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大氣……兩顆迷人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有10.7光年

2020-12-06 消防工程師獨門口訣

6月25日的《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一條讓人興奮不已的消息——天文學家在距我們10.7光年的地方,發現了兩顆類地行星。

GJ887與其行星的藝術假想圖

這顆恆星很安靜

這個驚人的結論是由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桑德拉·傑弗斯領導的團隊發現的。

他們發現,在距離地球不到3.3帕秒(約10.7光年)的宇宙中,有一顆名為GJ887的恆星。這顆恆星是地球上可見的最亮的紅矮星。

紅矮星的質量比太陽小一些,溫度也低一些,多數擁有環繞其運行的行星系統。許多著名的行星系統都圍繞著紅矮星運行,例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Proxima Centauri和擁有七個地球大小的世界的TRAPPIST-1。

紅矮星大多非常活躍,周期性耀斑爆發釋放大量高輻射粒子,這使得環繞其運行的行星無法維持生命。

但是,GJ887是個例外,它不算活躍,因此不會發射可能傷害行星生命機會的耀斑能量。這意味著GJ887的行星可以相對安全地存活。傑弗斯說:「GJ887令人興奮,因為中央的恆星是如此安靜。」

她的團隊使用了多種方法來測量GJ887的活動,幾乎看不到任何亮度閃爍,這表明亮度相當穩定。NASA的過渡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太空望遠鏡也對這顆恆星進行了數周的觀測,結論一致。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來自GJ887的不同波長的光的光譜特徵,同樣發現GJ887沒有激活。

行星在恆星搖擺中現身

每天晚上,傑弗斯和她的同事們,在智利拉西拉的歐洲南部天文臺,用3.6米長的望遠鏡觀察GJ887。這種努力持續了三個月,期間,由於行星的引力作用,恆星GJ887的運動發生了一點點擺動,這才讓他們最終發現了這兩顆行星。

