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曾經太陽系有許多行星,可為什麼現在只剩八大行星呢?
當今太陽系中算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一共有八大行星。本來早些年我們還擁有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可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經過我們更精準的測量發現在我們太陽系中距離最遠,軌道最偏的就是冥王星了,而他較小的質量更是不能稱為第九大行星。其實在宇宙形成之初,我們的太陽系曾經擁有上百顆行星,而為什麼如今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呢?
想要知道這一切的原因,首先我們就需要先了解太陽系的形成。根據星雲假說我們可以知道,太陽系起源於46億年前的一個巨大分子雲,在宇宙之初這片星雲中本來蘊含著數顆恆星,而經過超行星的爆炸和這片星雲的坍縮,最終才誕生了我們現在的的太陽,進而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太陽系。
而在我們太陽系形成之初,有學者研究表明當時各原始星體的運動軌道跟如今大不相同。現在太陽系中我們能觀察到的行星運動軌跡應該都是當年通過其他天體的數次撞擊遺留形成的。在最初形成的太陽系中比我們更加接近太陽的行星很可能是木星,並且就現在來講木星仍是我們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巨行星。
木星可以說是我們八大行星之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了,木星的表面含有大量的氫氣,也可以說木星是由氫氣組成的氣態行星,而我們地球的形成則要遠遠晚於木星。而我們之所以能達到這個今天距太陽較近的位置,也只能感激其他的天體撞擊和行星之間的引力了。
漫漫的宇宙長河中,當初眾多的原始星體也隨著互相之間引力的影響,逐步找到自己的軌道,經過上億年的調整,太陽系最初的數百顆行星也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步演化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八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