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

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

有關該行星的數據是在 2017 年被 NASA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當時望遠鏡正在執行第二次觀測任務(K2 任務)。

研究小組最近梳理了這些數據,才發現了可能是之前遺漏的信號,於是他們今年多次利用 SPECULOOS 望遠鏡網絡對其進行觀測,進一步確認了它確實是以 3.14 天為一個周期,繞著一顆紅矮星公轉。

研究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作者在標題上直接稱其為「π地球」。在談論到論文標題時,論文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 Prajwal Niraula 及合著者 Julien de Wit 表示:「如今每個人都需要找點樂趣。」

發現行星資料

這顆新行星的正式名稱為 K2-315b,因為它是在 K2 數據中發現的第 315 個行星系統。

研究人員估算,K2-315b 的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 95%,大小相差不多。它圍繞著一顆寒冷而低質量的紅矮星運行,每 3.14 天公轉一圈,速度高達每秒 81 公裡。這顆紅矮星的正式名稱是 K2-315,大小約為同是恆星的太陽的 20%。

儘管 「π星球」 的質量尚未確定,但科學家懷疑和地球差不多。只不過它可能不適合居住,因為距離恆星太近,其表面溫度高達 450 開爾文,即 176.85 攝氏度——適合烘培蛋糕和披薩的溫度。

「這個溫度太高了,使它難以居住,」Niraula 表示,「但適合研究大氣性質。」

研究人員還表示,現在有了從歷史數據挖掘新行星的經驗和能力,或許還有被漏掉的行星也說不定,希望不會再漏掉,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行星。

數據挖掘

研究人員是 SPECULOOS 望遠鏡網絡項目組成員。

SPECULOOS 是 「尋找遮蔽超冷恆星的宜居行星」 的項目縮寫,由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四個口徑 1 米的望遠鏡組成。該望遠鏡陣列會掃描整個南半球的天空。最近,該網絡增加了第五臺望遠鏡,一個位於北半球的望遠鏡,名為阿耳忒彌斯(Artemis)。該項目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牽頭。

SPECULOOS 網絡旨在搜尋超冷矮星附近的類地行星:小而昏暗的恆星為天文學家提供了更好的機會發現圍繞其運行的行星,之後就能進一步研究其大氣特點。

圖 | 四個 SPECULOOS 望遠鏡網絡

「這些超冷矮星散布在宇宙中,」研究人員表示,「像 SPECULOOS 這樣的有針對性的搜索是有幫助的,允許我們逐一查看這些超冷矮星。」

天文學家會查看個別恆星,以尋找不尋常跡象或恆星光線周期性下降的信號,這預示著可能有行星在恆星前方越過,短暫遮擋了光線。

今年早些時候,Niraula 發現了一個矮星,比一般的超冷矮星的溫度稍高一點。它是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 K2 任務中發現的。

Niraula 梳理了 2017 年克卜勒望遠鏡觀察的一個時間段,標記是 EPIC 249631677。他觀察到恆星的光亮度出現了 20 次左右的下降,似乎每 3.14 天重複一次。

研究小組分析了這些信號,並測試了可能存在天體的情況,最終確認可能是行星導致的。

他們隨後計劃用 SPECULOOS 仔細觀察恆星及其繞行行星。研究成員 Benjamin Rackham 開發了一種算法來預測行星何時可能會划過天空,因為 K2 觀測數據不一定 100% 符合現實情況。

藉助算法得到的預測結果,該小組使用 SPECULOOS 望遠鏡對行星附近進行觀測,並且看到了三個清晰的痕跡,其中一個是由北半球的阿耳忒彌斯望遠鏡觀測到我的。

研究人員認為,「π星球」值得用詹姆斯 · 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進行進一步觀測,以了解其大氣細節。目前,該團隊正在搜索其他數據集,並用 SPECULOOS 網絡繼續觀測天空,以尋找類似的行星跡象。

「如果有更好的算法,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找到更小的行星,甚至像火星一樣小,」Niraula 表示。