傑弗斯說:「我們一直在尋找這顆行星的信號,已有20年了。太不容易了。」

科學家發現,其中一顆行星至少是地球質量的4.2倍,每9天繞恆星旋轉一次。另一個至少是地球質量的7.6倍,每22天繞恆星運行一次。

這兩顆行星離恆星GJ887都太近,所以其表面應該無法存在液態水。但兩者都可能像地球一樣是巖石星,而擁有22天軌道的那顆行星還可能包裹著厚厚的大氣層。

科學家發現的恆星搖擺,還暗示著第三顆行星可能比其他兩顆行星更遙遠,每隔51天繞軌道運行一次,位於GJ887的宜居區域。

相關焦點

  • 系外類地行星大氣中首次發現水汽 距離地球大約110光年
    研究人員首次在一顆太陽系外類地行星大氣中發現水汽,且這顆星球的溫度可能符合生命存在所需條件。英國期刊《自然·天文學》11日登載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揭示這一「激動人心」的發現。這顆行星代號K2-18b,屬於獅子座,距離地球大約110光年。它圍繞一顆紅矮星運轉,表面由巖石構成,體積和質量分別是地球的2倍和8倍。這類質量超過地球的類地行星獲稱「超級地球」。研究小組分析「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所獲光譜數據,發現它的大氣中有水汽,含量可能在0.1%至50%之間。
  • 科學家發現新超級類地行星 距離地球僅11光年
    據外媒報導,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他們在紅矮星Gliese 887附近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超級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11光年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並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而新發現的兩個系外行星分別被命名為Gliese 887b和Gliese 887c。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桑德拉·薩弗斯(Sandra Saffers)表示,新發現的行星將會為研究系外生命提供更多幫助。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恆星系統,包括三顆類地行星,兩顆超級地球
    太陽系外的行星分析顯示,在第一個恆星系統中,三顆類地行星擁有與地球相當的尺寸,它們圍繞著一顆名為K2-239的紅矮星運動這顆恆星位於六分儀座中,距離我們約160光年,它的表面溫度為3200攝氏度。第二個恆星系統也包含一顆暗淡的紅矮星,被稱作K2-240,它距離地球約230光年。它的表面溫度只有3500度,比太陽低了2000度。在這個系統中,存在兩顆半徑是地球兩倍的超級地球。
  • 發現距離地球只有49光年,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但沒有大氣層!
    以前在比我們地球大得多的行星上發現過大氣層,包括一些熱木星和亞海王星,它們主要由冰和氣體構成。但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能夠確定太陽系外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是否有大氣層。這顆被質疑的行星,LHS 3844b,是由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的,據測量其體積約為地球的1.3倍。這顆行星圍繞它的恆星運行僅需要11個小時,這使它成為已知速度最快的系外行星之一。
  • NASA宣布又發現一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300光年!
    隨著人類觀察宇宙的設備越來越先進,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在宇宙中找到第二顆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在理論上大多數恆星系都存在一個適宜生命的宜居帶,如果科學家在這些恆星的宜居範圍尋找行星,不僅能夠發現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甚至還能發現地外生命,近幾年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多顆有液態水的宜居星球,只是大多數都在數百萬光年以外的地方
  • NASA 重大消息公布:40 光年外恆星周圍發現 7 顆類地行星
    北京時間2月23日凌晨2點,美國宇航局在總部召開發布會,宣布在一顆近距離小質量恆星的周圍發現多達7顆大小與地球接近的系外行星,並且這幾顆行星相互之間的距離很近,基本都位於這顆恆星周圍的宜居帶範圍內,因此理論上都有可能存在大氣和海洋,從而讓人對其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充滿遐想。
  • 大發現:最可能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
    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本周二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會議上,來自哈佛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天文學家們公布了其最新的一項發現成果——迄今為止,太陽系外最可能適宜人類生存的兩顆類地行星
  • 太陽系外發現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克卜勒-20e」(左一)和「克卜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新華社發 據《自然》雜誌網站12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的雙恆星系統,可能有巖石行星
    【每日科技網】   現實生活中可能也有繞兩個「太陽」轉的行星,就像《星球大戰》電影主人公盧克-天行者所居住的星球一樣。  天文學家稱發現了類似塔圖因(Tatooine)行星的星球。
  • NASA:39光年外7顆類地行星繞同一恆星運轉3顆或有生命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的宇宙中,有7顆類地行星圍繞著一顆叫做Trappist-1的矮星運轉, 所有這7顆行星表面上都可能有維繫生命所必需的水的存在。其中3顆行星條件尤其適宜,科學家稱上面可能已經有生命在演化。這些行星上可能有巖石類物質,大小與地球類似,其中六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在0到100攝氏度之間。這為生物的生長提供了必要的大氣條件。
  • NASA宣布發現7顆類地行星 3個或有生命存在
    據美國航天局消息,荷蘭牽頭的科研團隊宣布發現類地行星,至少三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七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距離地球40光年的恆星運行。香港東網2月23日報導稱,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水瓶座之中,發現一個行星系中竟有7個類似地球的行星,其中3個更可能有生命存在,成為迄今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最有可能找到生命的地方。
  • 地球有了兄弟?NASA發現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距地球100光年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1月7日在美國天文學年會上宣布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類似的行星。它處在我們所熟知的宜居帶中。這個距離範圍意味著在其地面上,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此次發現是由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所發現,之後,科學家又使用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行星,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模擬,以進一步確認它的環境。TOI 700 d是迄今為止,在恆星的宜居帶中發現的僅有少數幾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
  • 科學家發現最大巖石行星,比地球大39倍,可憐的是大氣層全被奪走
    審核-小文科學家們在系外探索行星時通常更關注巖石星球,因為這類星球相比起氣態行星來說更有存在或者出現生命的可能,如果未來人類要移民到太陽系之外,巖石行星也是人類首要考慮的對象。但並非所有巖石星球的形成都和地球一樣,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巖石星球」的道路,例如最近新發現的這顆系外巖石行星。
  • 科學家發現最大巖石行星,比地球大39倍,可憐的是大氣層全被奪走
    ,因為這類星球相比起氣態行星來說更有存在或者出現生命的可能,如果未來人類要移民到太陽系之外,巖石行星也是人類首要考慮的對象。但並非所有巖石星球的形成都和地球一樣,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巖石星球」的道路,例如最近新發現的這顆系外巖石行星。根據參考消息網7月2日的新聞,國外天文學家近期在距離地球大約73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特殊的巖石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了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類似地球的行星
    迄今為止,在發現並確認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是巖石行星-而且大多數都在地球幾千光年以內。因此,宣布新的系外巖石行星總是令人興奮的。它屬於系外巖石行星的更小子集,它們與恆星的距離像地球一樣。距離我們大約24,722.65光年-這可能使其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遙遠的銀河系系外行星。
  • 美國NASA發行適宜人類生存的類地球行星 距離100光年之外
    相比浩瀚的宇宙,地球不過是滄海一粟,從古到今人類都在探索一個問題——地球之外還有與人類相似的文明存在嗎?現在我們能確定太陽系是沒可能有其他生物的,人類只能向著更遠的地方探索。美國NASA今天宣布發現了一顆與地球近似的行星,距離我們也不遠,只有100光年而已。
  • 20光年內的類地行星
    因此,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預估潛在的宜居行星的數量。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很受歡迎的研究目標,這類恆星被稱為G型黃矮星。為了計算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出現的頻率,研究小組著眼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最終數據集裡那些與我們的太陽年齡(約46億年)相仿、並且溫度最多相差815°C(1500°F)上下的恆星。他們進一步研究了在0.5到1.5個地球半徑之間的行星,這些行星很可能是巖石性的。
  • 12.5光年外的不易發現的恆星系發現了兩顆宜居帶行星
    我們對於行星的研究與學科很多,首先對於探索宇宙的最重要的事宜之一,尋找可交流的地外文明而言,我們則必須需要找到類似於地球的行星。該門學科被分為許多種學科,但在天文學的尋找定義上來講僅被稱為是「類地行星」的查找。什麼是類地行星類地行星是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們跟類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別,因為那些氣體行星主要是由氫、氦和水等組成,而不一定有固體的表面。
  • 距離地球600光年,有大氣和水資源,但人類只能望塵莫及
    土衛二(泰坦)最近,在通過各界科學家的努力下,人類似乎發現了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根據科學家的測量,它的體積相當於地球的14倍,並且環境也與地球非常相似,甚至地表環境比地球更加優越,一年四季如春。
  • 【熱點】7顆類地行星被發現,可能會有新的生命!
    美國航天局22日宣布,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在距地球僅40光年外發現圍繞單一恆星運行的7顆系外行星。天文學家認為,這一酷似太陽系的行星系,堪稱迄今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點。   這個行星系統以位於智利的TRAPPIST望遠鏡命名,2016年5月天文學家宣布在這個行星系統發現了3顆行星,之後在7個陸基望遠鏡的幫助下,斯皮策望遠鏡證實了兩顆行星的存在,又額外發現了五顆行星。這些行星彼此靠近,如果我們站在其中一顆行星的表面,在天空中很容易會看到其他行星。