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186f比預想更像地球?

2020-12-06 廣東頻道

原標題:克卜勒-186f 比預想更像地球?

  天文學家在2014年4月藉助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發現克卜勒-186f,即第一顆與地球體積近似、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藝術想像圖)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最新研究顯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可能比早先預想更像地球,因而可能適合某種形式的生命生存。

  或有季節更替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日報導,克卜勒-186f距太陽系500光年,得益於穩定的轉軸傾角,行星上可能有季節更替並出現某種氣候。

  研究人員建立模型分析並確認這顆行星自轉時的轉軸傾角度數以及轉軸傾角隨時間如何變化。結果顯示,克卜勒-186f與地球類似,轉軸傾角似乎保持穩定。

  轉軸傾角會影響恆星對行星地表光照,致行星上產生不同季節和氣候。研究表明,克卜勒-186f可能保持定期季節交替。

  天文學家在2014年4月藉助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發現克卜勒-186f,即第一顆與地球體積近似、位於「宜居帶」的行星。位於宜居帶意味著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

  火星「甩丟了」液態水

  此前,克卜勒還曾發現一顆體積更大、距太陽系1200光年的克卜勒-62f。研究人員說,克卜勒-62f的轉軸傾角同樣保持穩定。

  科學家相信,轉軸傾角的變化能解釋火星為何「甩丟了」地表的液態水。

  「火星處於我們太陽系的宜居帶,但它的轉軸傾角非常不穩定,從零度至60度不等。」主導這項研究的喬治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李恭潔(音譯)說,「這或許導致火星大氣層消失、地表水蒸發。」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2009年3月發射升空,是世界上首個專用於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太空飛行器。地球的轉軸傾角區間為22.1度至24.5度,變化周期至少一萬年。(海洋)

