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了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類似地球的行星

2020-12-07 鏡古今
超級「地球」

整個銀河系中可能散布著許多類似地球的行星,但它們並非那麼容易找到。迄今為止,在發現並確認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是巖石行星-而且大多數都在地球幾千光年以內。因此,宣布新的系外巖石行星總是令人興奮的。

它屬於系外巖石行星的更小子集,它們與恆星的距離像地球一樣。距離我們大約24,722.65光年-這可能使其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遙遠的銀河系系外行星。

它是如此遙遠,它靠近-甚至可能位於- 銀河系凸起處,即銀河系中心的稠密區域。

儘管我們在尋找它們方面做得越來越好,但系外行星是棘手的小野獸。它們不會發出自己的光,並且它們可能反射的任何星光微弱信號都會可能淹沒在其宿主恆星的噪聲中。

我們知道的大多數系外行星都是使用兩種方法之一檢測到的。有一種傳遞方法,它檢測出行星在行星前面經過時,在星光中的規則的、微小的傾角;還有一種擺動方法,它檢測出由行星的引力影響對恆星施加的微小擺動。

但是,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測,還有第三種方法:重力微透鏡。想像兩顆恆星,一顆緊挨著另一顆,以及一個觀察者(我們)再次處於一定距離。後一顆恆星(源)發出的光線在經過時,由於較近恆星(透鏡)的重力而略微彎曲。這種扭曲會放大該源光,因此會出現引力微透鏡。

我們知道有兩顆恆星是什麼樣子-那裡有太多恆星,引力微透鏡並不少見。因此,將系外行星扔進混合物中時,它會進一步影響到達觀察者的光線。我們可以將其視為行星的標誌。

然後,天文學家可以分析微透鏡事件的光曲線,以確定系統的參數。

天文學家安東尼奧埃雷拉馬丁(Antonio Herrera Martin)解釋說: 「為了了解這種探測的稀有性,觀察到由於主恆星引起的放大倍數大約需要五天,而僅在五個小時內的小畸變中才能探測到該行星。」

「在確認這確實是由與恆星不同的另一個'物體'引起的,而不是儀器誤差之後,我們著手研究了恆星-行星系統的特徵。」

微透鏡事件-稱為OGLE-2018-BLG-0677-是通過兩個不同的實驗分別觀察到的,它們分別是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預警系統和韓國微透鏡望遠鏡網絡(KMTNet)。這些實驗通常每年檢測大約3,000個微透鏡事件,其中大多數只是恆星。

天文學家麥可說: 「赫雷拉馬丁博士首先注意到該事件的光輸出具有異常的形狀,並進行了數月的計算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該事件是由於一顆恆星伴隨著一顆低質量行星引起的。」 坎特伯雷大學的Albrow。

他們確定系外行星是超級地球,其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3.96倍。這使其成為有史以來使用重力微透鏡發現的質量最低的行星之一。

它公轉運行的恆星質量確實很小,僅是太陽質量的0.12倍,研究人員無法確定它是低質量恆星還是棕色矮星。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軌道距離在0.63至0.72 天文單位之間 -大約是金星與太陽的距離。但是由於這顆恆星是如此之小,所以行星圍繞它的移動速度非常緩慢-它的一年大約是617天。

我們不知道系外行星是否可以在不久的將來進行居住。首先,我們不知道恆星的性質。根據我們的定義,恆星的溫度和活動水平在適居性中起著重要作用。這顆行星是如此遙遠,我們甚至還沒有足夠靈敏的儀器來研究其光譜,從而確定它是否具有大氣層。

但是,關於宇宙中生命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它多久出現一次有生命的機會。我們知道它可以在系外巖石行星上發生,因為它已經在地球上發生了。因此,越多地發現系外巖石行星,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種約束。

