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認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可能有季節變化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克卜勒系外行星探索計劃發現了許多軌道位於星系適居帶內的「超級地球」,這些系外行星具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天文學家近期發表新論文發現,認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的較穩定轉軸傾角使得這兩顆系外行星或者擁有常規性的季節變化以及穩定的氣候,這使得這兩顆此前被發現的宜居星球更有可能成為生命棲息地。

克卜勒186f

該研究聚焦於傾斜軸角的研究,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聯合進行的研究採用了數據和模擬模型,研究了目前為止的動態轉軸情況與地球最類似的系外行星,研究者發現這兩顆系外行星都具有穩定的轉軸傾角,研究首席作者李公潔(Gongjie Li):「這兩顆系外行星似乎與地球和火星的情況並不相同,它們都與鄰近行星有弱互相作用。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否形成了各自的衛星,但是我們的計算結果顯示即使沒有衛星作用,克卜勒186f和62f它們都擁有穩定的數千萬年不變的傾斜軸角」

而傾斜軸角則是行星形成穩定氣候和季節性變化的關鍵。太陽系宜居帶中的三顆星球(金星、火星和地球)中,地球因為附近行星複雜的互作力和月亮的引力能夠保持穩定的傾斜軸角,形成似乎生命的穩定氣候環境和四季變化。而火星則並沒有這麼幸運「在太陽系宜居帶上的火星,其傾斜軸角非常不穩定,從0-60度之間變化。這也讓火星的大氣退化,以及造成火星地表水的蒸發。」

克卜勒186f是一顆環繞紅矮星克卜勒186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492光年。

該行星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恆星旁發現的適居帶內半徑與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NASA 的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以凌日法偵測到克卜勒186f和另外4顆距離母恆星更近,且半徑都稍大於地球的系外行星。由於Kepler-186f的大小與地球相似,與其恆星間的距離也恰到好處,這也就大大增加了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

與地球的距離: 557.7 光年

發現日期: 2014 年 4 月 17 日

半徑: 4,632 mi

軌道周期: 130 天

發現者: 埃莉薩·金塔納

天體發現點: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

克卜勒62f

天體發現

克卜勒62f,亦稱KOI-701.04,是一顆環繞天琴座恆星克卜勒62的系外超級地球,是已知距離母恆星最遠的行星,由NASA的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以偵測行星通過恆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的凌日法發現。它很可能是一顆位於適居帶中的類地行星。 維基百科

