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一大誤區被消除 冰凍行星也可能適宜人類居住

2020-12-05 潮流科技fans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潮流科技fans!

尋找第二顆類似地球的宜居星球,一直是科學家開展太空探索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尋找宜居星球的過程中,科學家更多的傾向於關注那些溫度條件和氣候條件與地球類似的行星,但事實上這種思維可能是一個誤區,無形中減小了發現宜居星球的機會。

普遍認為冰凍星球不適宜人類居住

由於冰冷的行星環境條件惡劣,曾一度被認為無法支持生命的存在。然而最近,多倫多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完成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冰凍的行星也可能支持生命存在,因為在它們的赤道附近,溫度可能達到適宜的範圍,這無疑挑戰了之前人們對行星宜居條件的固有思維。

我們的地球,位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溫度適宜,而且存在液態水,所有的這些條件足以支持生命的存在。與恆星的距離並不是唯一的因素,以前的研究表明,即使行星位於宜居帶,它軌道上的衛星可能對其軸心、大氣條件和地質過程構成影響,從而導致行星被凍結。

如果有水的行星處於這種情況下,赤道附近的海洋可能被凍結,演變成一顆冰凍行星,這樣的變化將消除一切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二氧化碳對行星溫度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上方的圖片顯示了火山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溫帶和寒冷氣候的降雨和侵蝕引起的二氧化碳損耗之間的關係。當火山活動和風化速率相互平衡時,行星就會陷入冰凍狀態。科學家指出,在地球過去經歷的幾個「冰凍」階段中,海洋中微生物至少在其中一個階段存活了下來。

科學家團隊希望了解冰凍行星上的陸地區域是否有可能達到支持生命的溫度。為了得到結果,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型進行了數千次模擬,希望能藉此了解冰凍行星的溫度波動,日照量和大陸環境配置等方面的信息。

研究人員發現,冰凍的行星在某些條件下可以轉變為宜居星球,遠離冰凍海洋的大陸中心的陸地區域可能達到1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這足以支持生命存在,並能釋放足夠的二氧化碳,進一步加熱行星大氣並可能解凍被冰凍的海洋。

冰凍行星也可能支持生命存在

研究人員表示,宜居行星與不適合居住的行星之間的界限可能並不像科學家曾經認為的那樣明顯。對宜居星球和行星環境條件的探索,將為未來人類太空遷移鋪平道路。

總結:冰凍行星也可能支持生命存在;冰凍行星的赤道附近的陸地,溫度即使可能達到10攝氏度;位於宜居帶的行星,也不一定適宜人類居住;

潮流科技fans本著認真、嚴謹的態度為大家提供科技類資訊文章。如果你喜歡,請多多留言關注。每篇文章都是潮流科技fans嘔心之作,也許不是最好,但絕對是認真的。請抄襲者自重!

