如果要誕生恆星型黑洞的話,那麼這顆恆星內核至少要3.2倍太陽的質量以上,除去超新星爆發散開的物質,原來的恆星至少要有太陽的20-30倍質量以上!太陽系裡的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又是怎麼來的?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竟然是黑洞?
    關於太陽系外圍行星的異常公轉軌道,已經存在各種理論和假設。其中一個假設認為,第九大行星或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其質量是地球質量的5~10倍。哈佛大學教授Avi Loeb、Frank B.Siraj補充道:「第九大行星,是對海王星軌道外側觀察到的天體聚集現象的有力解釋。如果電磁直接搜索結果能證實這顆行星的存在,那麼這將是兩個世紀以來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新行星(冥王星除外)。」如果科學家不能成功地檢測到這顆行星發射的光線,黑洞模型假設則更有可能成立。
  • 第九大行星面目被揭開?可能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
    儘管冥王星已經被開除出太陽系9大行星的名單,但科學家並沒有放棄尋找新的第九大行星。科學家發現在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6顆天體出現了「奇怪的」運行軌道,這可能是「一顆真正的行星」在發揮引力作用,並認為這可能就是「行星九」。
  • 太陽系隱藏的第九大行星是黑洞?真相在這裡!
    超紅巨星的塌縮,是一個非常壯觀且對恆星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巨大引力作用下,在電子簡併壓力不能支撐由自身重量產生的引力作用時,原子核外層電子都將被壓進原子核以內,並與質子結合形成中子,形成中子星。如果恆星的初始質量更大一些,那麼塌縮的程度會更強,同時向外拋散大量的重元素物質,形成超新星爆發,直到恆星塌縮成體積接近無限小、密度幾乎無限大的星體,形成黑洞。
  • 神秘的「X」行星,徘徊在太陽系外圍,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於是,科學家根據當時九大行星的差別,明確的指出,如果想要成為一顆恆星,必須有能力清除自己運動軌道中的所有障礙物,除了冥王星之外,其他的幾個行星都擁有這樣的能力,而冥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重疊,在冥王星的運動軌道中,存在大量的隕石甚至還有比冥王星還要大的矮星系。
  • 如果第九大行星是個迷你黑洞,那麼人類的倖存可能性還有多大?
    通過對至少六顆矮行星的觀測表明,科學家發現這個可能存在的迷你黑洞質量在0.5至20倍地球質量,與第九大行星推測質量上限相當。20倍地球質量大小的黑洞可能僅僅是一個葡萄柚大小,我們無法觀測到其存在。那麼這個迷你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機制目前還不得而知。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假想中的第九大行星或是一個原始黑洞,引力效應的來源
    這顆假想的行星,被命名為第九大行星,可能是引力效應的來源,而引力效應將解釋現有宇宙學數據所強調的外海王星天體(TNOs)軌道的不尋常模式。TNOs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位於海王星之外。他們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推測TNOs的異常軌道和在5年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數據集中觀測到的過多微透鏡事件,可以同時解釋特定天體群體的存在(其中一個是第九大行星)。更具體地說,它介紹了第九大行星,剩下的這些天體可能是原始黑洞(PBHs)。 「我們的工作開始於詹姆斯和他的妻子蘿拉去芝加哥天文館,看到了一個關於第九大行星的短紀錄片。」
  • 太陽系內隱藏著一個黑洞?科學家最新理論:它就是「第九大行星」
    其中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持這個觀點的科學家認為:在海王星以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天體,其引力非常強大,擾亂了柯伊伯帶小天體的運行,導致它們的軌道出現詭異的現象。有一些科學家指出:我們或許沒有理由證明這個強大引力的來源必須是行星,它有可能是黑洞!乍聽之下,你可能以為他們純粹是在胡扯。但是,這首先可以解釋為何我們始終無法發現這個引力的來源。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其他的理由來證明這個說法。首先,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如果太陽系裡有一個黑洞,為何我們還沒有被吞噬?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目前太陽系被認為的八大行星有金星、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發現最晚的是海王星,在1846年被發現。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一顆迷你黑洞,直徑只有一個柚子那麼大?
    在建LSST望遠鏡然而近些年一直有關於太陽系還存在一顆未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的說法,並且認為這顆神秘的「行星九」可能就在柯伊伯帶,然而「新視野號」探測器發現這片區域並不存在大質量的天體,柯伊伯帶雖然天體數量較多卻主要是含有冰核的小天體,但這片區域確實有股神秘的力量在影響著小天體的運行,現在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猜測:可能有一顆迷你黑洞隱藏在柯伊伯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第九大行星可能是原初黑洞科學家的新發現,暗示了這種可能
    一群尋找暗物質的天文學家,卻無意間發現了一些可能與第九大行星相關的蛛絲馬跡,結果卻可能指向了黑洞。神秘的第九大行星。多年以來,天文學家一直試圖解釋我們為何還沒有發現第九大行星,&34;我們強烈認為,跨海王星天體的軌道異常和超出預期的引力透鏡效應.........可以利用同一個新的天體群體來解釋,其質量是地球的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