這項研究確實證明了引力微透鏡作為發現那些遙遠的低質量系外行星的工具所具有的非凡力量。這真是令人敬畏。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法媒:美航天署發現類似地球人類宜居行星 距離地球100光年
    中國小康網1月8日訊 老馬 美國航天總署今天說,探測系外行星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發現了一顆和地球一般大小的行星,位於宿主恆星的可居住範圍內,容許液態水的存在,距離地球僅100光年。這枚名為TOI 700 d的行星,距離地球相對接近,僅100光年之遠。NASA天文物理部門主任赫茨(Paul Hertz)表示,TESS的任務在找出和地球一般大小、繞行宿主恆星的行星。法新社報導,TESS剛開始把這枚宿主恆星TOI 700分類錯誤,意味行星的體積看似比實際上更大、溫度更高。
  •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4光年的恆星周圍發現三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4光年的恆星周圍發現三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來源:騰訊科技 • 2019-05-17 11:13:09
  • 天文學家發現疑似「下一個地球」 距離地球11光年
    「比鄰星b」是已知離地球最近的宜居系外行星,但天文學家近日發現,距離地球11光年的一顆名為「羅斯128b」的行星正在逐步移近,預計7.9萬年後將取而代之。  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研究團隊在紅矮星「羅斯128」附近發現了距離地球第二近的宜居行星「羅斯128b」。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表面溫度可能也與地球接近。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深處發現了一顆新行星,它可能是另一個地球
    距離光年還有25,000光,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太陽系的觀測點,它仍然非常接近我們的。研究人員發現一顆行星,在銀河系深處似乎有一個類似地球的外觀。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坎特伯雷大學的研究小組在首次發現主恆星後,在《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的雙恆星系統,可能有巖石行星
    【每日科技網】   現實生活中可能也有繞兩個「太陽」轉的行星,就像《星球大戰》電影主人公盧克-天行者所居住的星球一樣。  天文學家稱發現了類似塔圖因(Tatooine)行星的星球。
  • 新發現最接近地球的黑洞,距離地球有1000光年
    一個新發現的黑洞可能是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您無需望遠鏡就可以在夜空中發現它的宇宙之家。 這個黑洞位於地球的最南端,位於Telescopium的星座中,距離地球有1000光年。它是由兩個伴星組成的系統,它們的亮度足以用肉眼觀察。
  • 天文學家發現「三體」星系,就在銀河系內,距離地球22.5光年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內發現了一個存在三個太陽的行星系統,找到了傳說中的「三體」星系。LTT 1445Ab,一個比地球大一點的巖石星球,距離地球22.5光年的,它繞著一個三星系統中最大的恆星公轉。這顆行星離它的恆星很近,拿太陽系來對比,二者距離只有太陽和水星距離的十分之一。
  • 發現距離地球只有49光年,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但沒有大氣層!
    以前在比我們地球大得多的行星上發現過大氣層,包括一些熱木星和亞海王星,它們主要由冰和氣體構成。但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能夠確定太陽系外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是否有大氣層。這顆被質疑的行星,LHS 3844b,是由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的,據測量其體積約為地球的1.3倍。這顆行星圍繞它的恆星運行僅需要11個小時,這使它成為已知速度最快的系外行星之一。
  • 天文學家新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地球非常近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提高,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其中和地球環境類似的「超級地球」,也越來越頻繁地被報導。對於天文學家們來說,超級地球的確非常有誘惑力,因為它們不僅暗示著系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算不能孕育系外生命,也可以當作人類的下一站,為我們衝出太陽系提供契機。最近,科學家又新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而且還是兩顆很有特點的超級地球。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時間:2020-10-12 14: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有些時候,宇宙似乎是有意使一些事情變得如此有趣
  • 歐洲學者發現三顆類地行星距地球22光年—新聞—科學網
    宜居帶內側距離恆星大約1500萬公裡,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十分之一;宜居帶外側距離恆星將近5000萬公裡,小於水星與太陽間的距離。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之一、來自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天文學家米科·圖奧米說,Gliese 667C距離地球大約22光年。
