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2021-01-12 地球explore

尋覓人類伴侶,尋找地外行星,目前已經成為太空的主調曲。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

所以,它也被天文愛好者們戲稱為π 地球,實際上,這次並不是它第一次被觀測到。早在2017年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RIP)看到它的身影,那時候它被命名為K2-315b。但隨著它這種有趣的現象被大家所知時,它就獲得了這個大名鼎鼎的綽號:「 π 地球」!

特別是今年開始,一個專門鎖定它身影的一個研究小組,分別在2月、3月和5月,調用SPECULOOS 望遠鏡對它進行詳盡的觀測。不僅從3個傾角,並同時調用凱克天文臺的 HIRES 儀器,獲得了 π 地球所在恆星的詳細光譜數據。

最終確定了, π 地球與科學之前預估的3.14天完全一致。並且,通過π 地球運行到恆星與觀測望遠鏡中間時,這種凌日現象。通過恆星光譜數值的變化,從而去計算判斷和推論行星的具體情況。看到了更具體的數據:比如, π 地球約是地球大小的95% ,它極有可能如同地球、金星、水星和火星那樣,都是一顆巖石行星。

但即便是這樣,如此高仿的地球,初步判定的依舊不適合人類居住。為何如此,不僅僅是它一年僅有3.14天這個問題。讓它的公轉速度幾乎是地球的兩倍以上,更糟心的事情就是,它距離自己的恆星實在是太近了。讓它地表溫度炙熱無比,哪怕這顆恆星僅有太陽的20%,但依然讓π 地球的白天溫度平均高達177攝氏度。

當然,也有一些人會反駁,生命難道就不可以生活在地底下麼?或許可以,但至少我們現在無從觀測,並且這個概率略微有點低。

而通過這次專題研究,天文物理學家們,慢慢也摸索到一種觀測系外行星的辦法。切莫小看夜空中那些星光閃爍的恆星,時而變亮時而變暗,或許它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告知人們,系外行星凌日的現象正在發生,閃爍過程隱藏著無數系外行星的真實數據。而在凌日現象發生短暫變化的過程,天文學家甚至,還能從光譜中判斷該行星是否有大氣。甚至依據不同元素吸收或發射的特定波長、光線的輕微變化,來初步判定它的含量與主要物質。

而這次的研究小組,更期待即將在今年馬上投入使用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更加高性能、具備更高精度的「天文武器」!或許僅需要40個凌日,就能獲得足夠的數據,讓科學家們對系外行星各種特性有比較詳盡的判定。

