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外行星具有類似地球的傾斜軸角:有生命存在可能性
北京時間8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的地球為什麼會有四季?顯然這與地球的軸向傾斜有關,但這種傾斜的意義並不僅僅是帶給我們春夏秋冬的變化。對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大氣層而言,這種軸向傾斜是非常重要的穩定力量。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傾斜軸角可能在促進其他行星產生生命時發揮著重要作用。
-
如何判斷一個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先看看是否有類似地球的傾斜軸角
近期發表在《天文期刊》上的論文指出,兩顆具有潛在適居性的行星也具有類似地球的穩定傾斜,這使它們適合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 這兩顆行星被稱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分別距離地球550和990光年。克卜勒-186f發現於2014年,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的恆星系統中發現的適居帶半徑與地球相近的行星。
-
天文學家認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可能有季節變化
克卜勒系外行星探索計劃發現了許多軌道位於星系適居帶內的「超級地球」,這些系外行星具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天文學家近期發表新論文發現,認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的較穩定轉軸傾角使得這兩顆系外行星或者擁有常規性的季節變化以及穩定的氣候,這使得這兩顆此前被發現的宜居星球更有可能成為生命棲息地。
-
4120顆系外行星,55顆可能宜居,「第二地球」會是哪個?
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目前還沒有發現生命。雖然一些天體可能存在生命,例如,木衛二、土衛六,但這些星球與地球相差很大,即便那裡有生命,也將完全不同於人類,我們無法在那種環境中生存。在太陽系中沒有哪個星球類似於地球,不存在「第二地球」。
-
新發現24顆超宜居系外行星,和它們比起來地球不再完美
因此,作為替代任務,我們只能先尋找宜居的系外行星,也就是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以太陽係為模板,科學家定義了恆星的宜居帶,在這個宜居帶內,行星的溫度是適宜的,水呈現液態。但是,這樣的宜居性仍然不能滿足科學家的野心,於是他們提出了超宜居性。科學家列舉了一些滿足超宜居行星的要求,並且篩選出了24個符合要求的系外行星。按照這些要求來看,地球不僅是劣質的,連我們的太陽也是劣質的。
-
新發現24顆超宜居系外行星,和它們比起來地球不再完美
因此,作為替代任務,我們只能先尋找宜居的系外行星,也就是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以太陽係為模板,科學家定義了恆星的宜居帶,在這個宜居帶內,行星的溫度是適宜的,水呈現液態。考慮到複雜生命在地球上出現花費了40億年,可以想像許多生命在變複雜之前它們的母恆星早就死亡了。因此,要滿足超宜居性,系外行星的母恆星壽命必須足夠長。最好的選擇應該是橙色K矮星,它們的壽命能在200億到700億之間。超宜居性的第二個條件是系外行星的年齡應比地球更大。我們知道,在行星形成的早期,它是非常熱的,基本上是由巖漿組成的世界。
-
《天體生物學》雜誌:科學家確定24顆可能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
uux.cn報導)據cnBeta:華盛頓州立大學(WSU)地球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二十幾顆可能比地球更有利於生命的系外行星。在迄今發現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有一些被認為是適合居住的,儘管這是個有點誤導的詞。這些宜居行星通常是指一顆巖石行星, 在其恆星周圍正確的軌道區域 ,溫度適中,足以讓液態水在其表面存在, 而不會凍結或沸騰。現在,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對搜索進行了一些細化,已經得出了24顆候選系外行星,它們不僅適合居住,而且有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
-
放射性系外行星,超過宜居地帶,仍可支持區外的生命?
《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母星可居住帶之外的多巖石、具有放射性的系外行星,在沒有星光的幫助下,可以支持「長期存在」的水海洋。
-
研究發現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或比地球更宜居
馬庫赫教授(小圖)的團隊發現有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地球資源消耗殆盡的情況愈見嚴峻,尋找另一個宜居星球成為人類當前任務。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早前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與地球相比,最少24顆系外行星及系外候選行星,擁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等更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不過這些星球都距地球最少100多光年外,但今次發現意味可能存在比地球更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舒爾策?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可能具備生命宜居條件
來源:新浪科技K2-18b距離地球124光年,半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8.6倍,其位於主恆星宜居地帶,表面溫度可維持液態水存在。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最新觀測一顆體積是地球兩倍多的系外行星,通常系外行星體積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具備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為地外生命探索開啟了一扇大門。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K2-18b,K2-18b距離地球124光年,半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8.6倍,位於主恆星宜居地帶,表面溫度可維持液態水存在。
-
行星軸傾斜度是衡量行星氣候和存在生命因素
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極端的季節氣候將調節溫度,從而決定是否生命大量出現、勉強維持或者消亡。目前,科學家表示,外星生命不可能存活於類似天王星高傾斜軸的星球上。這將有助於調節全球氣溫,對於地外生命的生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科學家考慮到該現象的負面影響:這樣的星球擁有炎熱的夏季和非常寒冷的冬季,這樣不會形成任何複雜的生命形式。德國波茨坦市萊布尼茲天體物理學會博士後助理研究員雷內-赫勒(Rene Heller)說:「行星軸傾斜角度是衡量一顆行星氣候和可能存在生命的至關重要因素。」
-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地球上,我們專注於向外看,我們在宇宙中搜尋太陽系以外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但如果我們改變這個想法呢?--有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這是本周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篇新論文的前提。
-
NASA發現超級地球:具有類似地球的宜居條件?
原標題:NASA發現超級地球,有宜居條件,網友:然而與我無關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英國學者確認「超級地球」存在為首個系外宜居星球。而最近,研究有了新進展。
-
科學家認為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
(環球網)華盛頓州立大學(WSU)地球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二十幾顆可能比地球更有利於生命的系外行星。 根據克卜勒任務的數據,這些超級宜居世界的條件可能比我們的星球更適合維持生命更長時間。
-
10顆可能有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
【博科園-科學科普-歡迎留言評論或建議】外行星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直至1990年代人類才首次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過20個新發現的系外行星。
-
研究:地球在銀河系中可能擁有60億鄰近宜居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研究人員對銀河系中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的潛在數量進行了新的估算,最終得出的數字是60億顆。 這一估算是基於銀河系中G型恆星的數量得出的,G型恆星類似於地球所在星系的太陽。
-
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對生命來說可能會很危險
在「宜居帶」內的外系行星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安全,並不是像地球一樣的綠洲。宜居帶內的外系行星有非常可觀的前景:這些行星與它們的母星有一段距離,在那裡可以維持液態水,因此也有可能維持生命。但是,美國萊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說,可居住性不僅僅需要判斷一個行星與其他行星的距離是否恰到好處,危險的太空天氣可能會使這些行星過於動蕩,無法維持生命體的存在。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寄希望於能夠在遙遠的太空找到人類的下一個家園,或者宇宙中的同伴。
-
發現不僅系外行星上有水,而且衛星上也有,生命或許不止於地球!
幾年前行星科學家林奈·奎克開始懷疑,在已知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是否有任何一顆可能與木星和土星周圍一些含水衛星相似。雖然其中一些衛星沒有大氣層,並且被冰覆蓋,但它們仍然是美國宇航局(NASA)尋找地球以外生命的首要目標之一。土星的衛星土衛二和木星衛星木衛二就是很好的例子,科學家們將其歸類為「海洋世界」。
-
系外行星的發現
2019年10月,科學家們利用一個計算機模型類似發現的系外行星海王星明星不受重力影響,繞著一個巨大的黑洞,這些行星可能存在於消費光在黑洞的邊緣,大約10到30光年的黑洞,它的能量線有一個結構凍塵埃組成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