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是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嗎?

2021-01-18 陵山墨客

北極星是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嗎?

先給答案:北極星是恆星,不是行星。

太陽系行星只有8顆,除了我們地球,依次從靠近太陽算起,還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們地球夾在金星和火星之間。而在夜空中,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星星有6千餘顆,其中只有5顆行星能夠看到,其餘的都是恆星。

恆星是什麼?就是由於質量很大,在巨大引力壓縮下,中心不斷發生著核聚變,由此產生巨大的能量輻射,不斷向太空散發著光和熱的天體。而行星一般比恆星要小很多,質量必須小於太陽的0.8%以上,本身不發光發熱,只有依靠反射恆星光芒才能夠被人類看到。

我們太陽系裡,太陽是唯一恆星,質量佔有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系八大行星和若干矮行星、幾百顆衛星、無數彗星、小行星等所有天體加起來,只佔總質量的0.14%。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是太陽質量的0.1%,但卻是除太陽外所有天體的2.5倍,地球是太陽系最大的類地行星,但只有太陽質量的0.0003%。

行星距離我們很近,恆星距離我們很遠。

恆星由於距離我們很遠,雖然很大,看起來也只能是一個小小的亮點;而太陽系行星都在太陽系以內,距離與恆星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比如距離我們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我們肉眼無法看到,距離約有3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約1.5億千米,也就是距離我們約45億千米;而距離我們最接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a星,有4.3光年,1光年約63067天文單位,9.46萬億千米,因此最遠的行星海王星距離我們只是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a星的2102分之一。

這裡說的行星只是指太陽系行星,其實太陽系外的恆星,絕大部分都有行星環繞,只是由於太遠,人類肉眼無法看到而已。事實上,現在人類已經發現了數千顆太陽系外行星,但真正用望遠鏡直接觀測到的也就10來顆,絕大部分都是依靠遮光現象和引力攝動猜測計算出來的。

恆星由於距離遠,雖然也在運動,但相比距離,這種運動看起來就幾乎沒動,因此,恆星在人類眼中,短期內甚至幾千年所處位置變化不大,如果不用儀器測量幾乎看不出來,因此就被叫做恆星,意指永恆;而肉眼所見的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且公轉周期轉速都不一樣,位置變動就較快,甚至每天都可以看到其變化,這樣就被稱為行星,不斷行走的星。

北極星是輪流懸掛在地球北極上空的恆星。

為什麼說輪流懸掛呢?就是說北極星並不固定,而是輪流當值,誰運行到了北極上空,就叫北極星。有人就會問了,前面不是說恆星基本不動嗎?北極星怎麼會動呢?

這就得說說我們看到的星空了。其實恆星之間的只是相對位置看起來變化不大,但恆星在人類眼睛中也是不斷移動的,這是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我們知道地球每天都自轉一圈,但不是亂轉,而是圍繞著一根看不見的自轉軸轉,人們就把這根看不見的自轉軸兩端定為南極和北極。

整個星空的恆星之間相對位置本來是不變的,但由於地球自轉,我們看到的星空就在不斷的圍繞著我們轉,這樣,我們每天晚上看到的所有星星就像太陽一樣,東升西落,太陽和恆星都幾乎沒動,只是我們地球自己在轉,造成的錯覺就是我們看到星空在轉。

地球自轉軸進動,形成地軸指向的改變。

地球在轉,但有軸,這樣地球南北兩極的星星,尤其是正對地軸的那顆星星,也就是北極星或南極星,就不會轉,就一直釘在那裡,因此就成為古人們指引方向的星星。那麼為什麼北極星(南極星也一樣,今天不講)又是輪流當值呢?

原來地球自轉並不是規規矩矩的,地軸就像小孩子們玩的陀螺一樣,鞭子抽它,它的轉動並不是筆直不變的,而是會有些許搖擺。這樣就形成了地軸指向天區的目標會隨之改變,就像北極地軸在指定北極星一樣。

地軸的搖擺幅度當然沒有陀螺那麼快,每年只有50.3'',這樣地軸就會在虛指的天區不斷畫圈,畫完一圈約需25800年。由此,在人的眼中,看到的北極星就會發生變化,凡在這個圈圈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有成為北極星的機會,誰最靠近地軸北極直線虛指的天頂,誰就是北極星。

