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太陽系」被發現,距地球2545光年,何時能夠實現移民?

2020-12-02 探索浩瀚星空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一個偉大的夢想就出現了,那就是實現「星際移民」。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60到70年代,人類就計劃著進行「星際移民」。

我們都知道,上個世紀美蘇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空競賽,蘇聯實現了兩個人類第一:將人類第一個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人類首次載人登上太空。美國也不甘落後,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並隨後還進行了幾次成功的登月。

這樣輝煌的太空競賽成就讓很多人認為,人類的科技已經可以計劃著進行星際移民了。並將目標選擇在火星,可是後來對火星的一系列探測研究發現,這是一顆非常荒涼的星球,雖然也是類地行星,跟地球在地質結構等方面也有不少的相似之處,但是火星的天然環境並不適宜人類的生存。

我們想要移民到火星上,首先就需要對火星的生態環境進行大改造,讓它成為一顆宜居行星。可是這樣的任務想要實現,絕不是現在的人類科技能夠做到的,所以「星際移民」的目標火星也被人類暫時放棄了。

放棄了火星之後,我們在太陽系也沒有找到第二顆宜居星球,事實上在太陽系最有希望成為未來人類第二個家園的還是火星,其它星球的環境更不適宜人類的生存,改造的難度也更大。

太陽系沒有天然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顆星球,於是科學家將目光放在了太陽系之外。太陽系之外的銀河系,有著數千億顆恆星,上千億個恆星系,只要搜尋那些跟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那麼在其恆星系中就有可能存在天然適宜人類生存的類行行星。

在搜尋系外行星的能力上,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無疑是非常強大的,在它上線之後不斷有類地行星被發現。其中有一些恆星系統與太陽系非常相似,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克卜勒-90,距離地球約2545光年。

克卜勒-90位于天龍座,主恆星同樣是一顆黃矮星,與恆星太陽一樣。恆星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內部進行著核聚變,通過核聚變將氫等基本元素轉化為氧,鐵等重元素。恆星就相當於宇宙的一個天然冶煉廠,將宇宙大量存在的氫氦等元素轉化為重元素,豐富宇宙物質。

恆星根據質量的不同,表面顏色也是不同的,大體可分為四種,紅色,黃色,白色和藍色。紅色代表著質量較低的一類恆星,藍色則是恆星中的巨無霸藍超巨星,它表面的溫度可達20000攝氏度。

我們的太陽則是黃矮星,表面溫度約為6000攝氏度,是屬於中等偏下的恆星。從生命星球對環境的要求角度來看,黃矮星無疑是最好的一個選擇,黃矮星所形成的恆星系,更容易誕生生命星球,演化出智慧生命。當然,紅矮星所在的恆星系也有很大的可能出現生命星球,文明星球。

只不過站在人類宜居的角度,由於我們的主恆星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地球生態系統的形成是在黃矮星的影響下出現的。所以,人類尋找系外宜居行星的時候,更多的還是在黃矮星所在的星系內尋找,更容易發現適宜人類生存的宜居星球。

克卜勒-90的周圍一共存在著8顆行星,這與太陽系是完全一致,恆星加上八大行星與太陽系非常相似,讓科學家感到驚奇,直呼這是第二個太陽系。那麼在「第二個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生命星球,宜居行星?

科學家通過觀測研究發現,克卜勒-90的年齡要比太陽大一些,已經進入主序星階段。在太陽系中,從內到外排列,地球位於第三位。而在克卜勒-90星系中的第三位行星則不適宜人類生存,它的環境與金星非常相似,表面溫度非常高。

而在第三行星之外的克卜勒-90d和克卜勒-90e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從目前的觀測數據上來看,克卜勒-90e的環境跟地球非常相似,極有可能存在大氣層以及液態水,有可能更適宜人類的生存。

在系外發現跟太陽系非常相似的恆星系統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方面黃矮星本身就是比較少,而能夠跟太陽系一樣有著8顆行星的恆星系剛更少了。所以,這個克卜勒-90恆星系非常受科學家的關注,對它也一直在進行著各種觀測,收集相關的數據。

可能在科學家的眼裡,克卜勒-90就是未來人類進行星際移民的重要選擇。那麼我們何時能夠實現向這個星系移民的目標?2545光年的距離在宇宙面前是非常短暫的一個距離,可是這樣的距離對於如今的人類科技來說,無疑是一個無法跨越的鴻溝。

即使是以光年來航行,我們也需要至少2545年的時間才能夠到達這裡。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又告訴我們,物體的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而無法到達。所以,在未來,我們的星際飛船最快的速度也只能實現亞光速,要到達這個第三太陽系,至少需要數千年。

即使未來我們實現了亞光速飛行,要前往克卜勒-90星系,漫長的星際旅行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壽命。人類的壽命是非常短暫的,只有百年左右,如果以這個壽命進行星際航行2545光年,那至少需要25代人才能夠完成。

由此可見,即使我們實現了亞光速飛行,也很難進行長達數千年的星際航行,除非我們的壽命能夠大幅增長,達到上千歲或者數千歲。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壽命長達數千歲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事實上,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人類壽命不斷增長是肯定的,幾百歲,幾千歲甚至是上萬歲的壽命也不是什麼夢想,可能用不了多少年我們就可以實現。

