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最像地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Kepler-186f

2020-12-06 愛活網

雖然渺小的人類仍然掌控不了浩瀚的宇宙,最遠的觸角也仍是在太陽系內折騰,但我們的觀察工作卻始終在推進,研究人員也不會忘記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地球」,不管這樣的星球實際離我們有多遠。

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最近在這樣的尋找工作中似乎有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體積近似地球,而繞恆星運行軌跡和距離也比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

研究人員將這顆最新發現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稱作Kepler-186f。Kepler-186f位於天鵝座(Cygnus),離地球大約500光年的距離,應當算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真正與地球相似的行星了,其適於人類居住的各項指數在NASA的研究中都是最高的,結果自然是令科學家們大為歡欣鼓舞。由於Kepler-186f的大小與地球相似,與其恆星間的距離也恰到好處,這也就大大增加了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

當然Kepler-186f星球上是否有地表水,仍是不得而知的,有液態水存在可能性也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有水。而且NASA所謂這顆行星處在「適於人類居住環境區間」並不是說它真的完全像地球一樣可任意孕育生命。其適宜居住性實際也處在人類可接受範圍的邊緣:比如說該行星繞恆星運行一周的時間大約為130天,從恆星獲得的能量也僅相當於地球從太陽獲得能量的1/3——NASA也說Kepler-186f星球上白天最亮的時候,大約也就相當於地球上落日前一小時的亮度。

科學家Thomas Barclay表示:「Kepler-186f可以說是地球的表親,但和地球仍算不上雙胞胎。它在很多方面和地球都有相似之處。」他說,這顆行星雖然理論上似乎有適於居住的基礎,但可能相比地球,其表面更暗也更冷,確切溫度還得取決於其周圍的大氣。另一方面從其距離地球500光年的距離來看,以人類現有的科技,要趕往Kepler-186f恐怕也有些不現實——看樣子地球仍是宇宙中最大的奇蹟啊。

