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地球大小的「π行星」

2020-09-23 明日情報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以令人愉悅方式將天文學和數學結合,發現了一顆「π行星」。這是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每3.14天繞其母恆星旋轉一周,其軌道周期讓我們聯想到通用數學常數π。


研究團隊於2017年在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K2任務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該行星的信號。今年早些時候又使用地面望遠鏡進行進一步觀測,證實了該信號是行星繞其恆星運行的信號。並發現該行星以3.14天的π周期繞其恆星旋轉。



這顆行星被編號為K2-315b,它是在K2任務中發現的第315個行星系統。研究團隊估計,K2-315b的直徑是地球的0.95倍,與地球大小基本相同。它繞著一顆低質量恆星運行,其大小約為太陽的五分之一。行星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速度高達81公裡/秒。


但是π行星可能不適宜居住,因為它的軌道距離恆星太近,足以將行星表面加熱到華氏350度。


將來隨著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升空,我們定將發現更多有趣的行星。

相關焦點

  • 地球大小「π行星」軌道周期約3.14天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21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π行星」,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樣的軌道周期數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研究人員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克卜勒任務2)計劃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今年早些時候,在使用從地面觀測的網絡望遠鏡SPECULOOS系統歸零調節時,研究小組證實了這是一顆行星圍繞其恆星轉動的信號。
  • 地球大小「π行星」軌道周期約3.14天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21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π行星」,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樣的軌道周期數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  研究人員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克卜勒任務2)計劃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時間:2020-10-12 14: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有些時候,宇宙似乎是有意使一些事情變得如此有趣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 需要指出的是,「π地球」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或者說是人類對數字遊戲的執念,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需要指出的是,「π地球」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或者說是人類對數字遊戲的執念,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π地球」:發現一地球大小的星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
    我們都知道π是圓周率,是一個數學常數,為一個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率,其值為3.14......。麻省理工學院和其它地方的科學家以令人愉悅的天文和數學結合,發現了一個稱為「π地球」(pi Earth)的星球,這是一個如地球大小般的行星,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其軌道使人聯想到著名的數學常數π。
  • 科學家發現「π星」 與地球大小一樣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9月22日消息,日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遙遠的行星,該行星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其軌道周期讓人聯想到著名的數學常數π。麻省理工學院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將這顆巖石般大小的「K2-315b」行星稱為「π星」,半徑為地球半徑的0.95倍,大約與地球大小相當。研究人員將該星球描述為「炙熱」且「不宜居」。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研究人員估算,K2-315b 的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 95%,大小相差不多。它圍繞著一顆寒冷而低質量的紅矮星運行,每 3.14 天公轉一圈,速度高達每秒 81 公裡。這顆紅矮星的正式名稱是 K2-315,大小約為同是恆星的太陽的 20%。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有關該行星的數據是在 2017 年被 NASA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當時望遠鏡正在執行第二次觀測任務(K2 任務)。
  • 天文學家發現神奇的「圓周率」行星,公轉周期3.14天
    Pyle, Christine Daniloff,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近日宣布,他們在克卜勒望遠鏡2017年採集的數據中發現了一顆神奇的「圓周率」行星。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是3.14個地球日,與圓周率「π」的值出奇地一致。這顆名為K2-315b的行星大小和地球差不多,直徑大約是地球的95%。但它究竟是不是類地行星還不能確定,因為天文學家目前還不清楚它的質量。
  •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4光年的恆星周圍發現三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4光年的恆星周圍發現三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來源:騰訊科技 • 2019-05-17 11:13:09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跟我們地球好像!
    外媒消息,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近,而在公轉周期上,它是3.14天一周,因為它與我們的圓周率π一樣,所以網友把它戲稱為「派大星」。 一、它的大小與地球相近。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23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於2017年獲得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數學與天文學的「宇宙巧合」
    宇宙之中充滿奇蹟,而科學家發現的π行星,讓天文學和數學出現了奇蹟般的宇宙巧合。π行星作為一個外星世界,每隔3.14個地球日繞恆星一周,這個數值和我們計算出來的圓周率非常接近,因此被稱之為「π行星」。除此之外,π行星也是克卜勒K2拓展任務中,第315顆被發現的行星,這個數值也非常接近圓周率,根據克卜勒的官方編號,π行星的官方名為——K2-315b。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時間:2020-10-11 11: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 在天文學和數學的奇妙結合中,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星球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每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它揭示了地球未來的命運
    在使用從地面觀測的網絡望遠鏡SPECULOOS系統歸零調節時,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顆白矮星,並且在它的周圍,發現了一顆圍繞著其運行的行星。這顆「π行星」的公轉周期是3.14天,與地球上科學家們發現的圓周率π值是一致的。伴隨著對這顆「π行星」的觀測研究,科學家們也發現,它和地球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比方說它的半徑大約是地球的0.95倍,質量和地球差不多,此外,「π行星」也擁有著一個濃厚的大氣層。
  • 科學家發現行星怎麼回事?行星是什麼樣的大小與地球相仿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23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於2017年獲得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但隨著它這種有趣的現象被大家所知時,它就獲得了這個大名鼎鼎的綽號:「 π 地球」!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但隨著它這種有趣的現象被大家所知時,它就獲得了這個大名鼎鼎的綽號:「 π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