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初黑洞

2021-01-19 論宇宙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家園,而這個星系有行星,有小行星還有各種彗星。每一個恆星系都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存在,太陽系也不例外,那麼太陽系有多少顆行星呢?

相信很多朋友在過去的書本上,都會看到太陽系九大行星之說,沒錯,過去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可是現在的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就是冥王星被科學家T出了行星之列。那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行星之列,難道是因為它的質量太小了?

其實科學家之所以將冥王星踢出行星之列,並不是因為它的質量太小,主要是因為科學家對於行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在新定義中的第三條,它要求行得能夠清空其軌道,也就是說在軌道中行星要佔據主導地位。根據這個標準,冥王星明顯是不符合的,因為在它的軌道並不乾淨,有一些天體仍然存在。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後,太陽系就變成了八大行星,對於很多的老朋友來說,這個改變還是讓人們難以接受。要知道九大行星之說已經被人類延續了數千年以上,而九在人類文明中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所以,很多人還期望著有一天,太陽系能夠重新回歸到九大行星之說。

那麼這樣的願望有可能實現嗎?如果是期望讓冥王星重新回歸行星之列,那就不要想了,因為隨著人類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冥王星很明顯不符合行星的標準。如果冥王星不可能再回歸到行星之列,難道太陽系還有第九顆行星存在?

相信近年來,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科學家提出的有關第九號行星的猜想。為什麼科學家會有這樣的猜測?其實跟科學家的在太陽系的一些研究發現有關,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康斯坦丁·巴蒂金和邁克·布朗宣布發現了一群非常遙遠的海王星外天體(簡稱TNOs),它們以很奇怪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並且軌道非常相似。

它們的軌道都呈現為古怪的傾斜狀,就好像全都與某個更大的行星天體之間存在引力相互作用一樣。但該區域並不存在已知的大型行星。因此巴蒂金和布朗猜測,那裡也許有一顆尚未被發現的行星。於是對九號行星的搜索就此開始。

由此可見,科學家對於第九號行星的提出,並不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瞎猜,而是根據太陽系邊緣發現的一些天體運行軌道的異常進行判斷的。我們都知道,宇宙天體之間是有引力存在的,質量越大的天體,其引力越強,對周的天體也會產生更明顯的影響。

根據科學家的猜測,太陽系邊緣的這個第九號行星,它如果存在,其質量是地球的5-10倍。這樣的行星已經算得上超級地球,如此巨大的一顆行星存在於太陽系邊緣,那麼其產生的引力必然會對周圍的很多天體產生明顯的引力影響。

當然,要發現第九號行星可不容易,太陽系邊緣是人類探索的盲區,那裡的光線非常暗。即使如此,科學家認為,如此巨大的行星如果存在,它應該會發出紅外輻射,這是自行星形成以來便不斷向外洩露的能量。只要行星有紅外輻射,那天文學家藉助紅外探測法,應該會有所發現。

可是直到現在,除了在外太陽系中造成引力效應外,科學家幾乎沒有發現任何說明它存在的直接證據。難道第九號行星並不存在?可如果它並不存在,那太陽系邊緣科學家探測發現的天體軌道異常現象又如何解釋?既然這些非常遙遠的海王星外天體軌道異常,那說明在這裡必然有一個巨大的引力源存在。

如果這個巨大的引力源不是行星,那又會是什麼?這個時候有科學家想到了黑洞,2019年9月24日,英國杜倫大學天文學家雅各布·舒爾茨(Jakub Scholtz)和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的詹姆斯·恩溫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他們針對太陽系最外層奇特引力現象提出的另一種假說。他們認為,這些奇特現象也許根本不是由一顆行星導致的,而有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該理論發表後引發了一定爭議。

所謂的原初黑洞,其實就是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便立刻形成的小質量黑洞,早期宇宙中的密度波動可以迅速形成質量各異的黑洞。這些古老的天體會在宇宙中四處運動,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會通過霍金輻射緩緩地蒸發掉,其中體積較小的黑洞將會率先消失。

雖然有許多宇宙演化理論認為原初黑洞應該存在,但我們尚未直接觀察到過它們。這類黑洞體積太小,因此不會對太陽系的其它區域造成威脅。但在太陽系的遙遠地帶,它造成的影響相當巨大。

黑洞跟其它的天體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存在,我們都知道,黑洞有強大的吞噬能力,即使是光進入黑洞也無法逃脫出來。如果是行星,它能夠發出紅外輻射,我們用光學觀測和紅外觀測或許還有可能發現。可如果這是一個黑洞,我們的光學觀測和紅外觀測手段就沒有用了,它完全是一個隱藏的存在。

而且原初黑洞的質量比較小,它的周圍不會有明亮的吸積盤,所以它即使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也看不到它。那是否我們就沒有任何辦法探測到這個可能存在的原初黑洞呢?當然也不是,如果這個黑洞是在太陽系外,距離我們比較遙遠,那我們將沒有任何辦法。

