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一個新地球被發現了?太空移民將要實現了?

2020-12-02 搜狐網

原標題:【關注】一個新地球被發現了?太空移民將要實現了?

是不是總想著外太空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是不是總想著人類有沒有可能星際移民?這個願望可能就要成真了!近日,歐南臺公布一則新發現: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周圍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也就是說,地球的「孿生兄弟」可能出現了……

去年,

NASA剛剛宣布過,

他們找到了一顆與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

叫做「克卜勒452-b」(Kepler 452-b)。

這顆星球比地球大60%左右,

有巖石結構,

並圍繞這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行,

看起來,

簡直就是地球的「大表哥」,

這一度讓人們以為,

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然而,

這顆克卜勒星球離我們有1400光年的距離,

遙遠得簡直不敢想像,

更別說星際移民了。

但是科學家們依舊抱著,

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繼續探索,

事實證明,

科學的力量是強大的!

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存在一顆行星,

這顆行星類似地球大小,

且位於宜居帶內,

與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設定不謀而合。

先跟隨鏡頭,

一起飛越比鄰星與它的恆星去看看吧!

小編只想說,

震撼極了!!!

這顆比鄰星以及它的恆星,

到底有著怎樣的身世呢?

跟著小編來大揭秘啦!

行星檔案

比鄰星b,

距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約4.2光年遠。

地球質量的1.27倍,比地球重一點,

地球半徑的1.1倍,很可能是巖石質地的行星。

零下39攝氏度,舒適涼爽,

公轉周期11.2天,11天就過一個新年,

可能被潮汐鎖定了,與公轉周期一樣,

總是一面朝著「小紅太陽」,

距離宿主恆星0.05天文單位,比水星還近。

比鄰星檔案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4.2光年遠,

M6Ve型,一顆紅矮星,又紅又小,

溫度3046k,比太陽冷,

太陽質量的0.12倍,差不多比太陽輕十倍,

太陽半徑的0.14倍,袖珍太陽。

檔案詳解

由於比鄰星是一顆昏暗的紅矮星,

比太陽輻射較少的熱量 ,

該行星系統中仍存在宜居地帶,

溫度適中可維持行星表面液態水存在。

在最新發現中,

環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

比鄰星b的旋轉方式、來自比鄰星的較強輻射,

以及該行星的形成歷史,

使得這顆行星的氣候與地球完全不同。

比鄰星b表面溫度變化範圍,

在零下90攝氏度至30攝氏度之間,

其溫度變化取決於它的軌道類型。

但最為關鍵的是,

由於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10萬光年,

地球和比鄰星b相距4光年,

在星際空間上講,

這簡直就是「鄰居」。

科學家希望未來幾十年裡,

人類能夠抵達這顆星球,

那麼,

星際移民是不是就會真的出現呢?

其實,

科學家們之前還發現過很多類地系外行星,

他們都曾被認為是「地球的雙胞胎」,

但最終都被證明是言過其實。

↓↓↓

克卜勒438b

克卜勒438b(Kepler 438b,地球相似指數0.88)是已知系外行星中ESI最高的星球。2015年1月,天文學家宣布在一顆紅矮星(即質量不超過太陽的一半,至今小於太陽的三分之一的恆星)旁發現了克卜勒438b,這顆紅矮星比太陽更小,溫度更低,位於距地球470光年外的區域。克卜勒438b的直徑只比地球大了12%,它位於距離紅矮星既不太遠(冷)也不太近(熱)的適居帶內,每35天繞紅矮星1周,表面有存在液態水的可能。

與其他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存在於微弱恆星周圍的行星一樣,天文學家無法測量克卜勒438b的質量,但他們推測如果這顆行星是由巖石組成,質量應為地球的1.4倍,表面溫度在0攝氏度到60攝氏度之間。但最近,天文學家們發現克卜勒438b的主星(即那顆紅矮星)會規律地發射強耀斑輻射,這一點可能導致克卜勒438b不適合人類居住。

格利澤667Cc

格利澤667Cc(Gliese 667Cc,地球相似指數0.85)於2011年被發現繞著格利澤667三恆星系統中的一顆紅矮星(即格利澤667C)公轉,距地球僅24光年。

天文學家用測量恆星回應行星引力牽引時的細微動作的徑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method,通過測量物體運動速度在觀察者視線方向的速度分量來分辨星球運動)發現了格利澤667Cc,但是無法測算它的體積(因為它不從恆星前經過,無法測量半徑),只是推測出它的質量為地球的3.8倍。格利澤667Cc同樣位於所在星系低溫恆星的適居帶內,預計表面溫度在5°C左右,它的公轉周期為28天。