相關焦點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研究小組最近梳理了這些數據,才發現了可能是之前遺漏的信號,於是他們今年多次利用 SPECULOOS 望遠鏡網絡對其進行觀測,進一步確認了它確實是以 3.14 天為一個周期,繞著一顆紅矮星公轉。
  • 最理工科的星球,π星球,每3.14天公轉一周
    調查者發現了宇宙中一個有趣的巧合。通過舊的克卜勒望遠鏡數據,他們找到了一個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該行星的公轉周期正好等於π,也就是3.14天。 近幾年科學家在一些較遠的恆星周圍發現了大量圍繞其公轉的地球大小星球。 現在MIT的科學家們公布了一個行星,它的公轉周期正好等於圓周率,3.14地球日。
  • 科學家發現神秘「π星球」:公轉周期3.14天,還與地球同一個size
    天文學家熱切研究星球,渴望在茫茫的宇宙中,找到與地球相近的行星,找到生命,甚至找到外星文明。近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一顆體積與地球相近的「π星球」,它的公轉周期為3.14天,因此被研究團隊暱稱為π星球。研究團隊將發現發布於《Astronomical Journal》。
  • 「π地球」:發現一地球大小的星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
    我們都知道π是圓周率,是一個數學常數,為一個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率,其值為3.14......。麻省理工學院和其它地方的科學家以令人愉悅的天文和數學結合,發現了一個稱為「π地球」(pi Earth)的星球,這是一個如地球大小般的行星,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其軌道使人聯想到著名的數學常數π。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3.14天繞恆星一周,移民過去會發生什麼?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行星」,大小與地球相仿,距離地球185光年,繞其恆星一圈3.14天,與圓周率π正好接近。 有網友建議:那就叫它派大星吧。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時間:2020-10-11 11: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 在天文學和數學的奇妙結合中,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星球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每
  • 地球大小「π行星」軌道周期約3.14天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21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π行星」,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樣的軌道周期數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研究人員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克卜勒任務2)計劃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今年早些時候,在使用從地面觀測的網絡望遠鏡SPECULOOS系統歸零調節時,研究小組證實了這是一顆行星圍繞其恆星轉動的信號。
  • 地球大小「π行星」軌道周期約3.14天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21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π行星」,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樣的軌道周期數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  研究人員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克卜勒任務2)計劃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不僅從3個傾角,並同時調用凱克天文臺的 HIRES 儀器,獲得了 π 地球所在恆星的詳細光譜數據。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不僅從3個傾角,並同時調用凱克天文臺的 HIRES 儀器,獲得了 π 地球所在恆星的詳細光譜數據。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所以,它也被天文愛好者們戲稱為π 地球,實際上,這次並不是它第一次被觀測到。早在2017年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RIP)看到它的身影,那時候它被命名為K2-315b。
  • 公轉周期為3.14天!「π行星」和地球太像了,上面有生命嗎?
    據報導,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們,於近日公布了一項最新的觀測成果,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大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為3.14天,因此,科學家們又稱它為「π行星」。在太陽系之外,和地球大小的行星是非常少的,當然,也與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不足,沒有辦法發現足夠多的行星有關。所以,這顆被稱作「π行星」的行星被發現後,科學家們還是非常興奮的。
  • Pi星:一顆公轉周期為3.14天的行星
    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學家在新發現的天體行星和數學常數之間發現了令人愉悅的巧合。新發現的一顆行星pi Earth,地球大小,因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圈而得名。在分析2017年由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K2任務獲取的數據時,研究人員發現了關於這一行星的線索。通過今年早些時候使用地面望遠鏡網絡SPECULOOS對系統進行的校驗,研究團隊證實,那些信號代表目標位置存在一個行星在繞其恆星公轉。同時,計算發現,公轉周期是3.14天。
  • 地球公轉一圈是365天,太陽系公轉一圈是多少天?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公轉一圈是365天,太陽系公轉一圈是多少天?科學家給出答案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地球是圍繞太陽轉動的,地球圍繞太陽轉動一年的時間是365天,於是有很多人非常好奇,太陽系公轉一圈的時間是多少,科學家根據天文測算出來,最開始的時候是從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為2.6萬光年,然後利用圓周率的方法來計算的,科學家計算出太陽的軌道是16.34萬光年,一光年大約是9.46萬億千米,也就是1.73億億億千米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跟我們地球好像!
    外媒消息,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近,而在公轉周期上,它是3.14天一周,因為它與我們的圓周率π一樣,所以網友把它戲稱為「派大星」。 一、它的大小與地球相近。
  • 科學家發現「π星」 與地球大小一樣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9月22日消息,日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遙遠的行星,該行星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其軌道周期讓人聯想到著名的數學常數π。麻省理工學院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將這顆巖石般大小的「K2-315b」行星稱為「π星」,半徑為地球半徑的0.95倍,大約與地球大小相當。研究人員將該星球描述為「炙熱」且「不宜居」。
  • 天文學家發現地球大小的「π行星」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以令人愉悅方式將天文學和數學結合,發現了一顆「π行星」。這是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每3.14天繞其母恆星旋轉一周,其軌道周期讓我們聯想到通用數學常數π。研究團隊於2017年在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K2任務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該行星的信號。今年早些時候又使用地面望遠鏡進行進一步觀測,證實了該信號是行星繞其恆星運行的信號。
  • 科學家發現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 地表溫度176攝氏度
    DoNews 10月11日消息(記者 丁凡)近日有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
  • 科學家發現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 地表溫度176攝氏度
    DoNews 10月11日消息(記者 丁凡)近日有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23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於2017年獲得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