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2020-09-24 三體迷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

需要指出的是,「π地球」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或者說是人類對數字遊戲的執念,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實際上,這顆系外行星名為K2-315b,距離地球約186光年,緊密環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

據介紹,天文學家對K2-315b的探測可以追溯到2017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執行第二次擴展任務時首次注意到它的蹤跡。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搜尋系外行星採用的是最常見的凌日法。凌日法的原理很簡單,即當行星從恆星前方掠過時,會導致恆星的視覺亮度出現輕微下降,且這種變化具備周期性。

當時,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紅矮星K2-315的亮度出現20次有規律的輕微下降,暗示了K2-315b的存在。

為了進一步確認這一結果,天文學家普拉沃爾·尼羅拉(Prajwal Niraula)和同事們基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今年早些時候調用SPECULOOS望遠鏡網絡,對紅矮星K2-315展開更深入研究。

SPECULOOS望遠鏡網絡由全球多臺望遠鏡組成,專門用於搜尋昏暗矮星附近的類地行星。在2020年2月、3月和5月的觀測中,研究人員又捕捉到紅矮星K2-315的亮度出現3次下降,而且3.14天的周期與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此前的觀測結果完全一致。

另外,尼羅拉團隊還用凱克天文臺上的HIRES設備記錄了紅矮星K2-315的光譜,證實其亮度下降確實由行星飛凌而過造成。根據紅矮星K2-315亮度下降的情況,他們估算出K2-315b的大小相當於地球95%,很可能是一顆巖質類地行星。

不過,K2-315b不可能存在人類所認知的生命。它的公轉周期僅3.14天,軌道速度達到81公裡/秒,緊密環繞著紅矮星K2-315,以至於表面溫度很高,估計高達177攝氏度。

即便如此,K2-315b仍是天文學家的重點關注對象,因為它很適合用於系外行星大氣研究。研究人員估計,未來即將升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只需觀測40次凌日,就可獲得足夠的數據來研究K2-315b的大氣。

