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瀏覽曉帆聊科技
NASA曾發布了一條新聞說:天文學家發現了首顆位於移居帶上體積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名字叫克卜勒_452b,此外還有11個新發現的位於移居帶上的行星。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顆地球的道路上的一個裡程碑,而且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030顆系外的行星克卜勒452b位於天鵝座方向體積比地球大60%公轉周期385個地球日,跟地球還是有點像的。
克卜勒452b圍繞的中央恆星跟太陽也挺像的,比太陽重4%大10%20%。它距離地球是1400光年,國內的媒體解讀是發現了第二個地球了,其實NASA也沒有這麼說,只是說是在尋找另一個地球的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如果單從體積上看呢?還有兩顆行星比452b更像地球。
一個是克卜勒186f、一個是克卜勒438b。他們都是地球的1.17倍直徑,所以體積上他們更像。但是這兩顆行星他們所圍繞的中央恆星都比太陽要小的很多所以那上面肯定非常的冷。如果要把恆星也考慮進來可能452b就是發現以來環境和地球最相近的一個行星。我們現在考慮這樣的問題如果在某些行星存在以碳氫氧為基礎的高級生命體。我們首先要考慮到時間問題每個高級生命體都是慢慢進化來的我們就給他個十幾萬年吧,另一個前提就是星球表面存在液態的水,
一定要是星球表面而不是星球地下必須是液態的水不能是水蒸氣也不能是冰而且這些液態呢必須是水而不是甲烷之類的東西。如果把這些問題提出來行星和恆星的距離就很關鍵了,這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三個字移居帶,就是適於生存的這樣的一個袋狀的區域了。

行星和恆星之間的距離直接關係了溫度,溫度直接關係到地球表面的水是固態、液態、氣態。就最近距離可以根據恆星的輻射算出一個數,如果他們之間的距離比最近的還要近那麼這個星球上面就只有水蒸氣,比最遠的距離還遠那麼這個星球上就是冰了。所以呢這就是一個袋狀的區域。
但是別忘了恆星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拿我們的太陽來說吧!他已經算是一種很穩定的恆星了但是從它進入主星序開始, 那什麼是主星序呢?就是這個恆星進行穩定的核聚變反應開始它就進入了主星序。太陽從那個時候開始算光度比現在增加了40%,光度和恆心核聚變程度是密切相關的,光度能增強10%這個核聚變反應就已經非常巨烈了。根據這一變化就太陽的宜居帶也是發生變化的,大家猜猜是怎麼變得,沒錯它應該是向外擴張了。
大家構思這樣一個場景中間是太陽它的周圍始終是一個圍繞著太陽的移居帶但隨著太陽的不斷變熱了它這樣的一個帶狀的東西,也在不斷地向外擴張。在橫跨朝陽至星期40億中,這個可以有交集的帶,叫可持續宜居帶。也就是說自太陽石升起的太陽逐漸變熱的過程中。這條帶始終落在可持續宜居帶,所以你就能體會到了這樣的一條帶,但這條帶肯定會很窄。以太陽系來說一個天文單位就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那麼這個可持續宜居帶一個什麼樣的範圍呢?他是0.95個天文單位到1.15個天文單位,這個帶的天文單位只有0.2個天文單位,也就是說只有3000萬裡寬,但是這個寬度相對於宇宙來說是一個非常細的東西了,就像是一條線。我們剛才所說的呢宜居帶相對於行星的位置的,恆星也是有屬於自己的宜居帶的,就像銀河系內部經常發生爆炸一樣,幸好我們的太陽在銀河系的外圍安全的位置。
一直在講宜居帶,是否能有生命,行星所謂繞的恆星自身的問題也是也是影響元素之一。質量不能過大,不能太小。和太陽差不多的是最合適的。克卜勒452b所圍繞的恆星恰好就是這樣的。
綜上所述,只有符合上述的條件的,才有可能存在生命。
科學無止境,讓我們一起期待以後的發現吧。
關注不迷路,喜歡走一波,以後會為大家持續更新很有用 ,更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