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地球,距地球約39光年,有可能適宜人類的生存

2021-01-13 探索宇宙說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人類的誕生讓地球這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升級成為文明星球,可人類的誕生同樣也讓這顆星球正在不斷惡化,一步步走向死亡。

人類在數百年前開始走進科技發展的道路,工業革命的興起,讓人類的發展步伐像坐了火箭一樣,快到不可思議。尤其是近百年來的科技發展,更是快得讓人類自己都感到無法適應。

每一天,人類的科技都在進步,都會有新的科技誕生。科技的快速發展讓人類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也讓人類走出了地球開始開始探索宇宙。

可是快速發展的科技同樣也給地球帶來了負擔,讓地球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如今的地球,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由此帶來的副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厄爾尼諾現象越來越頻繁,極端氣候也越來越多,洪水乾旱等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我們的地球正在一步步惡化,未來有可能將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

如果地球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那人類的未來在哪裡?科學家想到了浩瀚的宇宙,站在宇宙中,我們才發現地球是如此的渺小,浩瀚的宇宙中有著無數像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只要我們能夠找到這些行星,未來我們就可以移民到其它的類地行星上,延續人類的發展。

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我們現在還無法派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探測,只能通過天文望遠鏡來探索尋找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在銀河系範圍內發現了不少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它們距離地球有遠有近。

對於我們來說,距離地球太遠的類地行星我們在未來很長時間是無法到達的,只能選擇離地球較近的類地行星,因此尋找太陽系附近的,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才是科學家探索的重點。

2017年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地球,這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有39光年,行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1.45倍,質量是地球的6.6倍。而且它也處在宜居帶內,日照溫和,有大氣的存在,大概率也有液態水的存在。科學家發現這顆新地球後非常激動,表示,這是人類近十年來探索到的最令人激動的系外行星,不僅是它跟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它離地球比較近。

科學家在銀河系中也發現過比這顆新地球還要跟地球相似的行星,可是這樣的行星離地球太遠了,少則數百光年,多則數千光年以上。雖然距離地球更遠的星空深處可能存在跟地球完全一樣的類地行星,可是人類科技的限制,我們很難到達。只能離地球比較近的系外行星才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

新發現的這顆類地行星的環境比以前發現的那些類地行星要優越,非常適合生命生存,只有對環境稍加改造,人類或許就可以直接移民。當然,對於這顆行星還有不少的疑惑需要弄明白,例如,星球上面大氣的成份如何?是否有足夠的氧氣供人類呼吸,大氣層有沒有對人體有害的氣體等。液態水的成份也要弄明白,它是否能夠直接飲用?如果不能,就需要對水經過處理淨化才行,必定每個星球所處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以地球的環境去判斷其它類地行星的環境。

除了星球本身的環境之外,科學家還要考慮到另一個重點,那就是智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雖然人類直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外星文明,但是科學家卻始終相信浩瀚的宇宙中外星文明是存在的,只是人類的科技還非常落後,沒有辦法走出太陽系去尋找發現它們。

雖然外星智慧文明對星球環境的要求可能不同,但是和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上,誕生生命以及智慧生命的可能性無疑會更高。這顆新發現的類地行星和地球非常相似,那麼它上面誕生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的可能性自然也會非常大。

如果這顆星球上已經誕生了智慧生命並已經形成文明,人類要移民到這顆星球無疑就是一種侵略行為了,必然會遭到外星文明的抵抗,這對於人類來說可不是好消息。有可能將導致人類未來移民這顆行星的失敗。人類要選擇的新星球最好還是沒有誕生智慧生命的星球為好。

對此這顆新發現的類地行星,科學家後續還會對它進行長期的觀測與分析,以了解更多有關它的信息,為未來人類的移民做準備。39光年的距離在宇宙的距離尺度上不算什麼,是一個非常短的距離,可是對於人類現在的科技來說,仍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距離。