相關焦點

  • 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究竟是什麼樣子?-地球,系外,行星,Kepler-186f...
    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克卜勒-186f(Kepler-186f),這一發現證實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存在於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之中。儘管此前便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中發現了系外行星,但它們的大小都至少要比地球大出40%以上,並且要想了解它們的組成物質也將充滿挑戰。
  • 地球2.0版本已經發現!科學家:或是目前人類最適宜居住的星球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沒有放棄過尋找類地行星,儘管宇宙中無邊無際,但是想要再靠近太陽系附近的地方尋找到一顆跟地球環境類似,非常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難度還是非常高的,雖然科學家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樣的行星不存在,但其實是人類找到了類地的行星,如果距離地球尚遠的話,那麼也是黃粱美夢一場空而已!
  • Nasa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很近和地球很像,晝夜分明或有四季
    宜居行星是天文學家們探測地外天體時的重要觀察對象,因為這樣的行星上很可能具備類似我們地球上這樣的生命生存條件和生態環境,上面也可能有外星生命和外星人存在,甚至進化出外星文明,或者可以作為將來我們人類移民地外天體的目的地,所以宜居行星對將來人類的發展價值巨大。
  • 克卜勒-186f比預想更像地球?
    原標題:克卜勒-186f 比預想更像地球?   天文學家在2014年4月藉助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發現克卜勒-186f,即第一顆與地球體積近似、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 新發現兩個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一個是一顆形狀大小和溫度都和地球類似的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不僅NASA和SETI研究院宣布了一顆可能是至今為止最有希望的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而且還可能有一顆更大的行星直接被拍到繞著離太陽最近的星星——比鄰星運行。最近的一些分析表明,如果這第二顆行星真的存在,它可能會有一個巨大的行星環系統。
  • 最像地球的行星kepler―452b上有生命嗎?
    大家好歡迎瀏覽曉帆聊科技NASA曾發布了一條新聞說:天文學家發現了首顆位於移居帶上體積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名字叫克卜勒_452b,此外還有11個新發現的位於移居帶上的行星。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顆地球的道路上的一個裡程碑,而且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030顆系外的行星克卜勒452b位於天鵝座方向體積比地球大60%公轉周期385個地球日,跟地球還是有點像的。克卜勒452b圍繞的中央恆星跟太陽也挺像的,比太陽重4%大10%20%。
  • 目前發現最像地球的星球是什麼樣子的?
    【每日科技網】  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發現歷程:  由於人類日愈龐大的資源要求以及科技發展,人類的思維想像也已經超越了對地球本身的意識,這讓很多科學研究不得不"滿足"這一現象,於是尋找"另一個地球"的腳步就一直前行!
  • NASA發現新地球 12個小知識了解第二個地球
    NASA發現新地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3日宣布,一顆1400多光年外的行星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NASA發現新地球,由NASA的克卜勒望遠鏡發現。NASA發現新地球,指的是克卜勒452b。  這是地球與克卜勒452b的對比圖,是不是挺像?
  • 科學家發現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
    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42光年找到了一顆名為HD69830D的星球它是一顆行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地表有液態水存在,外層還有大氣層環繞著。科學家發現它的硬體配置和地球差不多,但是它的體積和質量都比地球要大很多,他們認為這個星球和地球差不多,適宜人類居住,像是地球的進階版本,空間人口容量鬥車不多,是人類移居的首選星球。但是科學家也猜測,這顆星球是否有外星人存在,也許是外星人設的局,吸引地球人上鉤,等人類真的移居到這顆星球,也許早已經被外星人佔領了,如果有外星人,我們該怎麼做呢?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半徑是地球的1.2倍,人類卻難以到達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這不,天文學家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總計超過4000顆,而這些系外行星的種類還不少,又想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也有像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
  • 盤點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五大宜居星球,其中一個簡直就是地球的翻版
    我們地球的歷史已經接近四十億年了,很多跡象表明,人類不可能永遠在地球居住,因此科學家開始尋找宜居星球,這是為了人類未來的繁衍生息。因此今天美女小倩統計出最近幾年科學家發現的宜居星球,將最有可能的五大星球列舉出來,供大家品評。
  • NASA又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它真的適宜居住嗎?
    科學家們把這顆「超級地球」命名為GJ357d,質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圍繞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恆星運行,每55.7天運行一周。發現該新行星的團隊成員柯薩柯斯基(Diana Kossakowski)表示,GJ357d與恆星的距離適宜,那裡接收到的恆星能量,與火星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大約相同。
  • 人類的第二家園,kepler-452b?
    地球,眾所周知,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在這裡出生,也在這裡死去。我們在地球上辛勤勞動,創造我們的價值,發揮我們的能力,同時我們也依賴我們的地球,如果沒有了地球我們將無處可去。但是,地球也並不會一直這樣持續下去的,畢竟地球的資源有限地球也可能發生各式各樣的災難,比如,小行星撞擊,冰川期來臨,巨型火山爆發,核戰爭爆發,總之,很多事件的發生都有可能毀滅我們的唯一家園,地球。
  • 又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可能比地球更適宜人類居住
    人們對神秘的宇宙總是充滿了好奇,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是一直在進行的。越是神秘,越是吸引著人類許多科學家都在不斷的加深對宇宙的了解。而宇宙有時候也會給我們回應和信號,也正是這樣,我們才有了更多的激情和期待。
  • 美天文學家發現最類地行星
    【環球網綜合報導】數十年來,天文學家孜孜不倦地尋找類地行星,近日終於有了可喜的成果。據澳大利亞《時代報》4月18日報導,近日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類地行星Kepler-186f,其類地程度是目前發現的類地行星中最高的。
  • 地球不再是唯一?科學家發現24個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居住
    在我們的印象裡,地球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星體,從太空中看向地球完全是一個非常晶瑩剔透的水星體,生活在這樣的星體上是我們的榮幸,但是人類卻不懂得珍惜。自從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科技大爆炸,從地球上索取了太多太多。如今的地球已經傷痕累累。
  • 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可能比預想更像地球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最新研究顯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可能比早先預想更像地球,因而可能適合某種形式的生命生存。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日報導,克卜勒-186f距太陽系500光年,得益於穩定的轉軸傾角,行星上可能有季節更替並出現某種氣候。研究人員建立模型分析並確認這顆行星自轉時的轉軸傾角度數以及轉軸傾角隨時間如何變化。結果顯示,克卜勒-186f與地球類似,轉軸傾角似乎保持穩定。
  • 太空探索一大誤區被消除 冰凍行星也可能適宜人類居住
    尋找第二顆類似地球的宜居星球,一直是科學家開展太空探索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尋找宜居星球的過程中,科學家更多的傾向於關注那些溫度條件和氣候條件與地球類似的行星,但事實上這種思維可能是一個誤區,無形中減小了發現宜居星球的機會。
  • 地球不一定最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發現多顆「超宜居」行星
    但僅處於恆星宜居帶的這個條件是遠遠不夠的,能夠孕育的星球,行星必須要足夠大,這樣才能保存其內部的熱能,形成可以自行調節氣候變化的板塊構造,另外,行星還必須有全球性的磁場,保證液態水可以在行星表面存在,這樣才能形成大氣層,避免太空輻射的傷害,所以尋找宜居星球要根據已知地球的環境標準,就是上面能夠住人,去尋找類地行星,推測那些星球能夠適合人類居住。
  • NASA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
    科學家也相繼發現了「克卜勒-452b」、「克卜勒-22b」、「克卜勒-186f」...現在,美國NASA又發布說,科學家再次發現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內地行星,並且還在宜居帶上。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就在昨天4號16日,美國NASA在官網發布了一個「發現一顆與地球最相似行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