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進行了這麼多年,我們有沒有疲憊或是絕望。我們的星際移民夢為何還是遙遙無期,我們的宇宙太大了,大到我們看不到希望到底還有多遠。
銀河系浩浩蕩蕩直徑16萬光年,我們的太陽系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存在,與太陽同等級的恆星至少有數千億顆。除了星系以外,宇宙中還充斥這大量的星雲,星際塵埃,類星體與黑洞,我們人類想要在其中遨遊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
到底該如何下手,我們才能打開星際移民的第一步呢?
科學家們將目光盯在了系外類地行星(超級地球)上面了,假如我我們找到一顆能夠讓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我們或許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否則,茫茫太空,我們真的不知該何去何從。
科學家最先將目光盯準了克卜勒452b,經過詳細的觀測,科學家們發現這是一顆與地球極其相似的行星,甚至被稱為「地球的表哥」。這位表哥大概比地球大上10歲,是一位年長的老者,科學家們對它寄予厚望。
但是這顆被寄予厚望的希望之星最終卻被無奈地放棄了。就算科學家們分析出它很適宜居住,就算它上面可能還擁有生命,我們也依舊放棄了。因為它距離我們實在太遠了,遠到讓人絕望。4000光年的距離就像一道高強擋住了所有的期望,這這個距離意味著就算我們以光速飛行,到達克卜勒452b也需要4000年。
放棄了「表哥」後,科學家們將目光放在了我們的鄰居身上,這個鄰居距離我們僅僅4.2光年,這是至今為止人類發現的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這個距離在宇宙尺度上來看真的是「出門拐個彎就是」,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鄰居」了。這個鄰居叫做「比鄰星」,是我們最有可能第一個登陸的系外行星。NASA預計在2060年發射第一顆比鄰星探測器。
是的,比鄰星真的很近,只有4.24光年,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是看不到登陸的這一天了,因為1光年對於人類的壽命來說來說還是太遠了。按照光速30萬千米/秒,我們可以算一下一光年換算成公裡有多少:
365*24*60*60*300000=9.46萬億公裡
地月距離38萬公裡,我們去一趟要好幾天。
火星近地點5500萬公裡,去一趟要大半年。
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1.5億公裡,去一趟好幾年。

一光年,真的太遠了,我們真的很難出發。因此NASA才將探測日期定在了2060年,NASA準備設計一款速度達到0.1倍光速的探測器執行任務,現在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這樣只需要不到100年我們就能夠讓探測器飛到比鄰星了。
但是即使真的發明出了0.1倍光速的飛行器,也不能進行載人探測,因為人的一輩子沒那麼長,除非人類發明冷凍技術,能夠讓人類進入深度冬眠狀態延緩肌體的衰老,否則一輩子的壽命對於星際登陸來說真的完全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