如果人類有了漫長的壽命,那麼花費數千年進行星際航行,去進行星際移民也不再是問題。當然,如果人類的科技能夠更進一步,實現了廣義相對論這下的空間扭曲,那麼就可以進行空間跳躍,實現超光速航行。在空間跳躍模式下,數千光年的距離可能只是一瞬間就可以到達。

如果這樣的高科技真的實現了,那宇宙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將不再是問題,整個宇宙有可能也會成為人類的後花園。只不過,要實現這些需要人類一個漫長的發展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未來首次的外星移民主要還是放在太陽系中,火星無疑是首要目標。

對於未來的科技來說,改造火星其實並不難,改造完成之後,人類就可以移居到火星上,成為火星人。而火星也將會成為人類走出太陽系的一個翹板,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發展下去,相信人類的家園會越來越多,直到遍布宇宙的各個角落。

相關焦點

  • 與太陽系極為相似,距地2545光年,這顆星球有可能存在水與大氣!
    與太陽系極為相似,距地2545光年,這顆星球有可能存在水與大氣!在數百年之前,人類就已經有了星際移民的想法,尤其是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更是引發了一股月球移民的熱潮。科學家信心滿滿,人們也充滿了希望,認為在21世紀,人類就有能力飛出地球成功的,進入太陽系的其他星球成為新星球的主人,在其他星球上拎包入住,安家落戶。但是當21世紀真正到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離可以到達其他的星球上生存還有非常大的距離。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依舊沒有辦法徹底地離開地球到達新的星球,實現真正的火星移民。
  • 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距地球僅有4光年,我們何時才能前往?
    如果地球不再適宜人類生存,那我們怎麼辦?只有向外星球移民這一條路。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積極探索火星的主要目標就是期望能夠將它改造成第二顆宜居星球,為未來人類準備一條後路。可是我們都明白,火星其實並不是一顆天然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事實上,在整個太陽系,除了地球再也沒有第二顆天然宜居行星。
  • 宇宙中不僅出現類地行星,還出現「第二太陽系」,星際移民有望嗎
    回顧人類的航天史,我們會發現雖然人類在這方面的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卻是十分迅速,尤其是在上個世紀中後期。首先,是前蘇聯在五十年代實現了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然後是美國在六十年代末實現了首次載人登月;之後,科學家們又將目光鎖定了火星。從那時開始,關於「星際移民」的說法就不絕如耳。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地球約22光年,與地球相似度約85%
    所以,科學家除了呼籲人類加強環保之外,也在積極探索人類其它的出路,而要讓人類文明在未來擺脫地球生態惡化造成的威脅,那最好的出路就是向外星球移民。只有徹底擺脫地球的束縛,人類才能夠真正成長起來,再也不用擔心地球生態惡化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人類想要移民外星球,首先我們要找到一顆能夠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地球。
  • 太陽系發現「第二地球」,和地球很相似,距離只有區區32光年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發現「第二地球」,和地球很相似,距離只有區區32光年人口壓力是當代人類,不得不去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可能會對地球產生危機的問題。地球確實只有一顆,但是在宇宙太空中卻不只是有著地球這樣一顆星球。他們在太陽系發現第二地球,並且從環境的角度來看,可能比地球還要優越,和地球十分的相似。這顆星球是科學家們認為,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一顆星球。科學家們稱其為GJ536b。從這顆星球到地球的距離來看,只有區區的32光年。32光年,可能對於地球上人類而言,是非常久遠的距離。
  • 發現第二個太陽系 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文/搜狐科技 陳丁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北京時間周五(15日)凌晨2時宣布,在於谷歌進行合作並藉助其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來對克卜勒望遠鏡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後,獲得了天文學上的一大重要發現。在Kepler-90恆星系統中找到第八大行星Kepler-90i,自此,Kepler-90與太陽系成為人類所知的擁有最多行星的恆星系統(8顆)。
  • 【關注】一個新地球被發現了?太空移民將要實現了?
    原標題:【關注】一個新地球被發現了?太空移民將要實現了?是不是總想著人類有沒有可能星際移民?這個願望可能就要成真了!近日,歐南臺公布一則新發現: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周圍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也就是說,地球的「孿生兄弟」可能出現了…… 去年, NASA剛剛宣布過, 他們找到了一顆與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 叫做「克卜勒452-b」(Kepler 452-b)。
  • 科學家發現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
    當然,成為宇宙霸主對於人類來說還太遙遠,我們目前要面臨的困境就是地球的生態正在不斷惡化,人類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太陽系附近的新家園,然後在不久的未來移民到這個新家園。可能有人會說了,太陽系難道就沒有第二個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家園?火星不是科學家選擇的人類第二個家園嗎?
  • 你想過逃離地球嗎?宜居星球陸續被發現,星球移民計劃或將實現
    逃離地球,前往那片未知的星域一探究竟,或是尋找第二顆宜居星球,拋開在地球上的一切,開展全新的生活,這是20世紀後期鬧得沸沸騰騰的星球移民計劃。在當時,星球移民是一個值得憧憬、帶著人類無限希望的詞語,然而到了今天,這似乎成了人類未來唯一尋求生存的途徑。