人類想要實現移民39光年外的星球,飛船的速度最少也要達到亞光速才行,這樣才有可能在百年左右到達這顆星球,而且飛船內部還要有完善的重力系統,可以模擬地球的重力,這樣人類才有可能在宇宙中度過漫長的旅行。而人類想要實現這些技術,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人類沒有實現星際移民之前,我們還要做好地球環境的保護,讓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能夠放緩,堅持到人類可以實現移民的那一天,否則有可能人類還沒有等到實現移民的那一天,地球的生態已經完全破壞,已經無法適宜人類生存,那人類的命運可就非常不妙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
    只有走向星空,浩瀚的宇宙才會有無數的家園供我們選擇,那個時候人類文明才能夠在在宇宙中到處開花結果,成為宇宙的霸主。當然,成為宇宙霸主對於人類來說還太遙遠,我們目前要面臨的困境就是地球的生態正在不斷惡化,人類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太陽系附近的新家園,然後在不久的未來移民到這個新家園。可能有人會說了,太陽系難道就沒有第二個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家園?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地球約42億光年,可能存在氧氣
    地球能夠成為人類永遠的生存家園嗎?答案是非常難,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球的資源正在加速消耗,而地球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惡化。當地球資源枯竭,生態環境嚴重惡化,那麼地球將有可能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那個時候人類怎麼辦?科學家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移居到外星球生活。想要在未來實現外星球移民,首先我們需要找到一顆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地球。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地球約22光年,與地球相似度約85%
    所以,科學家除了呼籲人類加強環保之外,也在積極探索人類其它的出路,而要讓人類文明在未來擺脫地球生態惡化造成的威脅,那最好的出路就是向外星球移民。只有徹底擺脫地球的束縛,人類才能夠真正成長起來,再也不用擔心地球生態惡化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人類想要移民外星球,首先我們要找到一顆能夠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地球。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類地行星,距地球約53光年,可能有厚厚大氣層
    在天文望遠鏡的幫助下,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不少的類地行星,其中有一些和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不排除適宜人類生存的可能。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新的類地行星,這顆行星編號為HD 21749b,被歸入所謂「亞海王星」類系外行星,意思是其質量相比天王星或海王星要更小一些。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通過深入的研究表明,這顆新地球完全適用於人類生存,主要是它的環境與地球高度相似,這究竟是怎樣的新地球呢?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這顆新地球名叫克卜勒452b行星,距地球1400光年,這個數字還是非常遙遠的。
  • 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第二地球,可惜它有可能並不適宜人類居住
    因此,人類在走出地球之後,科學家就有了兩個重大的任務,一個任務是搜尋地外生命和文明,另一個任務則是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地球。事實上第二個任務才是科學家重點的目標,因為它關係著人類的未來和延續。那麼太陽系有第二顆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嗎?答案是沒有,太陽系宜居帶只有三個行星,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距地球201光年,有液態水,可能存在生命
    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讓地球資源的消耗速度在不斷加快,地球的資源用不了多久就會用完,地球的環境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讓人們無法生存,人類的未來必然要面臨移民外星球的選擇。好在人類已經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只要在宇宙中找到一顆適宜人類的新地球,就可以在未來移民到這顆星球上。
  • 距地約580光年的「地球二號」,要飛多久才能到達?
    引言:除地球外,還有哪顆星球適合人類?天文學家注意到了一顆與地球相距超過500光年的行星,人類有能力去到那裡嗎? 一直以來,人類都對地外星球充滿期待。生活在地球之內,我們看到了地球強大而無私的一面,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漸漸感受到了地球的疲憊與無奈。
  • 「翻版地球」被發現,距我們4.2光年,不止有四季,比地球舒服
    眾所周知,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顆孕育生命的行星,億萬年的時光裡始終以生機勃勃的姿態存在,人類更是以萬物靈長的身份自居,如今隨著探索自然和發展自身文明的過程中,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科學家卻表示地球正在走向衰亡。雖然地球是一個接近「中年」的行星,資源含量卻已步入「老年」,人類若是不及時改變現狀,很有可能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 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
