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顆新地球!據我們僅14光年

2021-01-17 科學解碼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地球」,以期未來毀滅性災難發生時可以移居新家園。日前,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備選項——一顆距離地球僅14光年的潛在宜居行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沃爾夫1061c」,它的質量是地球的4.2倍,處於一顆名為「沃爾夫1061」的紅矮星的宜居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潛在宜居行星。


「這是一個尤為激動人心的發現,因為圍繞『沃爾夫1061』運行的三顆行星的質量都足夠低,或許是巖石構造、表面堅固,」南威爾斯大學的鄧肯懷特博士主導這項研究,「中間的那顆行星,『沃爾夫1061c』,位於紅矮星的宜居帶,因此它表面的水可能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而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所以這顆行星上甚至可能存在生命。」


據懷特博士介紹,圍繞「沃爾夫1061」紅矮星運行的三顆行星從裡到外分別被命名為「沃爾夫1061b」、「沃爾夫1061c」和「沃爾夫1061d」,它們的公轉周期為5天、18天和67天,質量分別是地球的1.4倍、4.3倍和5.2倍。


懷特博士說,「沃爾夫1061b」距離紅矮星太近,而「沃爾夫1061d」又距離過遠,都不處於宜居帶內,只有「沃爾夫1061c」可能適宜人類生存。「看著浩瀚的宇宙,想到有一顆距離我們如此之近的行星,我們的近鄰,可能適宜人類居住,這實在太棒了!」