  • 科學家發現新超級類地行星 距離地球僅11光年
    據外媒報導,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他們在紅矮星Gliese 887附近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超級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11光年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並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而新發現的兩個系外行星分別被命名為Gliese 887b和Gliese 887c。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桑德拉·薩弗斯(Sandra Saffers)表示,新發現的行星將會為研究系外生命提供更多幫助。
  • NASA發現超級地球,距離我們31光年!網友:會不會有外星人?
    NASA在一份聲明中說,一群使用TESS的天文學家在距地球約31光年的長蛇星座發現了GJ357恆星。一光年相當於60000億英裡(約等於96561億公裡)。這次的成功發現也要歸功於凱克天文臺技術的改進——光譜儀CCD探測器的精確度從3米/秒提高到1米/秒,為今後能夠發現銀河系內質量和地球相當的行星打下了基礎。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相類似的行星?我們地球是宇宙獨一無二的驕子嗎?這是非常深刻的問題。迄今為止沒有人給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發現若干和地球相似的表面由巖石構成的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恆星和行星與太陽和地球驚人地相似
    天文學家在重新檢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存檔數據後發現一顆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及其恆星,它與地球和我們的太陽比任何已知的行星對都更相似。這顆有待進一步確認的行星,與它的恆星之間有著合適的距離,允許液態水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上面很可能有生命。這項新研究的主負責人Rene Heller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顆比地球小兩倍的行星和它的太陽類型的主恆星的結合使它如此特別和熟悉。」
  • 科學家說,找到另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的機會越來越高
    謝菲爾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認為,他們的發現可能會首先闡明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專家聲稱,找到另一個像地球這樣的藍色星球的機會比原先想像的要高得多。類似於地球的年輕行星,稱為「巖漿海洋行星」,是由與巖石和較小行星的碰撞產生的,它們將它們加熱得如此之多,使其表面變成熔融的巖石。天文學家理察·帕克(Richard Parker)博士說:「這些行星散發出的熱量如此之大,我們將能夠使用下一代紅外望遠鏡觀察它們的發光。」
  • 175光年外驚現「嬰兒版地球」 天文學家們喜出望外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們捕捉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行星形成的圖像,他們稱,這或許與我們地球形成的早期階段相似。這顆罕見的「嬰兒版地球2.0」被發現於一顆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雲層中。
  • 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有跟地球相似行星,或為2級文明
    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有跟地球相似行星,或為2級文明 對於人類而言,宇宙浩瀚無比,即使是整個太陽系,在宇宙當中,也如同一粒塵埃,當然,人類雖然敬畏宇宙,但是從未停止對於宇宙的探索,尤其是在尋找地外文明上面,人類似乎急切地想要證明,人類本不是宇宙當中孤獨的存在
  • 巖石、大氣……兩顆迷人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有10.7光年
    6月25日的《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一條讓人興奮不已的消息——天文學家在距我們10.7光年的地方,發現了兩顆類地行星。他們發現,在距離地球不到3.3帕秒(約10.7光年)的宇宙中,有一顆名為GJ887的恆星。這顆恆星是地球上可見的最亮的紅矮星。紅矮星的質量比太陽小一些,溫度也低一些,多數擁有環繞其運行的行星系統。
  • 人類拍到行星誕生過程 距離地球520光年
    據報導,正在形成的行星位於距離地球520光年的奧裡加AB恆星系(AB Aurigae),氣體和塵埃圍繞中心處的恆星形成巨大的螺旋結構,距離恆星最近處相當於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項目負責人、巴黎天文臺的安託尼·博卡雷迪表示,天文學家觀測過無數地外行星,但並不知道行星究竟如何形成,只有觀測到像奧裡加星系這樣年輕的系統,才能真正了解行星的形成過程。
  • 天文學家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邊發現「超級地球」
    藝術家描繪的「巴納德b」行星表面風光藝術家描繪的「巴納德星」和「巴納德b」行星。ESO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邊存在一顆質量至少為地球3.2倍的行星,一個所謂的「超級地球」。這顆冰凍的行星,是距離最地球第二近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