    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時間:2016-09-07 15:4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 科技日報東京9月6日電 由日本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國立天文臺和筑波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首次發現,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剛剛誕生的星球被熱核包圍
  • 4.2光年處出現地球兄弟,有水有適宜溫度,或生活著「三體人」
    .2光年處出現一顆地球兄弟,有水有適宜溫度,或生活著「三體人」自從上個世紀人類開始探索外太空以來,科學家們一直都在致力於尋找和地球環境類似的星球,一方面是因為人類得做好離開地球,去往其他星球生存的準備,另一方面則是科學家猜測和地球環境類似的星球,這些星球上也可能存在極大的概率孕育生命
  • 又發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僅距地球4光年,人類能否到達?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找尋著「第二個地球」,這不僅是希望能找到地外生命,也希望能找到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畢竟人類不可能永遠生存在地球上,終有一天人類會走向宇宙,若那一天到來了,那麼人類的下一站也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 NASA 發現宜居星球,距地球約 100 光年
    IT之家1月7日消息 1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行星獵人」(TESS)衛星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名為TOI 700d,距地球約100光年,該星球上可能存在液態水,這也是TESS發現的第一個潛在宜居星球。
  • 發現了距離地球6光年的新超級行星,是否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適合生命體的生存與繁殖?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的科學家。為了滿足我們的生存需要,我們一直在不停歇地向地球開採資源。在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也變得越來越成熟,所以我們對地球的開採似乎有點過度,導致地球環境受到各種各樣的破壞。
  • 又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可能比地球更適宜人類居住
    人們對神秘的宇宙總是充滿了好奇,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是一直在進行的。越是神秘,越是吸引著人類許多科學家都在不斷的加深對宇宙的了解。而宇宙有時候也會給我們回應和信號,也正是這樣,我們才有了更多的激情和期待。
  • 地球不再完美?科學家發現24個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宜人類生存
    還有天球上的二十八星宿,也都有神仙居住。古代人搞不懂生命必須的生存環境,也無法分析星空中浩瀚繁星的類型以及環境,只能讓擬人化的翅膀帶著他們在太空漫遊。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我們知道了飛向星空也不一定能找到家,登月成功反而更加證實那裡容不得人類安家落戶。不過在對太空的探索中,當代科學家也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雖然門前的月球不能居住,但只要我們能走得夠遠,就能找得到一個新家。
  • 「第二個太陽系」被發現,距地球2545光年,何時能夠實現移民?
    美國也不甘落後,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並隨後還進行了幾次成功的登月。這樣輝煌的太空競賽成就讓很多人認為,人類的科技已經可以計劃著進行星際移民了。並將目標選擇在火星,可是後來對火星的一系列探測研究發現,這是一顆非常荒涼的星球,雖然也是類地行星,跟地球在地質結構等方面也有不少的相似之處,但是火星的天然環境並不適宜人類的生存。
  • 不可思議的超級地球,某天可能是人類下一個生存的地方
    克卜勒-438b這顆行星是由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發現的,位於天琴座470光年之外。它有一顆矮星,位於宜居帶,有巖石和潛在的流動水。克卜勒-62e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1200光年,是一個潛在的水世界,天空多雲,氣候溼潤。
  • 發現「大號地球」,距地4.2光年,科學家卻不允許接近它!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顆孕育了生命的行星,億萬年的時光裡始終以生機勃勃的姿態存在。人類更是以萬物靈長的身份自居,在探索自然和發展自身文明的過程中,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卻表示地球正在走向衰亡。地球雖然只是一個將近「中年」的行星,資源含量卻已經步入「老年」,人類如果不及時改變現狀,很有可能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 距地球4.2光年之外,可能存在一顆超級地球,那是一個冰的世界
    當我們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存在嗎?雖然人類搜尋地外生命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還沒有任何的發現,但是基本上所以的科學家都認為地外生命是存在的,宇宙不大可能只有地球這一顆生命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