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家園,而這個星系有行星,有小行星還有各種彗星。每一個恆星系都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存在,太陽系也不例外,那麼太陽系有多少顆行星呢?
相信很多朋友在過去的書本上,都會看到太陽系九大行星之說,沒錯,過去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可是現在的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就是冥王星被科學家T出了行星之列。那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行星之列,難道是因為它的質量太小了?
其實科學家之所以將冥王星踢出行星之列,並不是因為它的質量太小,主要是因為科學家對於行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在新定義中的第三條,它要求行得能夠清空其軌道,也就是說在軌道中行星要佔據主導地位。根據這個標準,冥王星明顯是不符合的,因為在它的軌道並不乾淨,有一些天體仍然存在。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後,太陽系就變成了八大行星,對於很多的老朋友來說,這個改變還是讓人們難以接受。要知道九大行星之說已經被人類延續了數千年以上,而九在人類文明中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所以,很多人還期望著有一天,太陽系能夠重新回歸到九大行星之說。
那麼這樣的願望有可能實現嗎?如果是期望讓冥王星重新回歸行星之列,那就不要想了,因為隨著人類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冥王星很明顯不符合行星的標準。如果冥王星不可能再回歸到行星之列,難道太陽系還有第九顆行星存在?
相信近年來,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科學家提出的有關第九號行星的猜想。為什麼科學家會有這樣的猜測?其實跟科學家的在太陽系的一些研究發現有關,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康斯坦丁·巴蒂金和邁克·布朗宣布發現了一群非常遙遠的海王星外天體(簡稱TNOs),它們以很奇怪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並且軌道非常相似。
它們的軌道都呈現為古怪的傾斜狀,就好像全都與某個更大的行星天體之間存在引力相互作用一樣。但該區域並不存在已知的大型行星。因此巴蒂金和布朗猜測,那裡也許有一顆尚未被發現的行星。於是對九號行星的搜索就此開始。
由此可見,科學家對於第九號行星的提出,並不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瞎猜,而是根據太陽系邊緣發現的一些天體運行軌道的異常進行判斷的。我們都知道,宇宙天體之間是有引力存在的,質量越大的天體,其引力越強,對周的天體也會產生更明顯的影響。
根據科學家的猜測,太陽系邊緣的這個第九號行星,它如果存在,其質量是地球的5-10倍。這樣的行星已經算得上超級地球,如此巨大的一顆行星存在於太陽系邊緣,那麼其產生的引力必然會對周圍的很多天體產生明顯的引力影響。
當然,要發現第九號行星可不容易,太陽系邊緣是人類探索的盲區,那裡的光線非常暗。即使如此,科學家認為,如此巨大的行星如果存在,它應該會發出紅外輻射,這是自行星形成以來便不斷向外洩露的能量。只要行星有紅外輻射,那天文學家藉助紅外探測法,應該會有所發現。
可是直到現在,除了在外太陽系中造成引力效應外,科學家幾乎沒有發現任何說明它存在的直接證據。難道第九號行星並不存在?可如果它並不存在,那太陽系邊緣科學家探測發現的天體軌道異常現象又如何解釋?既然這些非常遙遠的海王星外天體軌道異常,那說明在這裡必然有一個巨大的引力源存在。
如果這個巨大的引力源不是行星,那又會是什麼?這個時候有科學家想到了黑洞,2019年9月24日,英國杜倫大學天文學家雅各布·舒爾茨(Jakub Scholtz)和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的詹姆斯·恩溫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他們針對太陽系最外層奇特引力現象提出的另一種假說。他們認為,這些奇特現象也許根本不是由一顆行星導致的,而有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該理論發表後引發了一定爭議。
所謂的原初黑洞,其實就是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便立刻形成的小質量黑洞,早期宇宙中的密度波動可以迅速形成質量各異的黑洞。這些古老的天體會在宇宙中四處運動,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會通過霍金輻射緩緩地蒸發掉,其中體積較小的黑洞將會率先消失。
雖然有許多宇宙演化理論認為原初黑洞應該存在,但我們尚未直接觀察到過它們。這類黑洞體積太小,因此不會對太陽系的其它區域造成威脅。但在太陽系的遙遠地帶,它造成的影響相當巨大。
黑洞跟其它的天體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存在,我們都知道,黑洞有強大的吞噬能力,即使是光進入黑洞也無法逃脫出來。如果是行星,它能夠發出紅外輻射,我們用光學觀測和紅外觀測或許還有可能發現。可如果這是一個黑洞,我們的光學觀測和紅外觀測手段就沒有用了,它完全是一個隱藏的存在。
而且原初黑洞的質量比較小,它的周圍不會有明亮的吸積盤,所以它即使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也看不到它。那是否我們就沒有任何辦法探測到這個可能存在的原初黑洞呢?當然也不是,如果這個黑洞是在太陽系外,距離我們比較遙遠,那我們將沒有任何辦法。
我們能夠觀測到太陽系外的一些黑洞,主要是因為那些超大質量黑洞,它們有著非常明亮的吸積盤,能夠發出各種強烈的輻射,我們觀測到這些強能量輻射就能夠知道那裡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比如銀河系的中心。
可是現在這個小質量黑洞它是在太陽系邊緣,距離我們並不是太遙遠,所以只要細心搜尋或許還是有希望觀測發現的。只不過紅外觀測和光學觀測是不可能發現這個小黑洞存在的,我們能夠利用的是移動的X射線、伽馬射線和其它高能宇宙射線來源展開細緻搜索。
黑洞雖然有著強大的吞噬能力,連光也不會放過,但是黑洞並不是一個只吞不吐的天體,根據霍金輻射理論,它仍然會向外釋放出一些能量,只不過這些能量需要更為強大的探測設備才有可能發現,而且還必須要離我們非常近。
不管太陽系邊緣的有沒有第九號行星的存在,但是一些天體軌道異常告訴我們,這裡大概率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引力源,即使它不是行星,也有可能是黑洞或者其它的未知存在。對於目前的人類科技來說,我們要探測太陽系邊緣的這個巨大引力物體,只能通過天文望遠等觀測設備。
可能有人會說了,我們可以派出飛船前往太陽系進行詳細的觀測,如果那裡真的有第九號行星,不是更容易發現嗎?其實這種方法以人類現在的科技實力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如果第九號行星真的存在,它的公轉軌道周期會達到1萬至2萬年。
而且宇宙是一個三維立體空間,如果我們沒有確定的坐標信息,飛船前往太陽系邊緣想要遇到第九號行星,那可能比大海撈針還要困難很多倍。其實科學家之所以不派出飛船前往太陽系邊緣搜尋第九號行星,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飛船的速度太慢了。
如果我們現在有了亞光速飛行的能力,飛船從地球出發前往太陽系邊緣只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那麼搜尋第九號行星自然也就非常簡單了,我們完全可以用飛船進行對太陽系邊緣進行地毯式的搜尋。如果第九號行星真的存在,自然無法逃脫飛船的搜尋。即使是看不見的原初黑洞,一旦飛船無意中靠近,其強大的引力也會對飛船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那個時候,我們自然也就知道它在哪個位置。
由此可見,我們現在糾結它到底是一顆行星還是一個原初黑洞,主要還是人類的科技實力有限,沒有更強大的探測手段去真正搜尋太陽系邊緣。當然,只要我們不斷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太陽系邊緣的這個神秘引力源就會暴露,它到底是行星還是黑洞就會真相大白。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