我們能夠觀測到太陽系外的一些黑洞,主要是因為那些超大質量黑洞,它們有著非常明亮的吸積盤,能夠發出各種強烈的輻射,我們觀測到這些強能量輻射就能夠知道那裡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比如銀河系的中心。

可是現在這個小質量黑洞它是在太陽系邊緣,距離我們並不是太遙遠,所以只要細心搜尋或許還是有希望觀測發現的。只不過紅外觀測和光學觀測是不可能發現這個小黑洞存在的,我們能夠利用的是移動的X射線、伽馬射線和其它高能宇宙射線來源展開細緻搜索。

黑洞雖然有著強大的吞噬能力,連光也不會放過,但是黑洞並不是一個只吞不吐的天體,根據霍金輻射理論,它仍然會向外釋放出一些能量,只不過這些能量需要更為強大的探測設備才有可能發現,而且還必須要離我們非常近。

不管太陽系邊緣的有沒有第九號行星的存在,但是一些天體軌道異常告訴我們,這裡大概率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引力源,即使它不是行星,也有可能是黑洞或者其它的未知存在。對於目前的人類科技來說,我們要探測太陽系邊緣的這個巨大引力物體,只能通過天文望遠等觀測設備。

可能有人會說了,我們可以派出飛船前往太陽系進行詳細的觀測,如果那裡真的有第九號行星,不是更容易發現嗎?其實這種方法以人類現在的科技實力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如果第九號行星真的存在,它的公轉軌道周期會達到1萬至2萬年。

而且宇宙是一個三維立體空間,如果我們沒有確定的坐標信息,飛船前往太陽系邊緣想要遇到第九號行星,那可能比大海撈針還要困難很多倍。其實科學家之所以不派出飛船前往太陽系邊緣搜尋第九號行星,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飛船的速度太慢了。

如果我們現在有了亞光速飛行的能力,飛船從地球出發前往太陽系邊緣只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那麼搜尋第九號行星自然也就非常簡單了,我們完全可以用飛船進行對太陽系邊緣進行地毯式的搜尋。如果第九號行星真的存在,自然無法逃脫飛船的搜尋。即使是看不見的原初黑洞,一旦飛船無意中靠近,其強大的引力也會對飛船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那個時候,我們自然也就知道它在哪個位置。