與地球的距離: 1,207 光年

軌道周期: 267 天

半徑: 5,582 mi

發現日期: 2013 年 4 月 18 日

發現者: 埃裡克·阿戈爾

天體發現點: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

軌道: 克卜勒62

相關焦點

  • 克卜勒-186f比預想更像地球?
    天文學家在2014年4月藉助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發現克卜勒-186f,即第一顆與地球體積近似、位於「宜居帶」的行星。(藝術想像圖)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最新研究顯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可能比早先預想更像地球,因而可能適合某種形式的生命生存。   或有季節更替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日報導,克卜勒-186f距太陽系500光年,得益於穩定的轉軸傾角,行星上可能有季節更替並出現某種氣候。
  • 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可能比預想更像地球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最新研究顯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可能比早先預想更像地球,因而可能適合某種形式的生命生存。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日報導,克卜勒-186f距太陽系500光年,得益於穩定的轉軸傾角,行星上可能有季節更替並出現某種氣候。研究人員建立模型分析並確認這顆行星自轉時的轉軸傾角度數以及轉軸傾角隨時間如何變化。結果顯示,克卜勒-186f與地球類似,轉軸傾角似乎保持穩定。
  • 9顆令人驚豔的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看起來非常像地球
    克卜勒-186f:這顆系外行星看起來非常像地球,但同時又與地球相差甚遠克卜勒-16b:這顆系外行星在它的兩顆母恆星面前,不禁黯然失色克卜勒-20e:它是一顆表面布滿活火山的系外行星,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它的表面溫度高達760攝氏度克卜勒-22b:它是科學家們發現的
  • 發現「另一個地球」:克卜勒452b
    7月2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外發布預告,將於北京時間今天(7月24日)0:00對外發布有關係外行星搜尋「令人興奮」的新消息。預告稱「天文學家們已經接近幾千年來我們所夢想的目標——發現另一個地球。」這個預告一下子吸引了全球新聞界特別是科技媒體的關注。
  • 地球表兄弟克卜勒186f行星引關注 因跟地球差不多大
    這顆名叫克卜勒-186f的行星圍繞一個恆星運行,距地球500光年,跟地球差不多大。就像天文學家解釋的,它圍繞它的恆星運行,距離正好可以使行星表面有液態水。我們知道,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地球表兄弟與地球高度相似 克卜勒186f行星引關注  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家昆塔納通過網絡電話說,它與地球並不完全相同。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家昆塔納說:「它更像是地球的表兄妹,而不是孿生兄妹。它與地球有共同特徵,但是它們的母恆星是非常不一樣的。」
  • 在宇宙中尋找能夠維持人類生命的星球,除了克卜勒還會有那些?
    這些太空巖石中的某些實際上可能是古老的間諜,一直在監視我們幾個世紀或更長時間。木星我們不認為周圍最大的天然氣星球是尋找生命的地方,但是科幻小說家本·博瓦(Ben Bova)還有其他想法。他說:它擁有所有的成分,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能量。
  • 在宇宙中尋找能夠維持人類生命的星球,除了克卜勒還會有哪些?
    儘管它可能與地球有很大的不同,但天文學家渴望通過下一代望遠鏡,例如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來仔細觀察它,以查看在那裡發生了什麼。186f克卜勒186f是最早確認的類似地球的,可能可居住的系外行星之一。
  • 系外行星具有類似地球的傾斜軸角:有生命存在可能性
    克卜勒-186f的想像圖近期發表在《天文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上的論文指出,兩顆具有潛在適居性的行星也具有類似地球的穩定傾斜,這使它們適合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這兩顆行星被稱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分別距離地球550和990光年。
  • 先看看是否有類似地球的傾斜軸角
    這兩顆行星被稱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分別距離地球550和990光年。克卜勒-186f發現於2014年,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的恆星系統中發現的適居帶半徑與地球相近的行星。相比之下,克卜勒-62f的質量是地球的2.8倍,相當於一顆大號地球。
  • 被NASA看好的克卜勒星球,與地球高度相似,或早有生命存在
    在霍金生前,霍金曾經多次警告人類,一定要儘快找到飛離地球的辦法,並且在太空中找到第二個家園,否則200年之後,人類很可能就會迎來滅頂之災。至於為何霍金會這麼認為,是因為他曾經做過實驗,實驗的結果讓他認為,200年之後的人類極有可能發生了不好的事情。
  • 別總想著搞個大新聞:關於克卜勒452b,你想多了
    概念圖:根據與地球相似度程度的提高,從左到右依次為:克卜勒22b、克卜勒69c、克卜勒452b、克卜勒62f、克卜勒186f、地球。  同時,從星球「基因」本身來看,克卜勒452b並非與地球最相似的「兄弟」。舉例來說,2014年3月宣布發現的克卜勒186f,半徑只有地球的1.1倍,同時也處於所環繞恆星的宜居帶內,比克卜勒452b更接近於地球的大小,只是其所環繞的恆星,比太陽要小得多,也暗得多。因此,我們不能說克卜勒452b與地球最相似,只能說這是迄今發現的與地球和太陽最相近的「行星與恆星組合」。
  • 天文學家發現恆星和行星與太陽和地球驚人地相似
    天文學家在重新檢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存檔數據後發現一顆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及其恆星,它與地球和我們的太陽比任何已知的行星對都更相似。這顆有待進一步確認的行星,與它的恆星之間有著合適的距離,允許液態水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上面很可能有生命。這項新研究的主負責人Rene Heller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顆比地球小兩倍的行星和它的太陽類型的主恆星的結合使它如此特別和熟悉。」
  • 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的「表兄」,移民外星球有望?這一問題卻成障礙
    它獲得的太陽能量僅為地球的三分之一,但同樣屬於「宜居帶」,不過NASA推測,克卜勒-186f的平均溫度要低於地球,即便有水也應該都會結冰,天文學家是藉助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以凌日法分析了將近三年才找到了克卜勒-186f。
  • 「另一個地球」到底有幾顆?
    從左:Kepler-22b、 Kepler-69c、剛宣布的Kepler-452b、Kepler-62f和 Kepler-186f。最後一個是我們的地球。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體積比地球大60%,壽命60億年(太陽壽命45億年),圍繞一顆恆星旋轉,公轉周期為385天。
  • 克卜勒452b「超級地球」真相
    克卜勒452b繞著一顆恆星旋轉,每轉一圈就會恰好從恆星前方經過一次,遮擋住那顆恆星射向地球的一部分星光。於是在地球上看起來,這顆恆星的亮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短時間內突然變暗一些。這種現象被稱為凌星。如果周期性地出現恆星短時間變暗的現象,可能就意味著這顆恆星的周邊存在這樣一顆行星。這也是克卜勒望遠鏡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5、有多大?
  • 天文學家在研究系外恆星和行星時,算出它們與我們的太陽系驚人地相似
    天文學家在檢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存檔數據後算出一顆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及其恆星,它與地球和我們的太陽比任何已知的行星對都更相似。 這顆有待進一步確認的行星,與它的恆星之間有著合適的距離,允許液態水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上面很可能有生命。這項研究的主負責人Rene Heller在一份稿中說:「這顆比地球小兩倍的行星和它的太陽類型的主恆星的結合使它如此特別和熟悉。」
  • 天文學家的天文學家:1609年克卜勒革命成就競爭對手伽利略
    四百年前的今年,兩個事件標誌著科學家和歷史學家今天所認為的現代天文學的誕生。其中第一個是伽利略望遠鏡觀測的開始,由劇作家和作家永生,並被廣泛宣傳為國際天文年的基石周年紀念日。通過他的鏡子,這位義大利天文學家看到了月球的山脈和山谷,木星的衛星以及太陽黑子 - 這些觀測將在詆毀教會認可的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觀中發揮巨大作用。
  • "天空的立法者",天文學家克卜勒,啟示多多
    德國傑出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作為第谷·布拉赫的接班人,克卜勒認真地研究了第谷多年對行星進行仔細觀察所做的大量記錄。第谷是望遠鏡發明以前的最後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克卜勒認為通過對第谷的記錄做仔細的數學分析可以確定哪個行星運動學說正確的:哥白尼日心說,古老的託勒密地心說,或許是第谷本人提出的第三種學說。但是經過多年煞費苦心的數學計算,克卜勒發現第谷的觀察與這三種學說都不符合,他的希望破滅了。最終克卜勒認識到了所存在的問題:他與第谷、拉格茨·哥白尼以及所有的經典天文學家一樣,都假定行星軌道是由圓或複合圓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