研究人員把「沃爾夫1061c」稱為「超級地球」,顯然對它寄予厚望。不過,眼下尚不清楚這顆「超級地球」到底跟地球有多像,也不知道它的表面情況如何。


所謂超級地球,即超級類地行星。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它們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目前,天文學家們已經發現多顆「超級地球」,但都距離地球甚遠、絕大多數位於幾百乃至幾千光年之外,這意味著在現有的科技條件下人類無法抵達。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時間:2020-10-12 14: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有些時候,宇宙似乎是有意使一些事情變得如此有趣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科學家在探險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新地球。通過深入的研究表明,這顆新地球完全適用於人類生存,主要是它的環境與地球高度相似,這究竟是怎樣的新地球呢?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 一顆超級地球在120光年外發現
    10月20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報導稱,這項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上的研究指出,這個兩個系外行星分別為TOI-1266b和TOI-1266c,是由墨西哥聖佩德羅馬爾蒂爾的SAINT-Ex望遠鏡發現的,它們繞恆星運行的周期分別為11天和19天。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並且,通過π 地球運行到恆星與觀測望遠鏡中間時,這種凌日現象。通過恆星光譜數值的變化,從而去計算判斷和推論行星的具體情況。看到了更具體的數據:比如, π 地球約是地球大小的95% ,它極有可能如同地球、金星、水星和火星那樣,都是一顆巖石行星。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並且,通過π 地球運行到恆星與觀測望遠鏡中間時,這種凌日現象。通過恆星光譜數值的變化,從而去計算判斷和推論行星的具體情況。看到了更具體的數據:比如, π 地球約是地球大小的95% ,它極有可能如同地球、金星、水星和火星那樣,都是一顆巖石行星。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所以,它也被天文愛好者們戲稱為π 地球,實際上,這次並不是它第一次被觀測到。早在2017年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RIP)看到它的身影,那時候它被命名為K2-315b。
  • 科學家發現新超級類地行星 距離地球僅11光年
    據外媒報導,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他們在紅矮星Gliese 887附近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超級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11光年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並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而新發現的兩個系外行星分別被命名為Gliese 887b和Gliese 887c。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桑德拉·薩弗斯(Sandra Saffers)表示,新發現的行星將會為研究系外生命提供更多幫助。
  • NASA宣布又發現一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300光年!
    隨著人類觀察宇宙的設備越來越先進,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在宇宙中找到第二顆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在理論上大多數恆星系都存在一個適宜生命的宜居帶,如果科學家在這些恆星的宜居範圍尋找行星,不僅能夠發現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甚至還能發現地外生命,近幾年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多顆有液態水的宜居星球,只是大多數都在數百萬光年以外的地方
  • 又發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僅距地球4光年,人類能否到達?
    克卜勒452b據悉,克卜勒452b是美國國家宇航局發現的一顆行星,其直徑是地球的1.6倍,與地球的相似指數為0.83(地球相似指數,既其他行星與地球的相似度,分為在0-1之間,數值越大,相似度越高)。據科學家表示,克卜勒452b與地球非常相似,它和地球一樣,圍繞著一顆恆星在轉動,而且其表面也可能存在著大氣層和流動的水,公轉周期為385天,僅比地球的公轉數多了20天左右。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克卜勒452b似乎都是人類除地球之外最好的選擇。但是,克卜勒452b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離地球太遠了。
  • 科學家證明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
    由於人類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因此地球上的資源一直在不斷的被耗盡,倘若人類沒有辦法快速的尋找到其他能源能夠代替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100年時間又或者是幾百年的時間裡,地球將會慢慢的變成一顆資源耗盡的星球。
  • NASA在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宜居帶的「新地球」
    近日,NASA對外宣布,他們的凌日系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新地球」,他位於我們31光年以外的地方。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他的表面和地球一樣,是藍色的,並且還處於宜居帶。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超級地球」:為離太陽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我們的星球只有6光年遠,其繞著一顆離太陽最近的孤星運行。這顆依據其母星「巴納德星(Barnard's Star)」命名的系外行星命--巴納德星b(Barnard's Star b)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2倍,表面溫度達到了-170°C (-274°F),這意味著想要在上面尋找外星生命似乎是一個不大可能的任務。據悉,這項新發現背後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利用了7個安裝在全球各地望遠鏡上的尖端儀器收集到的大量數據確定了這顆系外行星的位置。
  • 人類的新希望出現了?科學家發現一顆液態星球,距地僅111光年
    工業革命以來,伴隨著人類科技發展,人類開始意識到自己並不能永遠生存在地球之上,想要人類不滅絕,唯一的出路便是在宇宙中尋找可以移居的星球,雖然人類目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導致我們無法成功的飛出地球,但是未來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高度,我們就有可能飛出地球,甚至飛出太陽系,而科學家們,也正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
  • 一年僅9天,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居然比地球好!
    一年僅9天,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居然比地球好!隨著人類發展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外太空的興趣也更加濃厚。最近,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一年僅有9天,環境居然比地球還要好!毫無疑問,這顆行星依舊是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的。但與以往發現的新星球不同的是,這可星球的光坡相當穩定,專家也根據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得出了一個結果,這個星球的環境很可能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 天文學家意外發現一個黑洞,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日前,天文學家在一次例行的天文觀測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黑洞,它潛伏在太陽系附近,距離地球僅有1000光年,令科學家感到震驚。科學家通過對HR 6819軌道的研究發現,這個未被觀測到的不明天體質量大約為太陽質量的4倍,如此巨大的質量表明,該天體一定是一個黑洞,「質量為太陽質量4倍的天體必然是一個黑洞,」Thomas Rivinius說,「它距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 第2個地球被發現,溫度21度適合人類宜居,距離地球僅600光年
    第2個地球被發現,溫度21度適合人類宜居,距離地球僅600光年 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不是地球,也不可能會出現人類,在科技不斷發達的今天,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人類也開始放眼尋找第2顆地球。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有14個地球之大,四季比地球更舒適
    可見,倘若人類移居到了克卜勒22b居住,會比在地球居住要更舒適。就目前而言,克卜勒22b有2點困擾著人類!一點是克卜勒22b究竟是一顆巖石行星,還是一顆氣態行星?顯然如果是氣態行星,哪怕克卜勒22b和地球生態環境完全類似,人類也無法居住在克卜勒22b。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有14個地球之大,一年四季比地球更舒適
    2011年12月,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到了第一個位於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這個星球被命名為克卜勒22b,雖然相比較地球所處的宜居帶而言,克卜勒22b距離它的主恆星要更近一點,但克卜勒22b所受到的光照程度卻比不上地球,以致於克卜勒22b的平均氣溫僅僅只有21℃,且還有四季皆宜!可見,倘若人類移居到了克卜勒22b居住,會比在地球居住要更舒適。
  • 科學家在60光年外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它和未來的地球非常相似
    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在距離太陽係數十光年的範圍內,分布著大量的恆星,每一個恆星都代表著一個小天地,都有不同大小和數量的行星圍繞著它轉,其中有些行星和地球非常相似,還有的行星比地球大幾倍以上,稱之為超級地球。今年4月18日,TESS衛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它是最新的太空望遠鏡,綽號為「行星獵手」,它的目標是在兩年內,觀測超過20萬顆恆星,這是一項偉大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