(責編:胡葦杭(實習生)、牛攀)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可能比預想更像地球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最新研究顯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可能比早先預想更像地球,因而可能適合某種形式的生命生存。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日報導,克卜勒-186f距太陽系500光年,得益於穩定的轉軸傾角,行星上可能有季節更替並出現某種氣候。研究人員建立模型分析並確認這顆行星自轉時的轉軸傾角度數以及轉軸傾角隨時間如何變化。結果顯示,克卜勒-186f與地球類似,轉軸傾角似乎保持穩定。
  • 地球表兄弟克卜勒186f行星引關注 因跟地球差不多大
    這顆名叫克卜勒-186f的行星圍繞一個恆星運行,距地球500光年,跟地球差不多大。就像天文學家解釋的,它圍繞它的恆星運行,距離正好可以使行星表面有液態水。我們知道,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地球表兄弟與地球高度相似 克卜勒186f行星引關注  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家昆塔納通過網絡電話說,它與地球並不完全相同。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家昆塔納說:「它更像是地球的表兄妹,而不是孿生兄妹。它與地球有共同特徵,但是它們的母恆星是非常不一樣的。」
  • 9顆令人驚豔的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看起來非常像地球
    克卜勒-186f:這顆系外行星看起來非常像地球,但同時又與地球相差甚遠克卜勒-16b:這顆系外行星在它的兩顆母恆星面前,不禁黯然失色克卜勒-20e:它是一顆表面布滿活火山的系外行星,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它的表面溫度高達760攝氏度克卜勒-22b:它是科學家們發現的
  • 天文學家認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可能有季節變化
    天文學家近期發表新論文發現,認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的較穩定轉軸傾角使得這兩顆系外行星或者擁有常規性的季節變化以及穩定的氣候,這使得這兩顆此前被發現的宜居星球更有可能成為生命棲息地。克卜勒186f該研究聚焦於傾斜軸角的研究,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聯合進行的研究採用了數據和模擬模型,研究了目前為止的動態轉軸情況與地球最類似的系外行星,研究者發現這兩顆系外行星都具有穩定的轉軸傾角,研究首席作者李公潔(Gongjie Li):「這兩顆系外行星似乎與地球和火星的情況並不相同,它們都與鄰近行星有弱互相作用
  • 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究竟是什麼樣子?-地球,系外,行星,Kepler-186f...
    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克卜勒-186f(Kepler-186f),這一發現證實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存在於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之中。儘管此前便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中發現了系外行星,但它們的大小都至少要比地球大出40%以上,並且要想了解它們的組成物質也將充滿挑戰。
  • NASA發現最像地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Kepler-186f
    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最近在這樣的尋找工作中似乎有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體積近似地球,而繞恆星運行軌跡和距離也比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Kepler-186f位於天鵝座(Cygnus),離地球大約500光年的距離,應當算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真正與地球相似的行星了,其適於人類居住的各項指數在NASA的研究中都是最高的,結果自然是令科學家們大為歡欣鼓舞。由於Kepler-186f的大小與地球相似,與其恆星間的距離也恰到好處,這也就大大增加了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
  • 發現「另一個地球」:克卜勒452b
    克卜勒452b的直徑比地球大60%,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1光年約等於10萬億公裡),位於天鵝座。2015年1月6日,NASA曾經發布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第1000顆系外行星,其中克卜勒438b、克卜勒442b、克卜勒440b等三顆行星的運行軌道位於宜居帶內,當時報導也稱之為「另一個地球」。
  • 被NASA看好的克卜勒星球,與地球高度相似,或早有生命存在
    特別是已經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就曾經為人類在1400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度高達98%的克卜勒452b。而目前被NASA認為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星球,是距離地球492光年的克卜勒186f,它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不僅大小與地球相仿,而且通過測算,它也恰好處於行星的宜居帶中,它的上面極有可能存在大氣層
  • 「第二個地球」克卜勒452b的發現是毫無意義的嗎?
    這顆星之所以叫Kepler-452b,意思是克卜勒計劃的第452顆恆星的系統中,目前距離這顆恆星最近的一顆行星,這裡的b,即按照離恆星遠近做排序的字母,依次排開是b、c、d、e、f等(a是指恆星自身),如先前發現的克卜勒186f就是說186恆星系統中第五遠的行星。
  • 這六顆星球與地球最像 可惜只能幹瞪眼
    通過克卜勒任務,科學家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候選者,其中有一些與地球非常相似。格利澤667Cc距離我們只有22光年,質量至少是地球的4.5倍,不過科學家還無法確定它是否是巖質行星。格利澤667Cc的軌道周期僅為28提阿尼,由於紅矮星宜居帶較為靠近主星,因此科學家認為它處於宜居帶上。
  • 美媒盤點六顆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都比地球大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與地球(右一)的比照圖(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參考消息網8月10日報導 外媒稱,找到第一顆真正的「外星地球」是天文學家多年來的夢想。克卜勒-22b克卜勒-22b距離地球600光年。它是第一顆被發現處於母星宜居帶內的克卜勒行星。不過這顆行星比地球要大得多——約為地球的2.4倍。目前還不清楚這顆「超級地球」的構造是巖石、液體還是氣體。它的公轉周期大約是290天。
  • 克卜勒452b「超級地球」真相
    不過,考慮到新視野號在遠離太陽的過程中,速度還會進一步減慢,因此實際需要的時間只會更長才對。當然,新視野號並沒有飛向克卜勒452b的方向,因此永遠不可能飛到那裡。3、能看到嗎?不要說這顆行星,就連它繞著旋轉的那顆恆星,我們在地球上都無法用肉眼看到,哪怕是在觀星環境最好的地方。克卜勒望遠鏡監測的絕大部分恆星,亮度都在14-16星等之間,跟地球上看到的冥王星亮度差不多。
  • 盤點:五大最像地球的神秘系外行星
    盤點:五大最像地球的神秘系外行星研究顯示,其中至少3顆巖石行星表面可能有液態海洋,據悉,天文學家使用凌日法發現這7顆系外行星,該方法證實該行星系統至少6顆內部行星的體積和溫度與地球接近。克卜勒-438b距離地球大約470光年觀測顯示Kepler-438b環繞一顆紅矮星運行,距離地球大約470光年,這顆行星被認為是直徑和質量最接近地球的星球,但是它很可能不是一顆宜居行星。2015年一項研究表明,Kepler-438b主恆星極端不穩定,釋放的「超級耀斑」次數是太陽的10倍。
  • 目前發現最像地球的星球是什麼樣子的?
    4.克卜勒—186f  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大約500光年,比地球的體積大%10左右,而且其距離主星的距離所接受的"太陽光線"是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  5.克卜勒—62f  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大約1200多光年,比地球體積大%40左右,其軌道周期大約為264天,而且它也是位於適宜居住帶的行星!
  • 科學家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這些能夠被我們肉眼看到的恆星,都是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但是以目前的認知,恆星上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生命應該生活在像地球那樣的行星上,但是,行星自身不會發光,所以那些太陽系以外遙遠的行星我們很難發現,要發現地外行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 科學家找到幾顆「超級地球」的備選星球,哪顆更適合人類呢?
    回看歷史,人類已在地球上生活了好幾億年,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人類的出現給地球帶來了諸多改變。一方面,人類的出現讓地球變得更有活力,也讓地球物種變得更加豐富;另一方面,人類的出現也給地球帶來了不少傷害,這從一定程度上縮減了地球的壽命。
  • 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的「表兄」,移民外星球有望?這一問題卻成障礙
    不少的科學家也認為,在茫茫星系當中,地球並不是特殊的「幸運兒」,美國作為上天的「先驅者」,一直以來就在研究跟地球類似的星球,根據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報導,他們發現了一顆和地球環境相似,也非常溫和的星球,克卜勒-186f。
  • 距地500光年處發現超級地球,人類需要多久才能抵達?
    在這期間裡,人類發現了許多類地行星,這些星球和地球特別像。其中,距離地球大約580光年的克卜勒-186f是生存環境最好的一顆星球,這顆星球是一顆超級地球,它的質量和體積都要遠遠大於地球,而且也處於宜居帶中。
  • 「第二個地球」真的存在?
    「第二個地球」真的存在?尋找到宜居行星,一直都是人類科學家堅持不懈的目標,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較宜居」行星被發現,那麼,在地球之外都存在那些宜居行星哪?克卜勒-186f適居帶內半徑與地球相若克卜勒186f是一顆環繞紅矮星克卜勒186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492光年。
  • 距地約580光年的「地球二號」,要飛多久才能到達?
    畢竟地球只是一顆星球,它不是所謂的超人更不是傳說中的神仙,從本質上來看,它只是一個擁有一定自主調節能力的龐大系統。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過分關注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環境保護,地球因此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多種不可再生資源也面臨枯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