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除地球外,還有哪顆星球適合人類?天文學家注意到了一顆與地球相距超過500光年的行星,人類有能力去到那裡嗎?
一直以來,人類都對地外星球充滿期待。生活在地球之內,我們看到了地球強大而無私的一面,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漸漸感受到了地球的疲憊與無奈。畢竟地球只是一顆星球,它不是所謂的超人更不是傳說中的神仙,從本質上來看,它只是一個擁有一定自主調節能力的龐大系統。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過分關注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環境保護,地球因此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多種不可再生資源也面臨枯竭風險。
著名科學家霍金曾表示,地球並非永遠都是宜居星球,為了人類長久發展考慮,人類應儘早搬離地球。此外,許多科學家也為地球的處境感到擔憂,雖說近百年或千年內地球應會安然無恙,但地球內外存在著巨大隱患,找到一顆備選星球無疑為人類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也能緩解地球生存,有助於地球健康地發展。
就目前情況來看,在人類的探索領域內,天文學家發現了超過4000顆行星,其中不乏與木星相似的氣態行星,也有許多與地球相似的巖質行星。結合木星的情況來看,天文學家暫時不考慮氣態行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處在宜居帶之內、可能擁有適宜溫度的巖質形體上。
在眾多行星中,天文學家精心篩選出近50顆可能適宜地球生命的星球,例如我們較熟悉的比鄰星b、格利澤667Cc、克卜勒-186f等。比鄰星b與地球相距約4.2光年,是一顆離地球較近的星球,格利澤667Cc稍遠,與地球相距約23光年。筆者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克卜勒-186f,它比鄰星b和格利澤667Cc都遠,距離地球約580光年。克卜勒-186f在距離上並不佔優勢,那麼天文人員為何會注意到它?
一方面,克卜勒-186f的外形與地球頗為相似,它的質量約為地球的1.4倍,直徑約為地球2.4倍。另一方面,它距恆星的距離也相對合適,它的軌道半徑約是0.4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約130天。值得一提的是,克卜勒-186f的公轉周期雖然只是地球的1/3,但它的主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其質量約為太陽1/2。所以,克卜勒-186f的地理位置優越於很多行星。
克卜勒-186f有很多優點,但距離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一顆行星再好,人類無法到達也只是徒然。那麼從地球到克卜勒-186f,需要多長時間,人類是否能攻克距離難題?
目前,飛行速度最快的應是旅行者一號,它已漫遊太空43年,走過20.5光年,飛行速度約每秒17公裡。若以旅行者一號的速度來計算,從地球飛往克卜勒-186f需花980萬光年,這明顯是不現實的。
面對橫在人類與克卜勒-186f之間的距離,科學家表示,未來能將飛船速度提升至99.999%,移居克卜勒-186f不無可能。從理論角度來看,若能將飛行速度提升至99.999%光速,人類能享受到的不僅是近光速飛行,還有一點不可忽略的是,飛船內人員所經歷的時間變得無比緩慢。以飛船為參照,從地球前往克卜勒-186f或許只需12.4年,但地球上的時間已流逝了582年。
不過,真正的問題並不是飛船速度達到近光速水平時飛船與地球的時間差,人類的最大困擾是如何提升速度。提升技術不失為科學而有效的方法,但研究耗時極長。提升文明水平也可能是良策,但突破口在哪裡,值得我們深思。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