克卜勒442b

克卜勒442b(Kepler 442b,地球相似指數0.84)的體積是地球的1.3倍,也是2015年1月被發現的類地系外行星,它所圍繞的恆星溫度比太陽低,距地球約1100光年。克卜勒442b的公轉周期為112天,也位於恆星周圍的適居帶內,但表面溫度可能低至零下40攝氏度(不過,它還是比火星冬季零下125攝氏度的溫度適合人居多了)。天文學家預測,如果這顆行星也是由巖石組成的,質量可能是地球的2.3倍。

推薦閱讀

主編/萬政

編輯/李靜

來源/「青年報」微信、騰訊太空、中國國家天文雜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第二個太陽系」被發現,距地球2545光年,何時能夠實現移民?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一個偉大的夢想就出現了,那就是實現「星際移民」。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60到70年代,人類就計劃著進行「星際移民」。我們都知道,上個世紀美蘇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空競賽,蘇聯實現了兩個人類第一:將人類第一個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人類首次載人登上太空。
  • 人類移民太空能去哪?火星「淘汰出局」,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科學家對地球的環境發展也感到焦慮,由於人類還在不斷發展,未來人口會越來越密集,但是地球的陸地面積是有限的,在人類的加劇膨脹下,地球只會變得越來越擁擠,於是科學家提出了太空移民的設想,美國科學家擬建太空城,設計方案為一個旋轉的圓筒,直徑為2800米,這個空間將容納1萬名居民。
  • 移居太空將要實現?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地表溫度剛剛好!
    為了人類能夠更加長遠的發展,人類迫切需要尋找「第二地球」,這樣在未來倘若地球真的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人類還可以移居太空,繼續生存下去。但是要想尋找出一顆適宜生命生存的星球還是非常艱難的,因為這顆星球首先要有充足的水資源、氧氣以及大氣層等因素,這樣才有可能會誕生生命,不過在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科學家終於發現了「第二地球」。
  • 2023年實現太空移民?SpaceX星艦挑戰18公裡高空,你會預定嗎?
    他曾聲稱未來的人類可以進入宇宙,依靠的就是星艦,利用星艦可以攜帶100人進入火星,實現太空移民,這種想法真的可行嗎?人類還有多久才能實現太空移民呢?SpaceX「星艦」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馬斯克所創造的星艦高度達到了50米,體型巨大,空間十分充足。
  • 移民外星球和移民海底哪個更容易實現?(上)太空移民篇
    如果未來地球大陸環境變得不適宜人類居住,那麼作為高級智慧動物的人類,應該是考慮移民太空還是移民海底呢?。我們知道如果按照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質量和速度相加原理,如果要建造一艘足夠大的宇宙飛船,要想實現擺脫地球重力和長時間遠航的能力,要想實現更快的速度就必然會消耗更多的燃料,那麼就要為此攜帶更多的燃料,攜帶燃料越多飛船就會越重,飛船越重就會消耗更多的燃料,如此一來就會陷入了無限增大的矛盾中。
  • 美國發現一顆宜居行星,距離地球100光年,星際移民或成為現實
    其實人類也意識到人口爆炸對地球的巨大影響,為了在地球生態崩潰之前尋找到新的家園,人類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在宇宙中不斷的尋找類地行星,可是始終不到與地球相類似的星球,當然人類沒有放棄,為了能夠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又向太空發射了太空望遠鏡,由於太空望遠鏡看到的距離更遠、更清晰,而且識別度更高,人類終於有了新的發現。
  • 霍金預言,人類終會離開地球?行星移民已不僅僅是幻想,或將實現
    ,在未來,AI機器人、基因病毒等問題都會影響到人類是否能夠繼續生存在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上,所以對於人類來說,必須在100年內逃出地球,如果不移民太空,很有可能會就此滅絕。例如黑洞或中子星靠近,它們強大的引力瞬間就能將整個太陽系輕鬆撕碎;小行星時不時就與地球擦肩而過,一個不小心就會直接撞向地球。
  • 我們要想實現真正的太空移民,走好這3步就可以了?
    第一步,我們需要思考人類為什麼要進行太空移民,這是未來人類發展的方向問題,同時也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思路。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進行太空移民的根本問題在於資源消耗量過大,即便整個太陽系都將在幾十億年後面臨滅亡的結局,地球在人類的開發之下,也很難撐到最後。
  • 你想過逃離地球嗎?宜居星球陸續被發現,星球移民計劃或將實現
    逃離地球,前往那片未知的星域一探究竟,或是尋找第二顆宜居星球,拋開在地球上的一切,開展全新的生活,這是20世紀後期鬧得沸沸騰騰的星球移民計劃。在當時,星球移民是一個值得憧憬、帶著人類無限希望的詞語,然而到了今天,這似乎成了人類未來唯一尋求生存的途徑。
  • 人類面臨太空生存挑戰,本世紀內或實現火星移民|鈦媒體全球科技月
    莊逢源認為,人類真正實現星際移民的重要標誌,就是在另一個星球上可以繁衍下一代。「但在人類空間站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誕生過哺乳動物,更何況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38%,在這樣的環境下,寶寶的骨骼生長究竟如何,能否保證健康成長,都是值得探討的科研話題。」只有徹底解決了上述問題,人類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移民火星,但這一過程註定是漫長的。