相關焦點

  • NASA發現最像地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Kepler-186f
    雖然渺小的人類仍然掌控不了浩瀚的宇宙,最遠的觸角也仍是在太陽系內折騰,但我們的觀察工作卻始終在推進,研究人員也不會忘記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地球」,不管這樣的星球實際離我們有多遠。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最近在這樣的尋找工作中似乎有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體積近似地球,而繞恆星運行軌跡和距離也比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
  • 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第二地球,可惜它有可能並不適宜人類居住
    金星雖然號稱地球的姐妹行星,可是它的表面環境卻非常惡劣,溫度高達460攝氏度以上,還經常會酸雨降落,被科學家稱之為煉獄星球。火星的環境雖然比金星優越了許多,但是它仍然是一顆荒蕪的星球,也不適宜人類的生存。雖然火星天然為適宜人類生存,但是科學家對它的期望仍然很高,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或許在未來有可能將火星進行一系列改造,讓它成為一顆宜居行星。
  • 又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可能比地球更適宜人類居住
    人們對神秘的宇宙總是充滿了好奇,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是一直在進行的。越是神秘,越是吸引著人類許多科學家都在不斷的加深對宇宙的了解。而宇宙有時候也會給我們回應和信號,也正是這樣,我們才有了更多的激情和期待。
  • 73光年外,發現3顆類地行星,很遺憾,可能都不適宜我們居住
    當然,這些看起來不大可能的想法,很多都在一個個實現中。隨著航天技術的出現,我們人類已經可以飛出地球,踏上月球表面。即使我們暫時沒法到達更加遙遠的外星球上,我們還是一直在努力,尋找另一個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很遺憾,在過去幾十年的深空探索中,我們雖然發現了成千上萬顆系外行星,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宜居星球。
  • 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距離地球僅4光年
    太空探索進行了這麼多年,我們有沒有疲憊或是絕望。我們的星際移民夢為何還是遙遙無期,我們的宇宙太大了,大到我們看不到希望到底還有多遠。科學家們將目光盯在了系外類地行星(超級地球)上面了,假如我我們找到一顆能夠讓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我們或許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否則,茫茫太空,我們真的不知該何去何從。
  • 新發現兩個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一個是一顆形狀大小和溫度都和地球類似的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不僅NASA和SETI研究院宣布了一顆可能是至今為止最有希望的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而且還可能有一顆更大的行星直接被拍到繞著離太陽最近的星星——比鄰星運行。最近的一些分析表明,如果這第二顆行星真的存在,它可能會有一個巨大的行星環系統。
  • 潮汐鎖定的行星如何能避免「大冰凍」命運?
    這些差異影響著這些世界是否足夠溫暖,足以擁有流動的水,或者它們是正在經歷全球冰河期的冰凍雪球。就連地球這個地球上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其地質歷史上也在走向冰凍的極端。芝加哥大學的行星科學家Jade Checlair和她的同事們研究了在可居住帶中潮汐鎖住的行星是否會進入冰雪覆蓋整個表面的雪球狀態。
  • 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這是我們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國的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的問題,直到後來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居住環境可能與地球相類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神奇星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吧!
  • 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在人類誕生之初,我們是沒有「地外生命」這個概念的,隨著近代社會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加深,我們才赫然的發現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球,因此我們不免遐想,宇宙那麼大,是否存在和我們一樣(或者相似)的外星生物呢?
  • 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憑藉自己的科學技術探索了不少地球附近的其他星球,但這些星球基本上都是一片荒蕪,別說人類了,基本上連個細菌都找不到,根本不適宜生命的存活。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宇宙中不存在外星文明了呢?答案很顯然不是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公布了一項研究數據,在目前人類已知的上千顆行星中,至少有24顆星球適宜生命的存活,而且這些星球在某種程度上比地球更加的「宜居」。除了水和氧氣之外,一些「宜居行星」的生態條件幾乎和早期的地球一樣,非常適宜新生命的誕生。
  • 科學家發現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
    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42光年找到了一顆名為HD69830D的星球它是一顆行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地表有液態水存在,外層還有大氣層環繞著。科學家發現它的硬體配置和地球差不多,但是它的體積和質量都比地球要大很多,他們認為這個星球和地球差不多,適宜人類居住,像是地球的進階版本,空間人口容量鬥車不多,是人類移居的首選星球。但是科學家也猜測,這顆星球是否有外星人存在,也許是外星人設的局,吸引地球人上鉤,等人類真的移居到這顆星球,也許早已經被外星人佔領了,如果有外星人,我們該怎麼做呢?
  • 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應具有哪些條件?
    浩瀚宇宙,有著許多的未知事物還沒有發現,地球畢竟只是人類的故鄉,人類始終不能蝸居在地球,要向宇宙中去尋找其他的星球,那麼,萬千星海中,真的有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嗎?滿足人類生存的星球需要是什麼條件呢?一、穩定的運行軌跡地球始終圍繞著太陽轉,因此具有穩定的運行軌跡來保證地球的相對安全,只有穩定的運行軌跡才有時間去孕育生命,至少存在30億年,這樣才足以形成行星並產生生命。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克卜勒452b也不例外。糾正一下,有點像地球的星球叫克卜勒452b,而不是克卜勒452。克卜勒452是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命名恆星沒有一個統一標準,根據發現的時間不同和望遠鏡不同,名稱五花八門,但命名行星是有一定規矩的。
  • 科學家發現24個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居住
    在我們的印象裡,地球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星體,從太空中看向地球完全是一個非常晶瑩剔透的水星體,生活在這樣的星體上是我們的榮幸,但是人類卻不懂得珍惜。自從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科技大爆炸,從地球上索取了太多太多。如今的地球已經傷痕累累。
  • 假如八大行星都有人類居住,那麼太陽系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這是一個開腦洞的題目,我們知道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只有地球適宜人類居住,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約為15℃,擁有合適的大氣層,也擁有大量液態水的存在。而其他七顆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行星」,而水星和金星的表面平均溫度都在400℃以上,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55℃,而且火星大氣層十分稀薄,這七大行星目前都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
  • 假如八大行星都適合人類居住,那麼太陽系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這是一個開腦洞的題目,我們知道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只有地球適宜人類居住,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約為15℃,擁有合適的大氣層,也擁有大量液態水的存在。因此,在這裡提出一個假設,那就是我們把地球的狀況「複製」到太陽系的其他七顆行星中,讓它們也成為適宜人類生存的行星,也就是七顆個頭大小不同的地球,那麼太陽系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 假如八大行星都適合人類居住,那麼太陽系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這是一個開腦洞的題目,我們知道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只有地球適宜人類居住,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約為15℃,擁有合適的大氣層,也擁有大量液態水的存在。而其他七顆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行星」,而水星和金星的表面平均溫度都在400℃以上,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55℃,而且火星大氣層十分稀薄,這七大行星目前都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
  • 科學家表示,39光年初一個恆星系內7個類地行星或適宜居住
    想像圖一顆恆星周圍有七顆行星,這就意味著我們有很多機會看到它們在恆星前方凌日,而且它可能由適宜居住的系外行星組成。為了評估TRAPPIST-1行星大氣層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對這個恆星系的行星採取過境觀測、密度測量、透射光譜分析、恆星輻射環境分析、行星形成和遷移分析等措施,並對行星軌道穩定性、氣候模型、以及考慮行星在太空中損失多少等進行三維氣候建模。
  • 人類還能居住多久?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地球,作為現已知能夠提供人類生存的行星,已經有了億萬年的歷史了,自誕生以來,地球上便產生了生命,那麼,現如今的地球壽命還有多久呢?而人類又能夠在地球上居住多長時間呢?答案可能會令許多人震驚。作為太陽系中自內而外的第三顆行星,地球不管是從密度、質量、直徑還是資源空氣來說無疑是最適合人類居住了,身為人類的母星,地球表面71%都覆蓋著海水,而只有29%的面積僅供人類居住,可以說,人類對於地球母親的開發並未到達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