如今的北極星叫勾陳一,是一顆約太陽質量6倍的恆星。

實際上,勾陳一由三顆星組成,由於在人類視野中它們靠得很近,距離我們又太遠,因此肉眼看起來就是一顆星。其主星北極星A是一顆老邁的黃巨星,質量約太陽的6倍,亮度是太陽的2000倍,距離我們434光年。

勾陳一是在1200年,也就是距今820年前就開始當值北極星,它在北極上空附近還可以呆到2500年,就是還有480年的任職時間。這以後就是一顆叫勾陳四的恆星接班,它當班800年後,一顆叫少衛增八的恆星又會接班。在7880年後,很明亮的天津四會成為北極星,11480年後,明亮的織女星也要當值北極星。

現在北極星不算亮,亮度只有視星等2.02等,排在全天亮星51位;接班的勾陳四就沒這麼亮了,亮度只有視星等4.2等,是全天一顆很暗的星星了,要在視線好的夜空,視力很好的人才能夠看到。有關星等的知識過去多次發文說過,這裡就不扯了,有興趣的可以查閱我先前發過的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北極星不是行星是恆星,而且輪流當值,這個說法靠譜嗎?
    至今還有人在為北極星是不是行星糾結,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雖然這個話題已經說過多次,但看到還有不少人有疑問,就覺得有義務再說一說。先給答案:北極星是恆星,不是行星。太陽系行星只有8顆,除了我們地球,依次從靠近太陽算起,還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們地球夾在金星和火星之間。
  • 你了解我們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嗎?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由於大氣層極為稀薄,無法有效保存熱量,水星表面晝夜溫差極大,為太陽系行星之最。白天時赤道地區溫度可達430°C,夜間可降至-170°C。
  • 假如太陽系消失一顆行星,整個太陽系會崩潰嗎?
    八大行星是一個聯動的整體嗎?有盆友認為八大行星的引力相互制約,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如果一顆行星消失,整個太陽就崩潰了,那麼事實上會是這樣嗎?哪顆行星消失大家的反應比較猛?所以無論移動軌道或者突然不見都可能會引發大事,軌道移動我們上文已經說明了,那麼突然不見呢?少了木星後因為沒有保護彗星撞擊地球的概率會增加嗎?其實那保護作用的概率極小,幾乎就不用考慮!
  • 它能幫我們找到太陽系新任「第九大行星」嗎?
    巴特金表示,他們之前的理論工作表明,類似 2015 BP519 的天體有可能會受到未知行星的重力影響,形成高度傾斜的軌道。巴特金說:「我在做計算把太陽系已知結構搞清楚的同時,也能發現海王星外這些軌道高度傾斜的天體。」他還補充道:「我越來越覺得太陽系裡要是沒有『第九大行星』,這些現象就很難解釋得通。」當然這一發現並不能證實「第九大行星」確實存在。
  • 一顆太陽系行星的消失會影響我們當下的生活嗎?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整個太陽系。每顆行星的重量都超過10^23千克,但它們之間的距離也非常巨大。因此,行星對彼此的引力影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太陽系中,引力的真正掌握者是太陽,它控制著行星的軌道。太陽的消失會導致整個太陽系的混亂。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我們的太陽系裡有多少行星?
    太陽系裡有八大行星,他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大系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類地行星的範疇;木星、土星都是氣體巨星(大部分都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的巨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則是冰巨星(所含的元素大部分都比氫氣和氦氣重)。
  • 太陽系真的只有八顆行星嗎?
    太陽系真的只有八顆行星嗎?在遙遠的黑暗之地我們是不是真的能找到一顆新的行星?人類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我們無法想像這顆行星是怎麼形成的,只知道這顆行星所處的系統很特別,這個行星系統的母星是雙星系統,並且非常年輕,大概只有1300萬年左右,這甚至比地球的45億年要年輕的多了。
  • ...太陽系邊緣,為什麼沒有給我們傳回一張「太陽系八大行星全家福」?
    不同的是旅行者2號循一個較慢的飛行軌跡,使它能夠保持在黃道(即太陽系眾行星的軌道水平面)之中,藉此在1981年的時候透過土星的引力加速飛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如此,它並沒有像它的姊妹旅行者1號一樣能夠如此靠近土衛六。但它因此而成為了第一艘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宇宙飛船,完成了藉這個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陣而造訪四顆氣態巨行星的機會。
  • 天上的星星,除了行星以外,背後可能都有一個「太陽系」!
    一、行星1、只要時間合適,那麼我們總能在西方或者東方天空附近看到水星與金星,如果不是日食,那麼我們將不可能在中天看到兩者的身影,因為它們是內行星,中天時候會被太陽耀眼的光芒所掩蓋!二、恆星除了上述這些行星以外,恆星則是夜空中數量最多的天體,但它們不外乎如下幾種1、單恆星、雙星或者多星2、有可能只有恆星,更大的可能是有一個行星系太陽系附近半人馬座α就是一個三星系,而天狼星則是雙星,還有北極星也是一個三星系統,而北鬥星中開陽以及北河二則是一個六合星系統
  • 太陽系曾經的第九大行星,有可能重新升級為行星嗎?