研究人員已經將相關發現發布在《天文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 需要指出的是,「π地球」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或者說是人類對數字遊戲的執念,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但隨著它這種有趣的現象被大家所知時,它就獲得了這個大名鼎鼎的綽號:「 π 地球」!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但隨著它這種有趣的現象被大家所知時,它就獲得了這個大名鼎鼎的綽號:「 π 地球」!
  • 又有新發現:距地186光年的π 地球,跑一年卻僅需3.14天
    最近天文學家們,整理觀測數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新發現:距離地球約186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體積大小與地球相仿,但圍繞它所在的恆星轉一圈,卻僅僅需要3.14天而已,與圓周率巧妙地碰撞在一起。所以,它也被天文愛好者們戲稱為π 地球,實際上,這次並不是它第一次被觀測到。早在2017年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RIP)看到它的身影,那時候它被命名為K2-315b。
  • 23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另一個三體世界!
    在小說中,4.3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中的三顆恆星做著混亂的三體運動,使位於其中的三體行星經歷亂紀元與恆紀元無序交替,孕育出經歷一次次毀滅與重生的三體文明。三體人飽受煎熬,以至於在得知地球的存在後,不惜長途跋涉4.3光年來與人類搶地盤。現實中的半人馬座α星並不像小說中那般混亂。
  • 天文學家發現:110億光年外「引力透鏡」愛因斯坦預言再次應驗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不知道關注太空的小夥伴們,是否還記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從提出後但現在有很多精確實驗已經證實了,而且近來還有天文學家接收到遠在110億光年外的深空信號,其傳播速度為光速,結果表明愛因斯坦又對了,這不禁讓人們感嘆愛因斯坦的偉大。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時間:2020-10-12 14: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有些時候,宇宙似乎是有意使一些事情變得如此有趣
  • 天文學家發現疑似「下一個地球」 距離地球11光年
    「比鄰星b」是已知離地球最近的宜居系外行星,但天文學家近日發現,距離地球11光年的一顆名為「羅斯128b」的行星正在逐步移近,預計7.9萬年後將取而代之。  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研究團隊在紅矮星「羅斯128」附近發現了距離地球第二近的宜居行星「羅斯128b」。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表面溫度可能也與地球接近。
  • 天文學家意外發現一個黑洞,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日前,天文學家在一次例行的天文觀測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黑洞,它潛伏在太陽系附近,距離地球僅有1000光年,令科學家感到震驚。科學家通過對HR 6819軌道的研究發現,這個未被觀測到的不明天體質量大約為太陽質量的4倍,如此巨大的質量表明,該天體一定是一個黑洞,「質量為太陽質量4倍的天體必然是一個黑洞,」Thomas Rivinius說,「它距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神奇的「圓周率」行星,公轉周期3.14天
    Pyle, Christine Daniloff,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近日宣布,他們在克卜勒望遠鏡2017年採集的數據中發現了一顆神奇的「圓周率」行星。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是3.14個地球日,與圓周率「π」的值出奇地一致。這顆名為K2-315b的行星大小和地球差不多,直徑大約是地球的95%。但它究竟是不是類地行星還不能確定,因為天文學家目前還不清楚它的質量。
  •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了首顆系外衛星,就在4000光年外!
    然而,苦於缺乏證據,系外行星一直都有名無分,直到1995年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的發現。隨後,系外行星如雨後春筍般進入人類的視野,尤其是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之後。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3000顆系外行星被確認。系外行星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可系外衛星卻仍處在水深火熱中。顧名思義,系外衛星指的是環繞在系外行星周圍的衛星。
  • 天文學家的噩夢:1000光年外發現一個黑洞,卻看不到它的吸積盤
    提起黑洞,雖然如今在宇宙中,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很多它們的身影,不過對於人類來說,仍然是非常遙遠的,因為黑洞本身不發光,它只有在吞噬運動的時候,才會發出光芒,而且在地球上,即使黑洞非常大,我們用肉眼也是看不到的。
  • 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奇特合併星系/圖
    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奇特合併星系/圖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遠古合併小星系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日前,天文學家在宇宙星系「後花園」裡發現「史前生命」:兩對較小的遠古星系等待100億年後才結合在一起。
  • 1000光年外發現一個黑洞,科學家: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日前,天文學家在一次例行的天文觀測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黑洞,它潛伏在太陽系附近,距離地球僅有1000光年,令科學家感到震驚。一個由歐洲南方天文臺科學家Thomas Rivinius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對HR 6819雙星系統進行觀測的時候,偶然發現該雙星並非彼此圍繞,而是在圍繞一個黑洞運行。
  • 天文學家發現了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類似地球的行星
    迄今為止,在發現並確認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是巖石行星-而且大多數都在地球幾千光年以內。因此,宣布新的系外巖石行星總是令人興奮的。它屬於系外巖石行星的更小子集,它們與恆星的距離像地球一樣。距離我們大約24,722.65光年-這可能使其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遙遠的銀河系系外行星。
  • 天文學家與阿里合作尋找「第二地球」,39光年外或有生命條件
    近日,有耶魯天文學家透露,正在與阿里工程師合作對39.13光年外的一個恆星系統進行研究,這裡或許將發現適宜生命居住的「第二地球」。(網絡資料圖)據了解,雙方合作研究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的7顆行星,其中有5顆大小與地球類似,並有3顆具備液態水和孕育生命的可能性。科學家正在與工程師對7顆行星進行數據分析,尋找生命存在的跡象。
  • 175光年外驚現「嬰兒版地球」 天文學家們喜出望外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們捕捉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行星形成的圖像,他們稱,這或許與我們地球形成的早期階段相似。這顆罕見的「嬰兒版地球2.0」被發現於一顆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雲層中。
  • 天文學家發現地球大小的「π行星」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以令人愉悅方式將天文學和數學結合,發現了一顆「π行星」。這是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每3.14天繞其母恆星旋轉一周,其軌道周期讓我們聯想到通用數學常數π。研究團隊於2017年在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K2任務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該行星的信號。今年早些時候又使用地面望遠鏡進行進一步觀測,證實了該信號是行星繞其恆星運行的信號。
  • 既然光速最快,天文學家如何知道星系在百億光年外?
    每當發現新的天體或者天文事件時,天文學家總會告訴我們這個天體離地球有多少光年。既然光速是已知最快的速度,那麼,天文學家如何在短時間內知道天體離地球有多少千光年,多少百萬光年,甚至多少億光年呢?對於遙遠的太陽系外天體,我們不可能向那些天體發射光,比如無線電波,然後等待光反射回來,再通過時間差來算出天體的距離。
  • 地球10000光年外,一個黑洞面露猙獰!讓人懼怕不已!
    文/仗劍走天涯地球10000光年外,一個黑洞面露猙獰!讓人懼怕不已!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體,他們都非常的奇特。而其中最讓人類感受到害怕的可能就是黑洞了,黑洞強大吸引力給吞噬一切,甚至就連地球,也可以在瞬間被撕扯。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是世界上,匯聚了最優秀的科學家和先進儀器的地方。而美國國家航空航空局公布了一項非凡的發現,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拍攝到銀河系內的一個恆星級黑洞正爆發著驚人的場景,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