  • 很好的聖誕禮物 太陽系外發現第二個"地球"
    美國宇航局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確認了在太陽系外發現的首顆適合生物生存的類地行星,那裡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家園2009年發現的克卜勒22b是首顆美國宇航局確認可以成為未來人類新家園的行星。現在科學家還無法確定上面是否存在生命。(來源:國際在線)覆蓋海洋 也許與地球海洋相同地球以外,何處宜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5日說,一顆被命名為「克卜勒-22b」的太陽系外行星或與地球環境相似。科學家認為,這顆星球表面可能由「海洋覆蓋」。
  • 科學家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地球11光年,人類終於要移居了?
    如今地球的環境面臨著嚴峻形勢,霍金曾經預測過地球的未來,到了2600年地球就會因為人類的破壞變成一顆火球,人類想要延續下去,必須尋找另一個棲息地。這麼多年來科學家也一直在尋找第二地球的道路上,至今沒有特別理想的結果,而就在前段時間科學家卻發現了兩個「超級地球」,難道人類移民真的要實現了嗎?
  • 「翻版地球」被發現,距我們4.2光年,不止有四季,比地球舒服
    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翻版地球」被發現,距我們4.2光年,不止有四季,比地球還舒服。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比鄰星b,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該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距地球約39光年,有可能適宜人類的生存
    如果地球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那人類的未來在哪裡?科學家想到了浩瀚的宇宙,站在宇宙中,我們才發現地球是如此的渺小,浩瀚的宇宙中有著無數像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只要我們能夠找到這些行星,未來我們就可以移民到其它的類地行星上,延續人類的發展。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我們現在還無法派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探測,只能通過天文望遠鏡來探索尋找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
  • 科學家發現另一個太陽系?位置在距離地球2000多光年,怎麼回事?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科學家發現另一個太陽系?位置在距離地球2000多光年,怎麼回事?眾所周知,我們地球是處於太陽系當中的,太陽系中心是太陽,剩下的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作有規律的公轉,其實仔細想一想,這種現象也是非常的神奇又有趣的。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存在著無數的星系,對於宇宙到底有多大?
  • 專家終於發現「類地球」,距地球36光年,但移民並不現實
    目前我們的認知來看,地球是唯一有生命體的地方,當然也是人類居住了很久的家園。但是隨著環境嚴重的破壞,地球好像也在慢慢的走向「滅亡」,所以現在人類一邊積極的保護地球,為了能夠給我們提供更長久一些的生存環境。另外一邊,科學家們也正在積極地尋找能夠適合人類下一個生存的星球。
  • 第二個「太陽系」:克卜勒-90星系
    所謂的」第二個太陽系」指的就是克卜勒-90星系(Kepler-90 Planetary system),它距離我們地球約2545光年,位于天龍座,目前已發現其有八顆行星,與太陽系大行星數目相同,是目前為止除太陽系外,已發現擁有大行星數量最多的行星系。
  • 最接近地球的類地行星被發現,相似指數達0.83,距地球1400光年
    人口大爆炸人類要想實施星際移民,首先得有目的地,根據科學家們觀測和分析,在太陽系內已經沒有適合生命的第二顆星球了,水星、金星距離地球太近,太熱了,生命到上面都被蒸熟了;木星、土星又太大了,強大的引力可以把生物的身體都壓碎掉,也不適宜生命生存;海王星、冥王星距離太陽又很遠,零下幾百度的低溫連微生物都活不久,更不用說其他生物了
  •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蒂加登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只有12.5光年。藝術概念圖,兩顆新發現的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天文學家確信他們在銀河系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行星。這兩顆行星排在擁有潛在適居環境的系外行星的前19名。新發現的行星環繞白羊座的恆星「蒂加登」(Teegarden),距太陽系只有12.5光年,其中一顆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研究論文主執筆人、哥廷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賽厄斯·切赫梅斯特表示:「這兩顆行星與太陽系的內側行星非常相似。它們的質量略大於地球,處在所謂的適居區,允許地表存在液態水。」
  • 移民太空將成現實?TESS疑似在距離地球100光年處,發現宜居星球
    儘管銀河系的直徑有可能在20萬光年,但相比較更為廣闊的宇宙空間而言,銀河系尚且能夠被人類觸及,儘管人類目前還沒有離開太陽系,但人類發射的多顆探測器,望遠裝備已經可以窺探到更加遙遠的宇宙空間了,比如美國宇航局在2018年4月18號發射的TSSS衛星探測器就立了大功。這臺望遠鏡目前已經在太空中工作了2年時間,於今年年初疑似發現到了太陽系外的首顆宜居星球。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距地球201光年,有液態水,可能存在生命
    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讓地球資源的消耗速度在不斷加快,地球的資源用不了多久就會用完,地球的環境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讓人們無法生存,人類的未來必然要面臨移民外星球的選擇。好在人類已經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只要在宇宙中找到一顆適宜人類的新地球,就可以在未來移民到這顆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