  • 諾貝爾獎得主:人類別想移民太空了,星際移民就是痴人說夢
    遺憾的是,這句話似乎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地球的確愈來愈危險,但人類卻不一定有機會移民到其他星球。與其太空移民,不如好好面對地球據報導,瑞士天文學家Michel Mayor長年專注於探測太陽系外行星,並於201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指出人類永遠無法移民到太陽系外的任何一顆行星上。
  • 火星移民計劃或無法如期實現 飛船太重動力不夠
    這是一個如此複雜的計劃,其中許多事情都可能出錯,所以我們也必須考慮如果計劃不能實現該怎麼辦。當然,我們需要支付已經產生的費用,而其他的錢將被捐獻給與我們最為類似的計劃。」 但航空工程專家奈爾耶指出,大型太空探索項目 「一般來說有兩個選擇」,「在航空領域通常來說,我們寧可走一個科學籌款的道路,也就是說從航空管理部門或者政府那裡得到補助」。他表示:「當然也可以走商業路線。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放在以前,你可能只有望太空而興嘆,茫茫寰宇,竟沒有人類可以移民的地方。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這項研究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德克·舒爾茲-馬庫奇(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此之前的2014年,本研究的另一個合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生物學家勒內·海勒(RenéHeller)就提出,太空中可能存在超級宜居的世界,並列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放在以前,你可能只有望太空而興嘆,茫茫寰宇,竟沒有人類可以移民的地方。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這項研究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德克·舒爾茲-馬庫奇(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此之前的2014年,本研究的另一個合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生物學家勒內·海勒(RenéHeller)就提出,太空中可能存在超級宜居的世界,並列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 Starship 原型機「躍起」150 米,馬斯克離太空移民又近了一步
    而正是這短短的 1 分種,讓矽谷鋼鐵俠 Elon Musk 離實現太空移民夢又近了一步。Starship 雄心勃勃在 SpaceX 官網,官方對於 Starship(星艦項目)的定義是:一個包含著星際飛船和超重型火箭兩部分、完全可重複使用的運輸系統,可將太空人和貨物運送到地球軌道、月球、火星甚至更遠的地方。
  • 馬斯克尬舞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我們如何實現太空漫步?
    這不是黑暗森林中一次「I’m here(我在這裡)」的宣告,而是向全宇宙發布的「太空燈謎」。如果你通曉摩斯密碼,很快,答案便將揭曉——「HELLOEARTH(你好,地球)」,一個來自太空的問候。另一個問候自地球發出。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拋開繁雜的技術實現手段,以及對馬斯克大神本人、特斯拉電動以及 SpaceX 的吹捧式背景介紹,我們有必要簡單了解一下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下面會分三塊來說,第一,這到底是個什麼計劃;第二,為什麼我們應該關注;第三,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 如不考慮意外,地球壽命到底還有多久?太空移民或是未來的選擇
    所以對地球壽命的推算也是越來越明顯,到底我們地球還有多長的時間,人類在地球上還有多長的時間一直備受關注,雖然這看上去是離我們比較遙遠的事情,其實想一想也並不遙遠。然而對於地球未來的壽命有多久,可能還需要根據太陽的變化來進行決定,因為太陽的壽命科學家們發現了它的「終點日」。
  • 為了太空移民,馬斯克又有新計劃!2024年將誕生第一批火星居民
    當1969年,NASA的阿波羅計劃順利執行,人類太空人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全世界都為之沸騰,當時就曾經有科學家預言,人類進入到21世紀之後,就會實現太空移民。 上個世紀末,科學家們在經過一番權衡後,最終將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選定在了火星。
  • 科學家:星際移民將實現
    馬斯克曾有一句話令筆者十分觸動:我可以用一晚上的時間成為某一個領域最頂尖的人才。縱觀馬斯克過去幾十年的經歷,的確證明了這番話並不是空話。在學生時代,馬斯克就研發了一款郵箱並成功將其打包出售,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很快,馬斯克參與發起了著名支付軟體paypal的研發設計;創造了全球最著名的電動汽車-特斯拉品牌;涉足民營企業一直不敢參與的太空計劃,並成立了spac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