    過去,有許多人在最初接觸天文學知識時,都被告知冥王星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離太陽最遠、最孤單的那顆,想必它也因此成為許多人心中最愛的那顆行星。△ 當我們將太陽系中已知的天體依次排序時,四個靠近內部的巖石世界和四個靠近外部的巨型氣體世界脫穎而出。| 圖片來源:NASA's The Space Place然而,在76年後,天文學家卻決定將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
  • 啟明星和北極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找不到北時就找北極星
    有人老把北極星和啟明星搞混了,不知道它們的區別在哪裡。其實啟明星和北極星這兩顆星星的區別大了去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首先,它們一顆是行星,一顆是恆星,是兩顆性質完全不一樣的星體。北極星是恆星,是通過內部核聚變本身發光發熱的氣態等離子體星球;啟明星是指金星,是太陽系以內的一顆圍繞著太陽公轉的行星。行星本身不發光,是靠反射恆星(太陽)光芒而發光。從質量和體積比較,恆星比行星大多了,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太陽質量是金星質量40多萬倍,體積是金星150多萬倍。
  • 聽過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聲音嗎?揭秘「行星之聲」是如何形成的
    聽過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聲音嗎?今天先來說說水星,金星和地球。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在我國被稱為辰星。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所以只會出現在凌晨作為辰星,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
  • 你知道,太陽系,有可能存在全新的行星嗎?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先從冥王星說起。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原來,有九大行星。自從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威廉·湯博,發現冥王星之後,它就被人們認定是太陽系內部最外邊的行星,還冠以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稱號。但在此後75年左右的時間裡,新的研究和發現,嚴重挑戰了,冥王星第九大行星的地位。
  • 為什麼天王星是太陽系最冷的行星?它是被「撞翻」的嗎?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已經進入太空已經超過幾十年的時間了,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受益與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呈指數的形勢不斷飛速進步。但是相對於那些看不見邊際的欲宇宙,我們了解做多的還是我們生存的星系——太陽系。
  • 太陽系第九行星是黑洞?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後,太陽系現在只剩下八大行星,但是,多數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內應該存在第九顆行星。有的科學家猜測在太陽系外圍有一顆是地球五倍大的行星,有的則猜測它是一個只有蘋果大的,但是質量有地球10倍的原生黑洞。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在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後,我們常識中「太陽系具有九大行星」便變為了「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裡聚集著無數的小型、冰冷的天體,它們是太陽系行星形成過程中沒有被利用上的物質材料。它們距離太陽至少有30個天文單位(即30個地日距離),並各自以不同的傾斜角圍繞以橢圓形軌道繞著太陽公轉。根據數學計算和計算機的模擬,科學家們推測柯伊伯帶存在這樣的軌道特徵都源於海王星在形成時處在距離太陽更近的軌道上,這個軌道大約比目前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短幾個天文單位。
  • 你知道嗎,曾經太陽系有許多行星,可為什麼現在只剩八大行星呢?
    你知道嗎,曾經太陽系有許多行星,可為什麼現在只剩八大行星呢?當今太陽系中算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一共有八大行星。本來早些年我們還擁有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可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經過我們更精準的測量發現在我們太陽系中距離最遠,軌道最偏的就是冥王星了,而他較小的質量更是不能稱為第九大行星。其實在宇宙形成之初,我們的太陽系曾經擁有上百顆行星,而為什麼如今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呢?想要知道這一切的原因,首先我們就需要先了解太陽系的形成。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麥迪根,想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其他一些毫無說服力的解釋。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