由此可見,我們現在糾結它到底是一顆行星還是一個原初黑洞,主要還是人類的科技實力有限,沒有更強大的探測手段去真正搜尋太陽系邊緣。當然,只要我們不斷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太陽系邊緣的這個神秘引力源就會暴露,它到底是行星還是黑洞就會真相大白。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科學家新的猜測有可能實現嗎?
    可是支持第九行星存在的科學家認為,太陽系邊緣的物質濃度的確不可能形成行星級別的天體,可如果這顆行星不是在太陽生活費誕生,而是來自太陽系之外呢?相信很多朋友看完今天非常火的《流浪地球》之後,都知道了一個詞:流浪行星。浩瀚的宇宙不僅存在著大量有著圍繞軌道運行的行星,而且還存在著一些沒有固定軌道運行的流浪行星。
  • 太陽系中有一個黑洞?擾動太陽系的神秘行星X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在探測土星時,根據觀測數據,科學家們認為在太陽系邊緣可能還有其他大型行星存在。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後,這兩位天文學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顆未知行星在背後默默地發揮引力影響。這顆行星被稱為太陽系「第九行星」,又稱「行星X」,據推測,這顆行星的質量可能是冥王星的4500倍,約為地球的10倍左右,距離太陽450億至1500億公裡,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求2萬年的時間。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
    在冥王星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後,對於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如果存在,這顆星體又是什麼來頭,天文學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一項近期發表於預印本網站的研究中,英國杜倫大學的物理學家雅各布·舒爾茨(Jakub Scholtz)與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傑姆斯·恩溫(James Unwin)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顆原初黑洞。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由此科學家猜測,太陽系邊緣有可能存在著一顆行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0倍左右,距離太陽450億至1500億公裡,繞太陽運行一周需要2萬年的時間。科學家認為這就是太陽系潛伏的第九大行星,也被稱之為「行星x」。隨著人類對太陽系邊緣天體觀測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認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 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科學界出現兩種假說,第九行星或是一個黑洞
    然而仍然有科學家為冥王星鳴不平,認為它不應該就這樣被降為矮行星。而有的科學家雖然也替冥王星感到惋惜,但是他們在對海王星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這些現象似乎說明海王星後面還是可能存在第九行星。根據報導,近期《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分別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來提出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的假說。
  • 我們能給黑洞拍照,卻找不到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是為什麼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原本是有九大行星的存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冥王星被剔除出行星的行列。冥王星已經降級為矮行星了,於是,現在太陽系只剩下八大行星了。但是,科學家們依舊相信太陽系存在著第九大行星,並且正在努力地尋找它的存在。不過,到目前為止仍然一無所獲。
  • 「第九顆行星」發現關鍵證據,太陽也受到影響,會是原初黑洞嗎?
    兩年前,美國的兩位科學家公布了他們的新發現,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一顆沒有發現的行星!隨後有人表示,那不是行星,是個「原初黑洞」!其位置能確定在海王星軌道之外,海王星所處的位置差不多是太陽系的邊緣了,迄今為止,只有旅行者二號探測器去過。海王星之外的地方,依靠單純的觀測已經很難判斷是什麼樣子的。
  • 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神秘的第九行星」,TA雖然還不知道在江湖的哪裡,但江湖一直有TA的傳說,簡直是太陽系版「九號秘事」,譬如去年就曾有人提出👉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而今年這部「九號秘事太陽系篇」的全新一季又上線了,根據觀測研究後,來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萬眾矚目的第九行星可能只是太陽系隱秘天體中的一個成員,並非行星,而我們大概在5年之內就能看到這個故事的大結局。
  • 太陽系內可能存在黑洞嗎?為什麼英美科學家認為第九行星是黑洞?
    看不見就是一個黑洞?這是向來都很務實的物理學家作風嗎?我們先不論這個黑洞假設的厚黑學,而是認真的來討論下,假如是真的呢?如果第九大行星是黑洞,那它是什麼類型的黑洞,能探測嗎?想像還是有些後怕,要是那英國佬和美國佬說的是真的,那豈不是太陽系後院裡潛伏了一頭吞噬一切的巨獸?那麼它可能是什麼類型的黑洞呢?
  • 太陽系第九行星是黑洞?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後,太陽系現在只剩下八大行星,但是,多數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內應該存在第九顆行星。有的科學家猜測在太陽系外圍有一顆是地球五倍大的行星,有的則猜測它是一個只有蘋果大的,但是質量有地球10倍的原生黑洞。
  • 第九大行星可能是原初黑洞科學家的新發現,暗示了這種可能
    一群尋找暗物質的天文學家,卻無意間發現了一些可能與第九大行星相關的蛛絲馬跡,結果卻可能指向了黑洞。宇宙中的三大未解之謎竟然這樣錯綜複雜地搞在了一起,令人大跌眼鏡……外海王星天體1846年,人類發現了海王星,將太陽系的行星數量提升到了8顆。隨即,人們開始尋找第九顆行星。雖然冥王星的發現一度讓人們感到滿足,但它在2006年被踢出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
  • 隱藏於太陽系最外圍的神秘「第九行星」
    「第九行星」可能是原初黑洞原初黑洞與我們平時所了解的由恆星死亡之後坍縮形成的黑洞不同,這類黑洞來源於宇宙早期大爆炸暴漲時物質的超高密度,即宇宙大爆炸時由於空間密度過高,物質自行坍縮形成的黑洞。「第九行星」的估測質量巨大,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且計算得出其與太陽距離相當於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10至20倍。如此一個行星,若要完成一次繞太陽的公轉,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因此,有科學家認為,這樣一個行星很難被太陽的引力所吸引,所以「第九行星」的存在可能性很低。且科學家在對其輻射能量進行探測時,也無法發現任何實際證據證明這樣一個行星存在。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行星X,它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遠端,是太陽系神秘未知的第九行星。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目前最新一架望遠鏡將證實他們的信念,並能改變太陽系科學探索。
  • 「第九大行星」在哪裡?它可能是個小黑洞,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
    而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學界一直議論紛紛的「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微型黑洞。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但在2006年的行星定義重新修訂後,冥王星(1930年發現)從太陽系行星降級為矮行星,為此引發了學界長期兩極爭論。其實在當初冥王星發現後,科學家就發現它和其他的行星有點不同。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目前太陽系被認為的八大行星有金星、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發現最晚的是海王星,在1846年被發現。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
    大多數理論都認為太陽系第九行星是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它也可能是一個行星質量黑洞。哈佛大學和黑洞行動組織(BHI)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在外太陽系中發現黑洞,並可以一勞永逸地確定了假設的第九號行星的真實本質。關於在太陽系外觀測到的異常軌道的另一種解釋是,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質量是地球的五到十倍。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
    大多數理論都認為太陽系第九行星是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它也可能是一個行星質量黑洞。 哈佛大學和黑洞行動組織(BHI)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在外太陽系中發現黑洞,並可以一勞永逸地確定了假設的第九號行星的真實本質。 關於在太陽系外觀測到的異常軌道的另一種解釋是,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質量是地球的五到十倍。
  • 太陽系「老九」是個黑洞? 猜測很大膽,驗證卻很難
    本報記者 高 博  不久前,國外兩位天文學家提出大膽設想:太陽系中「時隱時現」的第九大行星,很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  太陽系裡有一黑洞,操控了遙遠的天體?有專家表示,這是個有趣的假想,但以現在的觀測能力很難證實或證偽。  空缺的王位,又有新的爭奪者  十幾年前,第九大行星是誰,教科書裡還寫得清清楚楚。
  • 太陽系的行星9號可能是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
    不過,Unwin說,最近我們可能發現了它們存在的證據。Unwin說:「我認為很多天文學家還不知道這些證據,所以我們在試圖讓更多人注意到它們。」波蘭進行了一項名為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的觀測計劃,它在天空中不斷掃描以尋找微引力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