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繞著太陽轉一周是一年。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面」,地球自轉的軌道平面稱為「赤道面」,赤道面和黃道面不在同一個平面上。
這兩個面有一定的夾角,這個夾角叫做黃赤夾角,夾角度數為23°26′,這個角度也有一定的微弱變化。
地球就這樣「歪」了一下,就變的精彩起來。
根據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生態人類學家Donald Attwood教授的說法,如果地球沒有傾斜,人類可能永遠處於原始狀態,生活在小而分散的定居點,並且經常死於可怕的蟲媒疾病。
為什麼說地球自轉軸沒有傾斜,人類可能還處於原始狀態呢?
如果地球沒有傾斜,赤道面和黃道面重合,太陽的輻射一直在地球的赤道上,然後陽光到南北極的兩點,逐漸減少。
首先,影響最直接的是四個季節,地球上不再有四季的變化,每個地方的氣候都比較固定。
年際變化小,導致地球上的每一天都是春分或者秋分。
另外,由於地球赤道正對著太陽,全球也不會再有晝長夜短的變化,每天的白晝和黑夜都是一樣的,白天、黑夜各12個小時。
南北極也不再會出現極晝或極夜現象了。
全球五帶(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應該只剩下熱帶和寒帶,溫帶將不會存在。
太陽的輻射量從赤道到到兩極逐漸減少,直接影響全球的大氣循環和水循環,然後影響的各地區的氣候和植被。
地球沒有傾斜的情況下,赤道地區常年高溫乾旱,高維度的地區冰雪封地,溫度極低,無法生存。
只有南北中部潮溼的熱帶地區,適合人類居住,在這樣一片狹窄的地方,物種的多樣性會打折,生物的抵抗力低下。
低人口密度和低農業生產率將導致人類的定居點小而分散,現代文明無法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人類不能像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
大家了解到這裡,是不是發現地球自轉角度傾斜的重要性!
地球地軸傾斜最顯著的效果,就是地球南北半球四季的變化,由於太陽直射的原因,南北半球的四季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南半球的夏季,就是北半球的冬季。
太陽直射的範圍,可以從南緯23°26′一直照射到北緯23°26′,照射的範圍更廣,而且,還是不斷分散的照射,這樣熱量就能均勻分布了。
由於季節氣候的變化,造成物種的多樣化,譬如,現在的主糧小麥和水稻,小麥就適合寒冷的天氣,然而,水稻喜歡溫暖的氣候。
大量物種的出現,給了人類更多的生存空間,促進人類的演化、發展。
除了農作物的豐盛之外,寒冷的冬季還能扼殺病毒病原體的滋生。因為這些病原體適宜生活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冬天保護了人類免受昆蟲動物攜帶病毒的侵入。
冬季的存在,也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英國和西歐的冬季,漫長寒冷,人們需要長時間的取暖,隨著18世紀人口的增加,木材的短缺,人們使用了煤炭。
蒸汽機的發明者很快發現,煤炭可以用來為工業機械提供動力,後來再延伸到工業革命各方面的發展。
季節更替至關重要,地球自轉軸的意外傾斜為人類的繁衍生息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所以說,假如地球自轉軸沒有傾斜,我們還是一隻大猩猩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