在此之前, SPECULOOS還是主要的工具,研究團隊繼續用它,為我們尋找更多太空的新發現與更有趣的行星鄰居。當趕上 JWST時,那就會鳥槍換大炮,哪怕是像火星這麼小的行星,我們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相關焦點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尋覓人類伴侶,尋找地外行星,目前已經成為太空的主調曲。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尋覓人類伴侶,尋找地外行星,目前已經成為太空的主調曲。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 需要指出的是,「π地球」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或者說是人類對數字遊戲的執念,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實際上,這顆系外行星名為K2-315b,距離地球約186光年,緊密環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據介紹,天文學家對K2-315b的探測可以追溯到2017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執行第二次擴展任務時首次注意到它的蹤跡。
  • 僅需要3.14天!克卜勒發現K2-315b行星高速繞星運行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外星世界,該世界每3.14個地球日繞著它的宿主恆星運行一次,這與著名的數學常數π非常接近,圓周率與直徑之比為圓周率。(π是無理數;其小數點右邊的數字將永遠存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被稱為K2-315b的系外行星繞著一顆矮行星運行,該矮行星距地球186光年。
  • 最理工科的星球,π星球,每3.14天公轉一周
    調查者發現了宇宙中一個有趣的巧合。通過舊的克卜勒望遠鏡數據,他們找到了一個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該行星的公轉周期正好等於π,也就是3.14天。 如果你正好同時喜歡地外行星和數學,那你也會對它感興趣。 近幾年科學家在一些較遠的恆星周圍發現了大量圍繞其公轉的地球大小星球。 現在MIT的科學家們公布了一個行星,它的公轉周期正好等於圓周率,3.14地球日。
  • LIGO發現最大黑洞 距地球90億光年 真是不可思議(3)
    LIGO發現最大黑洞 距地球90億光年 真是不可思議2015年9月14日,就在LIGO首次開啟,其靈敏度較高且改進後的探測器,引力波穿過地球。就像在其歷史進程中通過地球的數十億個波浪一樣,這個波浪遠離我們銀河系,是由兩個巨大的超遠距離物體,合併和碰撞產生的。距離超過十億光年,兩個巨大的黑洞已經合併,並且以光速移動 -最終到達地球。但這一次,雙LIGO探測器看到它們的手臂,以亞原子量膨脹和收縮,但這足以使雷射移動並產生幹涉圖案的明顯變化。我們第一次發現了引力波。三年後,我們發現了其中的11個,其中10個來自黑洞。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23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於2017年獲得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地球!據我們僅14光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地球」,以期未來毀滅性災難發生時可以移居新家園。據懷特博士介紹,圍繞「沃爾夫1061」紅矮星運行的三顆行星從裡到外分別被命名為「沃爾夫1061b」、「沃爾夫1061c」和「沃爾夫1061d」,它們的公轉周期為5天、18天和67天,質量分別是地球的1.4倍、4.3倍和5.2倍。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時間:2020-10-12 14: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有些時候,宇宙似乎是有意使一些事情變得如此有趣
  • 地球大小「π行星」軌道周期約3.14天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21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π行星」,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樣的軌道周期數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研究人員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克卜勒任務2)計劃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今年早些時候,在使用從地面觀測的網絡望遠鏡SPECULOOS系統歸零調節時,研究小組證實了這是一顆行星圍繞其恆星轉動的信號。
  • 地球大小「π行星」軌道周期約3.14天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21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π行星」,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樣的軌道周期數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  研究人員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克卜勒任務2)計劃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又有2顆宜居星球被發現,有承載生命體的能力,距地僅19光年!
    又有2顆宜居星球被發現,有承載生命體的能力,距地僅19光年!現在科學家們探索地外星球的目的,除了尋找地外資源之外,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尋找其他的可宜居的星球,雖然我們現在在地球上的生活比較安逸,其實地球早就已經不堪重負,傷痕累累。
  • 天文學家發現神奇的「圓周率」行星,公轉周期3.14天
    Pyle, Christine Daniloff,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近日宣布,他們在克卜勒望遠鏡2017年採集的數據中發現了一顆神奇的「圓周率」行星。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是3.14個地球日,與圓周率「π」的值出奇地一致。這顆名為K2-315b的行星大小和地球差不多,直徑大約是地球的95%。但它究竟是不是類地行星還不能確定,因為天文學家目前還不清楚它的質量。
  • 「π地球」:發現一地球大小的星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
    我們都知道π是圓周率,是一個數學常數,為一個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率,其值為3.14......。麻省理工學院和其它地方的科學家以令人愉悅的天文和數學結合,發現了一個稱為「π地球」(pi Earth)的星球,這是一個如地球大小般的行星,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其軌道使人聯想到著名的數學常數π。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3.14天繞恆星一周,移民過去會發生什麼?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行星」,大小與地球相仿,距離地球185光年,繞其恆星一圈3.14天,與圓周率π正好接近。 有網友建議:那就叫它派大星吧。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研究小組最近梳理了這些數據,才發現了可能是之前遺漏的信號,於是他們今年多次利用 SPECULOOS 望遠鏡網絡對其進行觀測,進一步確認了它確實是以 3.14 天為一個周期,繞著一顆紅矮星公轉。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有關該行星的數據是在 2017 年被 NASA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當時望遠鏡正在執行第二次觀測任務(K2 任務)。
  • 科學家發現神秘「π星球」:公轉周期3.14天,還與地球同一個size
    天文學家熱切研究星球,渴望在茫茫的宇宙中,找到與地球相近的行星,找到生命,甚至找到外星文明。近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一顆體積與地球相近的「π星球」,它的公轉周期為3.14天,因此被研究團隊暱稱為π星球。研究團隊將發現發布於《Astronom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